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营养调控,母猪产仔数提高两头

 养猪老刘LDW 2021-02-28

十年前,猪场饲养的品种仍然是以前引进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母猪的产仔性能一般,许多猪场的平均产活仔数在十头左右;其实这不应该是母猪的真实繁殖性能,因为我们曾对一些猪场采取营养调控措施,使产活仔不足十头的母猪,平均产仔接近十二头,足足提高了两头之多。

一个小小的营养调控,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

开始,人们也都是抱着怀疑的姿态对待;在经过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一个猪场同意了;为了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公司派了技术力量很强的技术员亲自到场负责执行。

第一项措施,是测量全部母猪的背膘厚度;位置是胸腰椎结合处,距离中线5-8厘米,称之为P2点;等测量数据出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背膘厚度达不到标准,也就是偏瘦。

第二项措施,根据每头猪的背膘厚度,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当时是依靠两个标准,待配母猪背膘厚度为17-20厘米,临产母猪背膘厚度为20-22厘米;如果低于这个标准,每天在标准喂料量的基础上加喂,每差0.1厘米,加喂饲料0.1公斤;每间隔十天再进行背膘测量,然后根据新的数据调整饲喂量。

第三项措施,配合场里技术人员,对各阶段猪的疾病进行综合控制,保持猪场总体健康。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辛苦工作,猪场里母猪的体况基本上达到了一致,健康状况也变好了;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对技术员的工作给与了肯定。

等到公司和猪场合作半年时间的时候,一个数据让老板大吃一惊,因为母猪产活仔数,已经由原来的不足十头,提高到接近十二头;而且所产仔猪活力强,哺乳期间的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大家一定认为这项工作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不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测背膘是一项非常麻烦的事情,不是技术员一个人能做到的,需要人配合,就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员工是有意见的;但因为老板支持,他们也只好配合。

调整喂料量,对于技术员来说,电脑上计算很快就出来了;但如果说每头猪都按调整后的量饲喂,难度太大了;在大圈饲养的猪,需要调圈;而在定位栏饲养的猪,则需要在每头猪的头顶挂一个牌子,否则谁能记得住那么多的猪呢,一个饲养员要喂接近二百头母猪。

还有一件事,对有经验的老饲养员不算难,但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却很难,那就是在没有秤的情况下,给每头母猪的量是准确的;因为喂料的时候,只要一加料,所有的母猪都会大声叫,每个饲养员都想尽快给每头猪都加上料,想准确加料是很难的;还经常出现料都加完了,还有几头猪没有料;也有时所有猪都有料了,料车里还剩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给饲养员出了一个主意,把所有母猪需要喂的料比较一下,找到最小数量,比如说是1公斤;那么第一次所有的猪都喂1公斤,这个量比较好控制;第二次喂料的时候,猪都已经吃上了料,不再那么喊叫,饲养员可以慢慢地根据每头猪的最适宜喂料量加喂一次;这样下来,两次加料,就可以准确地让所有的猪吃到合适的量。

营养调控,从表面上看是通过对猪的膘情调控起了作用;其实是对饲料有信心,因为自己公司提供的饲料,不仅是能量蛋白充足,而且维生素和矿物质比例也是合适的。

现在我们许多养猪人,对自己所用的饲料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能量和蛋白容易满足,但矿物质和维生素却是无法把控;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万人汇牌母康宁,就会派上了用场;因为母康宁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的集合,是一般饲料的有效补充;如果营养调控加上母康宁,一定会收到比单纯营养调控更为理想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