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观鸟目的地 | 卧龙巴朗山

 ddli1963 2021-02-27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摄影:董磊

本文图片除有署名内容外

均由Crazybirdy、王文娟提供

之前的文章我们主要介绍了国内云南和广西的观鸟目的地,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走进中国鸟类特有种最多的省份:四川。首先给大家推荐的目的地是:四川卧龙巴朗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汶川县映秀镇西侧,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深谷地带,距成都仅3小时车程,交通便利。

四川巴朗山风景

卧龙自然保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也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且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卧龙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大熊猫总数的十分之一,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熊猫王国之巅石碑,垭口海拔4523米

该保护区内的巴朗山是著名的观鸟点,其位于小金县东,小金,汶川,宝兴3县交界处。巴朗山海拔5040米,藏语称巴朗拉,意为圣柳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是寒冻风化高山,山体峭嶙峋,岩石裸露,险象环生,随处可见山石岩屑坠落崖下而形成的碎屑坡和石堆,蜿蜒其间的公路是阿坝州东行最险一条路。

公路蜿蜒的巴朗山垭口

卧龙巴朗山观鸟

根据卧龙自然保区日常巡护调查记录显示,该片区共有鸟类物种累计达330余种。该区鸟类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界与东洋界的物种互相渗透,混杂十分明显。例如有属于古北界华北区的普通楼燕,也有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的绿尾虹稚、雪鹑、雪鸡、雉鹑、岩鹨、林岭雀、高山岭雀和多种朱雀等物种;有属于北方型的旋木雀、牛头伯劳等;有属于东洋界而为西南区特有的种类如血雉、绿尾虹雉、斑尾榛鸡等;也有在东洋界特别繁盛而分布在该区的画眉类、山椒鸟和太阳鸟等;还有主要分布于华中区的红腹锦鸡

蓝大翅鸲(Grandala coelicolor

沿着前往巴朗山的公路一路向上,路两侧的生境植被,随着海拔梯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从较低海拔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到高海拔的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流石滩。鸟类总是跟着植被走,所以,巴朗山丰富多样的鸟类物种,也得益于这鲜明的垂直分布格局。常言道一鸡顶十鸟,巴朗山的鸡形目鸟类就有十种之多,生活在不同的生境里。

目标鸟种及线路

观鸟线路:中国熊猫大道与旧S303

巴朗山的观鸟线路十分简单,简而言之,是从卧龙镇起始,沿着中国熊猫大道,一路从低海拔往高海拔行进。而巴朗山的鸟点,几乎都分布在道路两旁,依次是低海拔的喇嘛寺、五一棚、三道桥、邓生沟,高海拔的贝母坪、花岩子隧道。在中国熊猫大道进入巴朗山隧道以前,在右手侧找到一条较窄小老旧的旧省道303。这条旧省道原本从巴朗山垭口翻越,但是巴朗山隧道建设完毕后,这条路就不是必经之路了。沿着旧S303盘桓而上,可以抵达熊猫王国之巅巴朗山垭口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卧龙镇至邓生沟的低海拔段、贝母坪与花岩子隧道的高海拔段S303至垭口段,三种不同的海拔和植被孕育了各有特色的鸟种。一趟刷下来,就像去了三个不同的地方。

