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品味」,只是一场消费主义的精美骗局。

 板桥胡同37号 2021-02-27
消费主义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花费了你的金钱,而是养成了你爱从消费角度贴标签的坏习惯。

花钱不是坏事,消费者花钱购买商品,促进生产者提高自己的生产工艺,创造更好的产品,这是消费主义最大的贡献。

但是,生产者为了更多销售自己的产品,打起了标签化这个营销武器,强调自己的品牌调性,也培养了顾客按照这个标签体系思考问题的方式。

贴标签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标签体系带来的虚荣感,给了顾客虚假的成就感,从而干扰了真正成就感的获得。

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说,用iPhone和用安卓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大部分用户都对自己的手机没有任何贡献。
不曾为整个系统贡献一行代码,也未曾写过APP,他们只是被动享受着手机制作者的服务而已。
从这个角度讲,两种手机的纯用户是一样的,只是对于购买手机里金钱的投入不同而已。

但品牌的营销投入,却往往给了人们一种「我用更贵的东西所以我更有品味」的错觉,进而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好像因此真的有了些不同的地方」的虚假成就感。

消费是不需要水平的,贵的东西自然比便宜的要好,消费它们的感觉更棒,这是他们贵的原因,所以,无论什么档次的消费,都不能说明你独特的品味,更不能证明你的能力。

而对于「品味」的定义,则更是厂商们的一次合谋,他们在更好的服务之上创造出这个概念,让你以为自己消费升级真的换来了某些「成就」,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快感。

能够轻松消费奢侈品的人,当然是更有钱的人群,但他们有钱是因为自己挣钱的本领高,而不是因为他们消费了奢侈品。
如果一个人搞错了前后因果,以为靠消费奢侈品就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本末倒置。

人的能力提升,靠的是自己创作水平的进步,一个人从一无所知到能写出第一个粗糙的小程序,他的创作水平就进步了,他成了一个更优秀的开发者,这个进步,是你升级你的手机品牌所无法带来的。

消费只是消费,是在享受别人的服务,并没有什么难度,也不需要多高的能力。
想提升自己,只能靠实打实的创作训练。

别沉溺进去,更别让消费主义埋没了你的创作才华。

——你们的掌门 陈壮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