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在课本里读过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 一天,佛印和苏东坡相对坐禅,苏东坡一时心血来潮,问佛印: “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势像什么?” 佛印说:“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之后得意洋洋。 此时佛印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故意占便宜:“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说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完事情的原委,却不以为然地说: “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因为佛印禅师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众生皆是佛,你心中尽是污秽不净,竟然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看成牛粪,这不是输得很惨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看别人不顺眼,处处挑刺,是因为自己境界不够高。 总想着去改变别人,怪别人不够好,其实都是自己不够好。 演员古力娜扎的新剧播出后,曾遭到了营销号捕风捉影的编排,于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心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 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满怀恶意,往往在不了解事物的全貌的情况下,就妄自揣测别人。 如果一个人愿意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别人,这个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单纯和美好的。 这便是,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心灵就是镜面,自我就是镜面投射的倒影。 如果心灵不纯净,镜面上结了污垢,你就看不见自我,往往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如果心灵纯净,就能做到常常审视自我,不断走出无知和偏见。 世界是有表现形式但没有本体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对我们心灵的考验,善与恶,我们都是看到自己,心中有什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也是最狭隘,最“井底之蛙”的行为。 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东西由我们的内心决定。 所以我们要不断建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看到世界的方式更多角度更广。 不同的立场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内心折射出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我们要学会走出偏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的角度思考问题。 刑法教授罗翔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说道: “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当我们开口说出“我觉得”“我认为”时,就应该想到自己的局限性。 不要随意地用自己心里想的,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总是自顾自地说出自己内心所想,却没有考虑过这未必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遇到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应该多想想自己内心的局限。 你只看到自己心里的一部分,但是不了解事情全貌,这时候,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所谓成熟,就是不断地去掉“我认为”“我觉得”,不断走出内心的狭隘,走出偏见。 成熟,就是我们心里有什么就让自己知道,而不轻易地拿出标准来判断别人。 我们讨厌一个人或喜欢一个人,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我们总是看不惯那些和我们走不同道路的人,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才是人间正道。 主观体验和物质世界组成了我们的人生,如果主观体验不够完善,有再好的物质世界,也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 何为性格,就是人们用来结构化自己人生的特有方式。 古人云:“心中有佛,所见皆是佛;心中有魔,所见皆是魔。” 就像罗翔老师在颁奖典礼现场所讲到的,因为自己上课时常用“张三”来举例,代表那些犯罪的人,他说: “如果你真的叫张三,我向你抱歉。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要约束自己内心的张三。” 建立健全健康的心灵和人格,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让我们心里拥有的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开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