低海拔段常见鸟类

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岩鸽、普通夜鹰、灰林鸮、长尾山椒鸟、灰背伯劳、星鸦、方尾鹟、黑冠山雀、褐冠山雀、川褐头山雀、霍氏旋木雀、小鳞胸鹪鹛、灰喉柳莺、四川柳莺、白斑尾柳莺、华西柳莺、淡尾鹟莺、峨眉鹟莺、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斑背噪鹛、矛纹草鹛、灰头鸫、铜蓝鹟、栗腹歌鸲、金胸歌鸲、锈胸蓝姬鹟、蓝喉太阳鸟、灰头灰雀、蓝鹀等。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总的来说,除了栗腹歌鸲金胸歌鸲较为特殊,如果您已经对西南的常见林鸟比较熟悉,低海拔段的探索并算不上是整个行程的高光部分。而这两种歌鸲,也几乎只有在繁殖季刚开始、雄鸟们正血气方刚求偶炫耀时才有机会见到。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高海拔的探索。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喇嘛寺是从卧龙镇上山的第一站,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在右手边找到通往喇嘛寺的小岔路。这条岔路并不长,但是您可以依次在农田里找到聒噪的矛纹草鹛,暖黄色的华西柳莺。再稍稍往上,在一段人工针叶林里,灰头鸫蓝鹀在阴暗的林下里四窜。到了小路的尽头,就是喇嘛寺了。那些西南常见的林鸟,比如铜蓝鹟、蓝喉太阳鸟各类山雀与长尾山雀有机会出现在寺庙附近的林子里。如果是春季,冠纹柳莺、四川柳莺淡尾鹟莺几乎无处不在。如果清晨来蹲守的话,也有较大的有机会遇到红腹锦鸡或者红腹角雉。到了夜晚,灰林鸮普通夜鹰的鸣叫声,在林子里此起彼伏。

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喇嘛寺往上的一站,就是五一棚了。五一棚是个比较特殊的鸟点,它是个保护站,在入口处设有卡口,理论上不欢迎游客进入。而且前往五一棚的路不是很好走,如果要走完全程,海拔上升大约1000多米,且需要十公里左右的长途跋涉。五一棚里的明星,毋庸置疑是金胸歌鸲栗腹歌鸲,在林下刨食斑背噪鹛也足够有特色。

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

至于邓生沟和三道桥,它们的鸟种也主要是整个西南地区的常见林鸟,并非去不可的吸引力。不过呢,这两个地区,以及沿途的森林里,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目击全世界最可爱的小熊猫。在公路边的小河里,也找找有没有河乌吧。

高海拔段常见鸟种

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白马鸡、勺鸡、雉鹑、雪鸽、胡兀鹫、高山兀鹫、秃鹫、金雕、红嘴山鸦、北短翅莺、烟腹毛脚燕、淡眉柳莺、橙斑翅柳莺、比氏鹟莺、黄腹树莺、高山雀鹛、大噪鹛、黑顶噪鹛、棕背黑头鸫、金色林鸲、白喉红尾鸲、黄颈拟蜡嘴雀、白斑翅拟蜡嘴雀、普通朱雀、酒红朱雀、红眉松雀、拟大朱雀、白眉朱雀、暗胸朱雀等等。

高山雀鹛(Fulvetta striaticollis

高海拔段已经脱离了低海拔段葱郁的次生树林,下有杜鹃林,上有高山草甸。这里鸟种结构与低海拔相比差别比较大。一些高山特有的物种开始出现。

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贝母坪是个休息站,可以作为行程中的一个锚点。而令人激动的刷山寻鸡之旅,在未至贝母坪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在清晨,生活在这片高山杜鹃林里的鸡们会往山上走,傍晚会回到山下。在这个路段如果细心观察路两侧,有机会遇到血雉、红腹角雉、雉鹑勺鸡绿尾虹雉也有较少的偶遇记录。在贝母坪下的林子,也记录有比较少的栗腹歌鸲金胸歌鸲


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

从贝母坪到花岩子隧道的一段,也是个往返刷鸡的好地方。不过山路陡峭,有时往来行车也多,停车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时机,保证道路安全。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摄影:董磊

也许您已经听说过花岩子隧道的赫赫威名。它是最广为人知的绿尾虹雉观赏处。这种美丽的大鸟身上有着诸多光环,是三种虹雉中唯一的中国特有种。而花岩子隧道交通便利,容易企及,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白眉朱雀(Carpodacus thura

花岩子隧道的鸟点指的实际上是花岩子隧道侧方的一条废弃公路,在开车穿过花岩子隧道后,即可在左手侧找到入口,停车步行即可。这条公路往上有草甸,往下有几片流石滩,地理位置极佳,是一些血雉、红腹角雉、雉鹑、勺鸡、绿尾虹雉上山的必经之路。流石滩上可能有鸡,头顶上可能有鸡,甚至您守在那里,就可能有鸡神不知鬼不觉地当面走上公路。在这条废弃公路的尽头,遥望一片高山草甸,也很有可能远远看到绿尾虹雉成群的白马鸡

