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保”寻踪 --- 广仁王庙

 木香草堂 2021-02-27

【广仁王庙】

     出发的时候天气好好的,结果走到半路上开始下起雨来,虽然单位时间和面积内雨水并不大,但是却下了两夜一天。早上七点半从运城乘车翻越中条山,去了芮城是早上九点。我跳下车后连气都没喘,直接在汽车站大门口冒雨拦住出租车去永乐宫,路上我问的哥五龙庙(如果问“广仁王庙”我敢担保他绝对不知道)在哪儿?其实我大致知道她在哪儿,我的意思是看看他要多少钱而已。未曾想到的哥脱口而出“在风陵渡”!我表示怀疑,他竟然当场打电话问讯某人,然后肯定了先前的回答。这就是目前我国现存的25%座唐代建筑 --- 五龙庙 --- 在她自己面前的“知名度”......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搞笑版“国保”标志碑】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广仁王庙外观】

    看来的哥是指望不上了,还得我自己去找,但是淅淅沥沥的倒霉雨水搞的我是左右为难。啥也别想了,已经到了永乐宫门口,就先进去吧。为了保护这张50块的门票不被淋湿,我只好连破包一起托付给售票的大姐。在永乐宫山门处,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小伙子接待我。他要我出示门票,我说门票在大门口寄存着呢。

    其实我的心思根本就没在永乐宫,我张口就问他“兄弟,五龙庙在哪儿?”

    “离这五里!”他说。得!遇到内行了吧,看看人家,毕竟是“专业人士”。

    小伙子主动问我:“您想去看看?”

    “当然!”我说,“刚才的哥让我去风陵渡。”

    “哈哈!”小伙子笑了,“他们不知道。”

    我问他“你什么意思?”。

    他说“我有个面包车,要不我带你去?”

    “哎呀,那再好不过了。不过我已经买了这里的票,好歹进去转转吧。一会儿出来我找你,你就在这儿等我好吧!”

    “没问题!”他满口答应。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第一眼看到的景象】

    从永乐宫拍照出来,我已经浑身湿透,其实无所谓淋不淋雨了。这个小子刚大学毕业,在永乐宫实习,帮他叔叔检票。后来我知道了:他的车子也是临时借朋友的,为的是拉我转一圈挣个小钱而已,我有意成全他,没有砍价。后来是:他坑了我一点。

     他很快把我拉到了五龙庙门口,那25%座神奇的唐代建筑就在眼前的这所破院子里了。院子很破,不过用荆棘和枣树枝扎成的围墙,对于并非盗贼的我来说,还是颇有些威胁的。这鬼天气找人开门的可行性十分渺茫,我决定从侧面的一道比我高一点的围墙上爬进去。

    于是我看到了上图中的情形,令人神往的、距今已经1180岁高龄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就出现在我面前了。同时在激动之余,我也看到了大约是史上最搞笑的“国保”标志碑,它居然是用黑墨在“省保”标志碑的基础上涂改的。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广仁王庙明间】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转角仰视】

     这座可爱的唐代小庙庙,创建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31年),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相差23年,比佛光寺大殿和天台庵大殿要早些。她有生之年确信遭到的最大灾难,是公元1958年的一次重修,这次“合法的破坏”搞的这座大殿几乎原貌尽失。好在梁架结构没有改动,遭到重创的只是外表的砖砌部分和飞椽,据说因为椽头腐烂,当时没有更换,用最原始最省钱的办法整理了一下:把烂掉的部分锯掉了。致使大殿的出檐缩短了许多,这要比全部更换简便的多,现在看来也幸运的多。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大殿明间柱头】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角柱铺作】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角柱仰视】

    广仁王庙大殿面阔五间,尽间狭小,进深三间(实两间),和南禅寺大殿完全一样的是:殿内无柱,四条四椽栿通架前后檐;四椽栿头伸出檐外兼作第二跳华栱;四椽栿上设置驼峰,驼峰间以单薄的横枋串联;驼峰上以坐斗承平梁,并设托脚辅之;以捧节令栱托平榑;平梁上侏儒柱短小,主要用壮实的叉手支撑脊榑。形制极其简洁规整,落落大方。

    外檐立柱上不设普柏枋,立柱间用阑额连缀,卷杀柱头直接坐栌斗,斗栱五铺作偷心,转角处阑额不出头。大角梁粗硕,舒展长远伸出檐外,与平缓的举折结合和谐。外观看上去,甚至比南禅寺大殿还要平展些。但是大殿的柱脚看上去无生起,而南禅寺大殿檐柱之侧脚生起很明显。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大殿内明间四椽栿】

    现在这些木结构特征,使得广仁王庙大殿的年代不再受到什么怀疑了,不过仍有人有些疑问,怀疑她没这么大年纪。这个疑问很多源自于被严重更改的外观上,当然清代重修的痕迹非常明显。还不止于此,梁架细部,特别是外檐斗栱上的宋金遗痕,可以很明显被人看出来。但是一千多年的建筑要完好保存下来,历代修葺是主要原因,只要梁架大制保持原样,细小部位的改动可以原谅。我基本赞成这个观点。

    我估计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广仁王庙直到公元2001年才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按说,她很早就被发现了。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大殿内尽间四椽栿及转角后尾】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看看大殿后背】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清代戏台】

    五龙庙现存的庙院遗址不小,但是其建筑只有两座,除了唐代的大殿以外,还有大殿对面的一座清代戏台。该戏台形制简单,但是梁上的那个驼峰短柱并不难看,而且这个美妙的形式并非每座舞楼上都有。另外,它前台两侧八字影壁上砖雕也很精细。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戏台梁架】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再看一眼广仁王庙大殿】

    广仁王庙大殿座落的这个大约1.5m高的砖砌台基,以及她外表的砖墙,和前壁的门窗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次维修时留下来的。当时的专家学者们对于唐代木结构,在认识、保护以及维修方面的了解可能还不太得心应手,加之当时文物保护的环境氛围也不太成熟,经济及技术条件都有限,致使那次修缮等于是半途而废,没有最后完成。不过要单纯地看广仁王庙的砖砌部分,也还觉得颇细致认真,或许他们也尽力了!我私自猜测:这可能是为了迁移永乐宫而进行的一次“预演”,时隔不到一年,搬迁永乐宫的举世大动作就开始了。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雨中也得合个影】

“国保”寻踪 <wbr>--- <wbr>广仁王庙【篱笆门口的“省保”标志碑】

    前前后后看个没完还是要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座可爱的小庙庙,整个身上已经没有一寸干爽衣服,湿透了。就在准备翻墙的一瞬间,又想起来看看大殿里漏不漏雨,返回去看了看,不漏雨。既然不漏雨,就这样搁着吧,别修了。不过殿顶四周的出檐破损的厉害,就在我刚才拍照的时候,就掉下来一块瓦,那是一块清代的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