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自己的愚蠢才是真正的愚蠢(推荐所有人阅读)

 珍爱地球wk5hq0 2021-02-27

文 | 程予东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不知马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的手段错误,也就是乱指挥,不会量才使用,食量需求不足,千里马发出心声也不懂得马语,其实就是不相通。从用才手段到物质再到精神层面,包含很全面了。然后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发出悲叹,天下无马!自己不知马,居然还说天下无马,搞得自己颇委屈的样子,真是愚昧无知到了极点。

韩愈禁不住发出“呜呼”惊叹。太让人吃惊了,错愕不已啊,天下怎么有如此愚昧不堪的人呢,叹是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啊!

对于食马者的表现,无不向我们证明着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愚蠢是不知道自己愚蠢。

这是理智缺陷的问题,还是道德缺陷的问题?抑或两者兼具?

理智缺陷往往情绪挂帅,做事凭借心情好恶,欠缺周密思考,没有忧患意识,耽于享乐,看问题没有长远的眼光,用人依着情感亲疏远近,唯亲是用。如果当权者理智缺陷,这个国家前途命运堪忧,佞臣当道,贤臣贬谪,国势危殆啊。食马者的表现不是理智缺陷吗?食马者是谁?伯乐又是谁?联系韩愈所处的时代背景,食马者应该是有权力甄选擢拔人才的人,如同人事部、人事局的主管。伯乐就是圣明的君主啊。只有君主圣明,人事部的主管才可能清明。诸葛亮北伐前写了《出师表》,文中言辞恳切地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因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正反对比的事实,以事实晓瑜刘禅要学会用人啊。用人不淑,危及国家命运。

韩愈不会把批判矛头直接对准皇帝老儿,而是针对食马者,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写实。因为他三次足及宰相府邸,而阍人不得通。

食马者理智缺陷已然无可怀疑,他在道德上有没有缺陷呢?

还是先说说什么叫道德缺陷吧。理智欠缺的愚蠢之外,存在使人不再愚蠢的选项,但是他还是没有选择那个选项,而是甘于愚蠢,这时候愚蠢就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了。

举个现代版的栗子,16岁的少年英格玛·伯格曼,曾在德国魏玛为希特勒欢呼、敬礼、泪如泉涌,他的哥哥则在家乡成立了瑞典纳粹党,他的牧师父亲投票支持。对纳粹的狂热信仰持续了十余年,当人们终于不再怀疑纳粹对数百万犹太人的大屠杀,他还在为希特勒辩护,认为这是反纳粹的恶毒宣传。许多年后,他突然想通了为什么他和家人会那样拥戴希特勒:“我们从来没听过自由这个词,从来没尝过自由的滋味。在一个权威体系里面,所有的门,都是关着的。”

如果英格玛·伯格曼听说过自由这个词,那么他就多了一个选项,就不会狂热得几乎失去判断力了。因为选项唯一,所以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余地。

食马者的选择人才路径只有一个吗?只能凭借自己的权力说了算吗?唐朝的选拔人才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同时与举荐制和恩荫制并行。选拔人才的道路有三条啊。韩愈这些路走的如何呢?25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中进士,但是却长期得不到任用。说明科举成功不一定得到任用啊。此路不通。

还有举荐制。孟浩然通过“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含蓄表达了想通过丞相张九龄的举荐而出仕。杜甫科举考试音效人当道行不通,不也是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以求官做吗?韩愈最初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韩愈为什么不得重用呢?是他没有才干吗?显然不是。权贵阶层维护的是权贵的利益,你一个底层之人,没有什么门第,谁能认得你啊!此路也难通。

恩荫制呢?恩荫制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韩愈虽然出生官宦之家,但父亲早亡,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韩会死后,跟随寡嫂颠沛流离。这样的境况哪里还谈得上恩荫呢。

韩愈的选择路窄,但是食马者选择人才路宽啊。可是他不选你,哪怕你是人才。这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吗?他们一定甘于这样做,心甘情愿做愚蠢之徒。我们说愚蠢是可怕的,比愚蠢更可怕的是甘于愚蠢,比甘于愚蠢更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愚蠢。

韩愈的《马说》托物寓意,表达对统治者埋没人才,不识人才的愚昧无知愤恨,又对怀才不遇者表达深切的惋惜无奈之情。这样的愤懑和压抑在心的痛楚委屈激起了多少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子深切的心灵共鸣啊。

你如果翻阅诗文,这样的不得志扑面而来,一下就打湿你的眼睛。李商隐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白的“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等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分明可以听到历史深处那些情郁于中、志屈于心的孤独心声啊。

不重用人才,国势会陷于危局。这应是一种共识了吧。现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钱学森临终前的留下的遗言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多么沉重的一个话题。泱泱大国,十四亿人口,最能代表科研水平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我们近乎空白,而那个距离我们很近的弹丸之地——日本,却有17人在此领域折桂。

好的教育培养好的人才,糟糕的教育摧残人才,我们要知,不要甘于愚,更不要不知自己的愚啊。不然,我们拿什么来强国!

如有兴趣,请关注,更多资源将持续更新……

附热文:

1、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儿女的婚姻质量

2、母亲看孩子的眼光完美又伤人(推荐给所有母亲看)

3、人生有三种最根本的困境(推荐所有人阅读)

4、你有爱孩子的能力吗?(强力推荐所有父母阅读)

5、别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推荐所有人阅读)

6、我们活着,很多时候是在寻亲(推荐阅读)

7、让人感觉舒服的孩子,教养良深(推荐父母和孩子阅读)

8、孩子的智力、性格、情商与父母的关系微谈

9、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送给所有家长及学子)

10、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被学生喜欢是老师的第一成就(推荐所有师者阅读)

原创不易,关注点赞分享,君子如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