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28

卷一上

1.    yī 

 

字源解说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

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说文原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弌,古文一。於悉切 

释文:(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弌,这是古文写法的” )。

例如《诗》三百,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 为政》

(需了解的内容):“惟初太始”,小徐本作“惟初太极”。“太始”、“太极”,這里义同,指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语本《老子》“道生一”。“道”,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体,“一”,指天地未分之時有形的混沌状态、“道立于一”谓无形的宇宙本体产生出一个有形的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造”谓始,“造分”谓始分,言有了这样一個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之后,才剖分出天和地来,从而化育出万物。

许慎这样解说“一”目的有三个:一是用来表明五百四十部首“立一为耑zhuān”的缘由,他告诉人们,“一”是天地万物之始,他的五百四十部首作为万物之物,必始于“一”。二是用以阐明“一”的构形原理,言“一”作为文字符号,本取象于天地未分時的那个混沌一体的有形之物。三是用以揭示“一”的本义,言它在意义上表示初始。

许慎着眼于这第三个用意而把元、天、丕、吏收入本部,认为这四个字均从“一”之初始义得义,其实不然。就“一”本身来说,甲骨文所见“一”比照二作“=”、三作“ 三 ”、四作“亖 ”,其构形原理并无许慎讲的那样神秘深奥。所表之义不过是数目中的“一”而已,没有延伸出初始义,也始终没有带着这个意义参与其他字的构形。

2.shàng   

字源解说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

造字本义:与地相对的天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

说文原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皆从丄丄,篆文上。 時掌切  

释文:高处。这是古文的“上”字,是指事字。上,篆文写作 

例如文王在——《诗 · 大雅 · 文王》

了解的内容):考甲骨文,上字正作二、其构形是下面用长的横画作为基本笔画,表示一个基点,再在其上书一短横表示上方之意,是个典型的指事字。至秦,将“上”这种写法的竖画上部弯曲作上,其形遂为小篆承袭。本部收有“帝”、“旁”二字,它们均非从“二”得义。帝字构形和“二”无关,旁字从凡从方,构形也和“二”无关。“帝”、“旁”之外,本部还收一“T”(下)字,因其构形和意义均与“上”(上) 相反,故入此部。

例如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 周礼 · 春官 · 大宗伯 》

3. shì 

字源解说甲骨文上面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古人认为无所不能的神居住在天上;一竖指事符号代表垂直朝天的方向。有的甲骨文写成,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有的甲骨文 基础上加的省略),表示兮兮乎乎,吟念祝祷。

造字本义:朝天祭拜,祈求天神显明天意

籀文有所变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说文原文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古文示

释文: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显示吉凶。字形采用(天)作边旁。字形中的三垂笔,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人内务观察宇宙天象,借以推测时世的变化。示,是神祇的事。所有与示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

例如: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 周礼 · 春官 · 大宗伯 》

需了解的内容):许慎是示”字当作会意字来看的。考甲骨文的构形可知,“示”字上部的“二”既不是“上”,下面的“小”也不是用来表示日月星的。“示”字的小篆结构是不断线条和加饰笔形成的,许慎对示字的形义分析不可从。“示”因本神主之象形,故从示之字,本义或和祖先崇拜有关,或和神鬼有关,或和祭祀有关,或和吉凶祸福等等有关。

4.三sān 

字源解说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然后由太初混沌的,分出天地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上面的一横代表,下面的一横代表,中间的一横代表

造字本义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说文原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 

      

释文:(三,代表天、地、人之道。由三画构成。所有与三相关的字,都采用“三”作边旁。“弎”,这是古文写法的“三”,采用“弋”作边旁。)

例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需了解的内容):甲骨文、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均作“三”,三横表示目之三,义为数名,天、地、人之道而造。天、地、人之道是战国、秦汉时人附上去的哲学观,慎用以解說三字本不可

5.王wáng   

字源解说: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甲骨文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有的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

造字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

说文原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凡王之屬皆从王。古文王。雨方切。  

释文:(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需了解的内容):王字为何取象于钺?学者研究认为,钺是大斧,古代既是一种兵器,同時又是用于大辟之刑的刑具。当人类处于军事民主制社会阶段,它曾被用作最高军事酋长权力的象征物,进入王权制社会后,挥有最高行政权力的“王”是以军事民主制時期的最高军事酋长为其前身的,斧钺这时便转而成为王权的象征物。为“王”这一概念造字,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比取象于更洽切的了。“王”字后来由此可兄董仲舒与孔子对王字的构形分析完全是据篆三横一竖穿凿附会,不可信从。本部“闰”、“皇”二字,本义和王相关。

例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6.玉 yù 

字源解说:玉,甲骨文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造字本义: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说文原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释文:(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丨,像玉串的贯绳。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例如: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资料来源:《说文解字》、《说文部首形义通释》、象形字典网、汉典网等。同时感谢同道读书群解字小组的全体同道和李兆亿小朋友的语音朗读。这是同道读书群的学习资料,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