黄颈拟蜡嘴雀(Mycerobas affinis

蹲鸡往往从天不亮开始,需要做好防寒。也多亏了废弃公路周边的林鸟,比如大噪鹛、黑顶噪鹛、金色林鸲、白喉红尾鸲、黄颈拟蜡嘴雀、白斑翅拟蜡嘴雀、普通朱雀、酒红朱雀、红眉松雀,等待也变得不再枯燥。白顶溪鸲、白眉朱雀暗胸朱雀几乎满地都是,享受它们独特的叫声,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

等到气温升高了,也别忘了往天上看去,高山兀鹫、胡兀鹫、金雕这些大家伙,也许已经循着上升气流盘旋到了高处。

S303至省道常见鸟种

藏雪鸡、血雉、雪鹑、白马鸡、高原山鹑、雪鸽、高山兀鹫、胡兀鹫、金雕、灰背伯劳、红嘴山鸦、黄嘴山鸦、大噪鹛、河乌、蓝大翅鸲、棕背黑头鸫、白须黑胸歌鸲、领岩鹨、棕胸岩鹨、粉红胸鹨、曙红朱雀、拟大朱雀、红胸朱雀、林岭雀、高山岭雀等等。

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旧S303省道一定到待到春暖后融雪了再去,否则道上厚厚的积雪十分危险。这一段的生境又有不同,大多为低矮的杜鹃灌丛,或者干脆是草甸与裸岩的组合,看起来十分荒凉。正是这份荒凉,给一些独特的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地。

雪鹑(Lerwa lerwa

在鸡里面,雪鹑一定是最高光的那个了。它与藏雪鸡高原山鹑一样,在道路两侧的荒原上觅食。在良好的保护色下面,它要是不愿意挪动,就很难发现。山坡上依旧可以有远远的白马鸡,像群白色的绵羊一样在草甸上移动。蓝大翅鸲的雄鸟以它无与伦比的蓝色征服了前来寻找的观鸟人,红胸朱雀虽不及前者明艳,但也是草甸上的一点明红。

红胸朱雀(Carpodacus puniceus

熊猫王国之巅是个平台,平台上有块大石碑。这里的摊点和游客带着食物,领岩鹨高山岭雀仿佛麻雀一般,在地上蹦蹦跳跳,捡拾碎屑。黄嘴山鸦则英姿飒爽,炫技般重复着高难度的飞行,快乐地在天空中玩耍。

领岩鹨(Prunella collaris

在低矮的杜鹃丛里,则是高原小鸟的乐园。在繁殖季节,白须黑胸歌鸲站在灌丛顶上,重复清脆的鸣唱。华西柳莺,棕胸岩鹨,粉红胸鹨一类的小鸟也出现在一个地方。

白须黑胸歌鸲(Calliope tschebaiewi

再往上,就是巴朗山垭口了。不妨在此打个卡,道路状况允许的话,就再翻过山去,在合适的生境里,继续寻找遗漏的小鸟大鸟吧。

其它神奇物种

在巴朗山,观兽也是体验里不可缺失的一环。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着小熊猫豹猫,如果您足够幸运或者眼神足够好,是有机会偶遇到的。而在花岩子隧道,您也许能看到偶蹄目的毛冠鹿、中华鬣羚、中华斑羚,食肉目的赤狐、猪獾、狗獾、香鼬、黄喉貂,兔形目的鼠兔等。上了旧S303,除了上述物种,您多半看得到蠢萌的喜马拉雅旱獭,再用望远镜扫扫山坡,指不定有着大群的岩羊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对于植物爱好者来说,巴朗山特色的高山植物也是必看不可的。光是以巴朗山命名的植物就有好几种,巴朗山杓兰,巴朗山绿绒蒿,巴朗山毛茛等等,不过,寻找它们的过程并不容易。不过,到了花季草甸上漫山盛开着明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横断山绿绒蒿,各类各色的杜鹃铺满了山坡,多种报春从蓝到紫,在石缝和草地里彰显高原独有的美丽。小编并不太懂植物,巴朗山的植物一定有太多可说之处,但也只能说到这里。

