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十之八(曲景双)

 文山书院 2021-02-27

第三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点评

从第三届中国对联甘棠奖开始,每年度的入围佳作由之前的50副增加到100副,作为年度“百佳联作”。在新出版的《第三届中国对联甘棠奖联论选粹》一书中,我们邀请十位评委对百佳联作进行了鉴赏和品读。这样更有利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更好地发现对联之美。

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由曲景双品读的百佳联作之十幅作品。

曲景双,网名陆天泓,中国楹联论坛创始人,中国对联甘棠奖组委、评委。

01

偶题(朱金秀)

万里秋风吹鬓雪;

一壶老酒洗心灰。

赏析:天有春夏秋冬之替,人有幼少壮老之更。时至秋,人及壮,秋风鬓雪乃合序之意象,贺铸亦有词“偏恨秋风吹鬓雪”,皆极尽悲壮苍凉。时情既此又何如?有答曰:“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此诚为韦应物之答,而于作者则更为积极一些,期冀一洗心灰,而后或再觅知音或共看白云。(曲景双)

02

有赠(肖云毅) 

听雪落江,其心趋静; 

观荷出水,有梦欲飞。

赏析:雪落江,其色清清,其声静静。道有心决,佛传心经,皆言不受声色则心入定神守舍。然最难极至,故言之“趋”。荷出水,其姿亭亭,其华灼灼,宜开情窦,宜长生机,复神驰向往或逸兴湍飞。全联上下一收一放,一静一动,形成关照,不乏比对之美。(曲景双)

03

题江西铅山县瓢泉公园(刘葆华) 

辛陈而后,犹剩此泉,与谁同掬一瓢饮; 

兰竹之间,尚多余地,容我补栽五柳来。

赏析:瓢泉乃辛弃疾发现并以《论语》中颜回瓢饮箪食的典故命名。辛在此卜筑,先后闲居十年,其流传词作近三分之一作于瓢泉,留下了如“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等千古名句。陈亮与辛皆是具有家国情怀的大词人,两人的.“鹅湖之会”曾以五首同韵《贺新郎》互寄传为词史美谈,其间辛以“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个陈姓典故比拟陈亮,上联乃以此事缘起,而结笔于气节和志趣相投的知音难觅上。下联紧扣公园乃休闲小憩之所,故拾兰竹之君子雅意入联,而补五柳之结则以陶渊明的隐逸标范再次扣题,可谓潇洒巧致。全联结构轻巧,意思敦实,气韵畅达,有水到渠成之美。(曲景双)

04

海门莲花峰(骆华荣) 

裂石尽荒碑,对夕照流辉,蹈海丹心清一色; 

涯山遗旧迹,叹孤臣劲节,回潮涕泪卷余声。 

赏析:上联从对客观之境的刻画,点出文天祥登峰望帝之举,如石记碑如水比节。下联生发遐思与慨叹,结笔于眼前海潮之声似对历史壮举的如泣如诉。整联对时空的转换的把握颇具匠心。属对概裂石与丹心,涯山与涕泪可作句中自对观,略险。(曲景双)

05

董仲舒(汪诗涵) 

功推独术,相辅两王,尼山幸有同传,为儒门继; 

学囿之思,民愚其论,旧制僵而未死,请药石医。 

赏析:上联写董的生平经历以及主张和贡献,下联为议论时政。全联作者着墨于其思想性的表达,然作为人物联略显单薄。不论作者观点是否正确,单从董的主张便生发到旧制还是缺乏一些严谨性。(曲景双)

恩施女儿城

06

咏水(王国松) 

万钧之重,何寄九天?必上视苍苍,聚散长空浮象马; 

一滴不枯,唯存四海,故东流滚滚,蜿蜒大地走龙蛇。 

赏析:上联写水之在天,下联写水之在地,整联着眼在水之聚散,立意于其生命力,亦为一种视角。(曲景双)

07

恩施女儿城(肖泽龙) 

去也又停停,寻闭花别馆,过竹幽坊,顾曲非关歌婉转; 

情兮尤眷眷,记隔水悬灯,开帘对酒,逢卿何似月朦胧。 

赏析:上联通过移步换景的游踪,展现女儿城神秘幽深,曲折回转的形态,此顾曲亦具匠心。下联则关怀情愫所托,隔水朦胧,开帘朦胧,最是月朦胧,相逢何必曾相识,识美何必要相逢!众里寻他千百度,然亦是不与女儿逢,所谓距离产生美感。全联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有美学观点,蕴藉而不跳脱。(曲景双)

08

北京(刘逸凡) 

变幻王旗,嵯峨帝阙,历千年劫火锻城,龙砖尽沁先民血;

乾居万顷,横越六朝,襟四海雄图传绪,首邑重昭上国名。 

赏析:上联言帝都历史沧桑,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将成名万骨枯。下联着墨于当下重振雄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整联略显缺少精度和厚度。(曲景双)

09

严子陵钓台(何为民) 

一篙点翠,七里分青,恐系舟独钓无依,二石襟连,坐收渔利; 

拥鲫过江,从龙挂席,观驻足群情各表,千篇赋罢,不误蝇营。 

赏析:位于桐庐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严光的归隐之地。上联作者从七里濑的风光况物写起,再回到相望的东西台亦如系舟之依凭、亦如钓者之依伴,止笔坐收渔利之语,其语似客观描述钓鱼事,又含对严光披裘垂钓不同看法,古有评: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严光其比巢父、许由,实则不如,有行迹可寻之钓台亦钓取了名利。下联揭批众多为赶时兴而来者,纵然各种抒发然终究难逃蝇营狗苟的窠臼。全联实虚恰适,既有思想又不乏细腻。(曲景双)

10

贺南社成立(王丹)

凡民胞物与皆作奇声,举摧肠文字,反复激扬,才识得吾道不穷,天道不死;

自鄂蒙湘川同来粤海,看过眼江山,都从经略,说甚么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评:此南社为当代网络社团,而取名“南社”,亦有与民国时南社相呼应处。彼时南既取字“南音”,又暗含不与北(时北洋政府)同之意。故上联文字切中肯綮,不穷之道是统绪,不死之道是风骨。下联表面上是写此次结社之众来自五湖四海,然对秦桧疏策之典的驳斥,亦表达出一种具有反叛精神的气质和情绪。全联布局宏阔,结构严谨,气脉畅达,韵味纯正,用字精准,属对工整,思力深沉,堪称佳品。(曲景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