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学说的发生

 出租车99 2021-02-28
我提出的假说是从皮穿支点和穴位点重合这一个客观现象出发的。但是总被人用“皮穿支是穴位的生理基础”来表达,每一次我都非常认真的校正,穴位是中医概念,生理基础是西医概念,这句话是一个病句。但是耐不住人多,后来我就不较真了。
但是,关于经络研究,两点很重要,一个是,语言、概念、术语一定要在各自的体系内,不能拿一个中医名词跑到西医里面说。第二个是,提出各种猜想、假说都可以,但首先要自证所提的假说与经络理论是否完全对应。解释了甲,按照同样的范式就能解释乙,不能只解释一个,解释另外一个就不通畅了,按了葫芦起了瓢。
因此,本文就做一个范例——从皮穿支阐述整个经络学说是怎么发生出来的。
我不敢说我的是对的。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假说是我这样的。至于对针灸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我就不提了。
所谓的发生,就是孕育、诞生、发展,一个人是发生出来的,一个学说也是一样的发生出来的。显然,经络学说的发生是五千年以前的事情;不像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等这些已经是近代的学说,一篇篇论文是发生过程中的证据;经络学说并没有这种级别的文献保留,我们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推测。
首先,我们要相信针灸学说不是来自外星人,不是来自神仙魔鬼;而是通过人的智力来发现的。如果是外星人或者佛祖传给人类的,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学习医学了。直接修炼,想办法成为超人就可以了。
其次,要相信我们的古人,能够看到这幅图。

这么说是合情合理的那么我们现代人肉眼能够看到这种图,古人也没有理由看不到。现代人都是有伦理的。在古代,特别是殷商,甚至周朝都有大量的活人祭祀。活人祭祀很可能并不是砍头就完事了,而是各种花样杀人,活剥人皮是有可能的。比如有人考证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如此。资料我就不列举了。
所以这祭祀者,是可以看到人体这种1毫米的精细结构。剥人皮这种技术,不光是我们显微外科医生会,古代大祭司也会,而且祭祀通常都是一个部落里面最聪明的人。


  古人也会看到这个图。他就会意思到这种“点”特别多。大家注意一下,那时候并没有现在所说的血管神经等概念,所以古人会会怎么描述呢,我打一个比方:
和杀牛相比,人皮薄一些,也有一点韧性,切开后是黄色东西,软软的,挤一下有油感。可以炼油。下边是一层很薄很韧不好切断的丝丝缕缕的东西。再往下就是大块的肉。有一个冬冬跳的肉,连着一些管子,切断就出血,人就死了。这些管子全身都有,越来越细。最细的那些管子,从皮下边那层韧性的东西穿出去,到皮上。因此,韧性的东西上就有一个洞,从里面出来一个细线,线断了就出血,线好像一个细管子一样。出血还不是体表那种青色、破了之后显示出一个管子的部位出来的血,更鲜红,能够喷出很远。这些洞在不同人身上分布的差不多,而且还有一种规律性。一个人差不多400多个左右洞。
 


