分享

古代男子为什么都喜欢十三四岁的女孩?

 qiangk4kzk8us4 2021-02-27

男子喜欢十三四岁的女孩是天性,不管是否古代皆是如此,然而古代女子结婚年龄在十四岁左右的背后却有多种原因,下面就来一一说明。

一、早婚早育是国家政权的需要

不能拿现在的年龄与古代简单相比,但婚育年龄上来看,古代在14岁前后,而当今社会普遍在24岁左右,大城市的女性更晚,甚至在30岁左右。

个人婚育观念本来是个体事件,如果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那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婚育现象的背后是社会生态的反应,人口增长率一直是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甚至有很多国家官方出台很多支持生育的措施,比如俄罗斯。

在古代也是同样道理,封建社会尤其需要人口数量,是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指标,为实现人口数量的增长,历代统治者都会从婚育年龄上入手。

其实在秦朝之前,当时女性的婚育年龄大概在17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女孩已经基本达到成熟年龄。在秦朝末年的几十年战乱年代,因为战乱和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人口数量直线下降。

汉高祖刘邦费劲地赢下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却发现当时的人口已经不足1800万,大概有一千万人是死于秦末汉初这段时间。

在原始的农业社会,人口就代表着劳动力,对于朝廷来说,人口就代表着多一份税收、多一石粮食,说白了,就是人口数量越多,统治者能够搜刮获得好处越多,而这些利益是维持王朝运转所必备的,因此对于统治者来说,增加人口是重要任务。

二、法定结婚年龄成为帝王手中的权杖

既然人口对王朝来说如此重要,那统治天下的皇帝就要想尽办法来让百姓早婚早育,古代可不像是现代某些国家提高待遇补贴来鼓励生育,帝王的方法简单粗暴,直接规定法定结婚年龄。

皇帝首先会用法律来规定法定结婚年龄,每个朝代的法定年龄还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很早。

比如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女子结婚的年龄大概在13-15岁之间;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女子成婚的年龄变得更小,比如刘子业的皇后是12岁结婚,刘彧的王皇后是12岁,而较为有名的张丽华则是10岁。

后来到唐朝时期,女子的结婚年龄就明确规定为13岁,男子的结婚年龄时15岁;再到明朝时期,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对男女结婚年龄也进行规定,男子16岁,女子14岁;清朝很多东西都是模仿明朝的,在法定结婚年龄上也是如此,与明朝相同。

三、纳税是统治者专治各种不服的法宝

虽然已经给出明确的法定结婚年龄,但是如果百姓不遵守怎么办呢,统治者自有妙计,相比现代正向鼓励措施来说,封建社会只能看到剥削。

古代对于成年礼是非常重视的,比如男子到12岁时会举行加冠礼,代表着已经成年,会帮男子进行首次束发戴新帽。对女子来说就是“及笄”,家人会将女子一直披散的头发梳起来,然后盘起来插上簪子,这就代表着成年。

比如在汉朝时期,明文规定女子到“及笄(jī)之年”就要出嫁,所谓“及笄之年”就是十五岁。如果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出嫁,那就要接受朝廷的处罚。

在《汉书》中记载,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还没嫁人的,要征收五倍的税收,由此可见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大的,毕竟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就相当于家中五个劳动力的税收。

汉朝规定是15岁至30岁,如果超过30岁还未嫁人的女子就不再需要交纳五倍税赋,这算是对独身主义者的特殊恩惠。

四、百姓急于将女子嫁出去

古代人为何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呢,就是因为朝廷各种苛捐杂税太多,男子是赚取纳税钱的重要劳动力,如果运气好点的话,还能通过科举考试为官一方,能够摆脱贫困基层。

反观女子的作用实在太小,在劳动能力上与男子相比相差一大截,又不能通过仕途改变家族命运,为父母兄弟带来荣华富贵,因此封建时代的女子被赋予一项神圣的使命,那就是传宗接代。

女子出嫁之后要随夫家,这就是娘家人口中所谓的赔钱,因此百姓出于家庭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也会主动在女子“及笄之年”将她们选择人家出嫁。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也就是说主动权都掌握在家长手中,对于女子家长来说,迟早都要嫁女儿,晚嫁不如早嫁,并且还会在彩礼上进行最大化争取,也可以适当缓解弥补嫁女儿的“亏损”。

究其原因,民间形成“年龄达标就嫁女”的风俗氛围是因为统治者的剥削,是平民百姓难以抗拒的压迫。

在古代的富贵人家,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女子面临的命运几乎是一样的。在古代非常重视联姻,讲究门当户对,这里所说的门当户对更多的是两家人的相互考量,是对彼此都有利的结合。

因此,在富贵人家的女子也是在成年后就会被送出阁嫁人,在最合适的年纪,也就是14岁左右,女方家期望女子如花的年龄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联姻目的;男方家希望女子在最适合生育的年龄为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而女子的年龄都是及笄之年。

五、古代人平均寿命导致必须早点结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以及饮食理念的转变,更加懂得养生,我国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到达78岁。

但是对古代人来说,人的平均寿命要低很多,即使是古代享受最好待遇和医疗的皇帝很多都并不长命,更别说长寿了。

根据《人口论纲要》记载,从夏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仅仅只有20岁,这是什么概念呢,在今天还是一位读大学的年纪,就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

在唐宋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有30岁左右,元朝和明朝时期平均寿命出现下跌,清朝时期的人均寿命大概是33岁左右。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人均寿命是包含了那些夭折婴幼儿,可能会导致年龄偏低,但是在古代能够活到五十岁都算是长寿星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受到平均寿命的限制,再加上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女子成年就结婚生子成为普遍现象。

六、男人的本性使然

男人是非常专一的,在他十八岁时喜欢十八岁的,在他三十岁时还是喜欢十八岁的,在他八十岁时仍然喜欢十八岁的。这虽然是网络上调侃的段子,但总结得确实鞭辟入里。

既然男人有这样的天性,同时古代又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只能算是男人的附属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没有任何反抗或者选择的权力,只能选择接受。

比如明朝时期的嘉靖皇帝,曾经在民间多次征选11岁到16岁的女孩子,虽然朱元璋明令禁止这样的行为,但丝毫不能限制嘉靖皇帝的行为。

明朝的隆庆皇帝也是如此,仅仅在一年之内就选拔了三百名12岁到16岁不等的女孩子入宫。

总结

古代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不管是做妻子还是做小妾,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中背后有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也要社会层面风俗习惯的影响,当然也有人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