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

横断山绿绒蒿(Meconopsis pseudointegrifolia

摄影:蒋天沐

衣食住行

巴朗山最合适的季节是五月之后的春季,鸟类忙着求偶而又无需育雏,为鸟类的观赏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旧S303的积雪融化后,行车更加方便,山路也更安全。

在这个季节,成都的气温已经非常高了,如果您要从成都出发,夏装最为合适。巴朗山脚下的温度稍低,可以在夏装的基础上加上外套防寒。而随着海拔的爬升,温度急剧下降,而观鸟往往需要人凌晨就在野外蹲守,此时的温度是一天里最低的。如果不是特别扛冻,一定要按照冬装的标准着装。除此之外,山区天气变化快,如果下了雨,防水的外套也十分方便。

五月之前,山顶上常常还有大片的积雪,五月后也有可能需要在雪地里观鸟。因此,推荐您携带好墨镜,防止被积雪反射的强光伤害到眼睛。

如果您喜欢爬山,或者想去林子里逛逛,那么一双防水的登山鞋就是必须了。

川菜可以说是全中国众多吃货心中的白月光。但如果想在观鸟的旅途中享受川味,巴朗山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成都、德阳这样的老牌美食城市要好得多。作为一个传统的旅游景点,沿途的店家会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一些也许并没有那么美味的饭菜。

从卧龙镇到低海拔段,形形色色的土菜馆和面馆开在道路两旁,美味多有不足,但足以果腹。到了高海拔段,店家就消失了,只剩下贝母坪、熊猫之巅等地出售小零食和性价比低的小烧烤。所以,如果您要在高海拔地区停留很久,建议您一定备好零食和干粮。

另一个选择是穿过巴朗山隧道或者翻过巴朗山垭口,去山另一边的四姑娘山镇寻找食物。在这个藏族小镇,您可以找到牦牛肉汤锅等特色美食。

住宿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住在卧龙镇或者低海拔段路边的旅馆里,另一种是住在山那边的四姑娘山镇里。如果您想要探索低海拔段,住在卧龙镇或者路边旅店,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您想寻找雪鹑或者绿尾虹雉这样的高海拔鸟,住在四姑娘山镇就更近、更方便。而四姑娘山镇的住宿,总体而言也更加舒适。

巴朗山距离成都市区大概两个小时车程,算来也不远。不过,巴朗山的观鸟路上,自驾几乎是个硬性要求。所以,最推荐的行程是,飞抵成都双流机场,再租一辆车自驾前往巴朗山上。成都亦是川藏线自驾的起始处,在租车时,最好留心挑选。

巴朗山是个传统的旅游区,因此您在当地最好行事小心,把车停在路边居民的停车位上前,最好与当地居民事先沟通,以防居民强行收费,以至产生纠纷。

巴朗山的高海拔鸟点,距离最近的加油站也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因此,在行车时,最好注意油量。而就S303路段中,路面老化严重,路况比较差,注意慢行,以防爆胎。

今天介绍的观鸟路线的距离和时间分别是:

1、成都市区-卧龙镇:经G2143成灌高速向西,35公里,再下出口前往S9都汶高速,行车25公里后,从213国道前行650米,再进入303省道路,前行42公里。共耗时约2.5小时。

2、卧龙镇-贝母坪:沿303省道,依次经过喇嘛寺、五一棚、三道桥、邓生沟,一大段盘山公路后到达贝母坪,全程约45公里,耗时约一小时。

3、贝母坪-巴朗山垭口:沿303省道,在即将进入巴朗山隧道前,走小路上山。

4、贝母坪-四姑娘山镇:沿303省道,穿过巴朗山隧道,继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