大家可以注意到,上述描述中没有任用任何的现代医学语言,比如神经、血管、静脉、动脉、筋膜,都没有用。我费了很大力气才控制住使用现代医学术语的冲动。因为现代医学术语太简练太好描述了,所以真的非常费力气。但是这值得;现代医学术语都是被哈维式血液循环概念污染过了。当你使用了这些术语的时候,比如血管,你是医生,脑子里自然浮现出“血液、内膜、外膜”等等,一下子就把概念的边界、内涵都反射出来了。如果非生物专业的,可能就去百度,然后就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的认识。所以,我再一次强调,不要使用现代医学的术语去思考中医的问题。 
古人还会发现,当刺激的这些“洞”部位的时候,人会有一些反应,酸麻胀等等。而且,有些不舒服在刺激“洞所在的部位”时候也能治好。
如果古人会对上述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就需要一个认识系统来整合了,也就是一个命名、排列、解释相关关系、因与果的说明等等。如果没有一个好系统整合,散散乱乱的,谁也记不住,而且谁也不相信。
理论就是为了让人相信和好记忆、好运用  那古人是怎么整合的哪?今天的经络学说就是古人整合的成果,上下五千年,传承不变,而且还抗住了现代医学的冲击。
这一套体系是怎么构建的。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文化现象,比如中国一直看重宗族的概念,为了让宗族的关系清晰,就排辈分,一个辈分一个字。有一些家族就只有几个字,周而复始的轮。比如,明初朱元璋就赐孔子后代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对经络学说当中的穴位的名字来说,首先是经,即十二经十五络脉,每一个经相当于一个姓氏。表述穴位的实质上的联络。因为穴位之间连接就是皮穿支之间的直捷通路血管,穴位(皮穿支)改变第一个改变的就是这个通路,通路扩张就是经络通。
同样,血管之间通路还有筋膜、神经等现代医学概念的结构存在,因此,中医有加入了经筋、经水等概念。
其次是募穴、五输穴、原穴、、会穴、络穴会穴等等;这相当于辈分,或者类别。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郗穴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对应。这些穴位很可能对应着某一种胚胎发育时候的现象,这个猜想是现代医学的,也可以被现代医学验证。
最后是名字,最体现个性的。有直接说明解剖学特征的名字,比如“三阴交”的意思就是三阴经的经脉交汇,三阳络就是三个阳经的络脉交会。其他的名字更多体现一种意象。比如照海通阴跷,申脉通阳跷。从道家流出来的用法。照海就是海上明月共潮生。阴气统领才会升起而跷健。也可以是水火相照而明,调肾之水火。用这个意象代入,我拿来治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就有效。而不是辨病或辨证。比如蠡沟在阴,如蚌含珠,光明在阳,就是珍珠
总之,从认知逻辑上看,古人是完全可以看到的,也完全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命名所看到的“洞穴”“经(血管链)”的。更多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挖掘,目前只能说,古人发展出经络学说的可能性是有的。
  这是一个开始。但是,在这一层认识之下的那个认识又是什么哪?为什么五千年前的古人对这个事情怎么就看得这么清晰、这么明白哪?而且古人构建整个学说框架非常合理,完全的抗住的人们的质疑,逼得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还得去背诵黄帝内经。这里面又隐藏着什么?
问题很宏大,答案却很直白。显然是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五行又是什么。
答案是世界观。清华大学科技哲学系主任吴国盛曾经推荐过一本书,西方人写的,认为人类历史只有两个世界观,一个是牛顿的,另外一个是牛顿之前的。这本书我买了看了,发现这个世界观就是“世界、宇宙”的观点,而不是与我们内心相连的那种观点。
在人类开始有意识、有自我认知的时候,人类一方面观察自己,一方面观察世界,而且这两种观察方式是一致的,语言是统一的,不能用英语描述天文,用汉语描述人体。因此,观察天的词汇也会用在人体上
因为是同一个语言,因此,对人体的描述不可避免受到天文的影响。比如牛顿通过数学构建的世界观,必然带来人体的机械主义认识,那时候人们叫机械主义医学。再一次提醒,哈维式血液循环概念就是机械主义时期的成就,影响到今天。因此,本文第二次说,把哈维式血液循环概念从脑海中挤出去
中医古人,不是西方人,有自己的世界观。把太阳升起降落的现象,称为阴阳;把天空行星以及季节轮转称为五行六经,再慢慢的发展出生克胜复合化等等,然后把这些理论与经络、内脏的解剖实质结合起来,就有了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以及描述天文和人体关系的五运六气学说。
值得一提的是,经络学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穴位的发现经脉走向的描述以及五行学说运算方法的改变是一种互动关系,相互促进。
最终在春秋时期形成黄帝内经。而在汉朝又被整理为今天的版本。
按照这种假说,我们可以做两类事情
一个是发展中医。从皮穿支的形态,从皮穿支的实验结果来进一步寻找经络学说发生过程中的“断代”,完善针灸理论。这一点,我不太懂。
另一个就是发展现代科学,包括血管体理论,包括三个猜想。
当然,提高临床疗效、循证也不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