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聂凤翔:书艺管见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自从有了汉字,就伴随产生了书法艺术。书法是国粹,是个人的"名片"。几千年来,书法艺术一直被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所尊崇,把它当成"门面"进行精心装璜。

 不被浮云遮望眼 

书法博大精深。十年能成为一个画家,二十年成不了一个书法家。书法的神秘之处在于表面上看就那么几个简单笔画,其实里面蕴涵有很深的学问。既要传承古法,又要具有新意;即要雅致,能被"圈子里"人所承认,又要"接地气",能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可是现实中在这个平衡木上栽下来的不是少数。要么至"雅",光怪陆离,曲高和寡;要么至"俗",即"老干部体"。我以为,前者是不肯下真功夫、有故弄玄虚之嫌;后者是眼界不高、有抱残守缺、孤芳自赏之弊。书法本是一件高雅人玩的高雅事,可一旦染上铜臭味也会变味。前些年,大量的"包工头"、"暴发户"附庸风雅,不认别的,只认书家的头衔高低,对字画进行大肆炒作,使书斋里的"文人"坐不住了,心浮了,气燥了。不是琢磨怎么把字写好,而是托关系、找门子在书协里混个头衔,在展览中弄个奖项。有的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失去了文人应有的骨气和清高,可悲、可怜!


 积淀,积淀,再积淀 

书法是余事,是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之事。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都是官员,书法并非他们的正业。书者,抒也。书法是书者阅历、学养的自然流露,古有"字如其人"之说。一个人的笔迹是流美、飘逸或是浑厚、朴茂,一方面反映书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书者思想境界、知识阅历等综合素质。毛泽东、周恩来、鲁迅,他们没有闲情逸致去练练书法,但他们的书法成熟、老到、自信,"唯我独尊",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傲人的人格魅力。"无心插柳柳成荫",反映到笔端,则"无意佳则乃佳"。"儒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路里"。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充其量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抄字匠。真正好的书法作品都不是刻意写出来的,是随着书者感情、自然迸发、流淌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实的"家底"靠的是长时间的积淀。


 练就火眼金睛 

眼高手低看似贬义词,放到书法上,则非常之难得。只有眼高才不走或少走弯路,只有眼高下笔才有方向。相反地,如果是眼低手高,正是"老干部体"的成因。眼低而功夫又深,说明在错误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改掉痼癖动作回到原点再重新开始就非常之困难。古人讲写书法天赋第一,多见第二,苦练第三,我觉得俱备这三点,不想成家都难。天赋是上天给的,没法改变,而多见和苦练则靠己为。毛泽东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看碑贴养眼,据说他老人家曾说,他们的字都好,但我都不学,我写我自己的。然而他老人家写的并非"自由体",而是下笔有骨,下笔有韵,下笔有法,自成一体,是与他长期养眼、有很高的眼力分不开的。


 功到自然茅塞开 

古人云:自古勤奋即天才,功到自然茅塞开。学书法亦然。天赋、眼高俱备之后,通往成功之阶梯就是苦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对手中的毛笔有闲熟的驾驶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时下,许多所谓"大师"、"名家",由于整天忙于在媒体镜头前面晃悠,在领导、老板的酒桌上厮混,根本没心思、没精力潜心于书法。为粉饰功力的不足,挖空心思,哗众取宠,极尽能事。打造出来的作品蓬头垢面,丑陋不堪,还美其名曰是"返樸归真"。本来欣赏书法是一件愉快的事,却变成了闹心的事。为追求展厅效应,诞生了"展览体",或以大尺幅抓人,或以多字数蒙人,或以强烈对比唬人,或以把作品打扮艳丽媚人。以至于多年入展、获奖作品中乏有唐楷。很可悲!误导了大批的初学者,伤害了爱好者。其实真正的高手是那些藏而不露、孤守砚田、矢志为艺术献身的耕耘者,所以才有了"高手在民间"之说。

☆ 作者简介:聂凤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书画院副院长,大鹏美术馆副馆长,李斯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作品先后获得纪念甲午海战一百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入展全军二、三、五、六届书法展、“战士与祖国”书法展、全军廉政文化书法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等。《解放军报》、《青海湖》、《世界人文画报》等对其作过专题介绍。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