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洁洁赢 2021-02-28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哈喽啊!今天是大年初四,不知道这两天大家的餐桌上都有什么美食?在我们雅安,过春节好吃太多了,比如我知道的:雅鱼、阴酱鸡、甜水面、棒棒鸡、雨城猕猴桃、牛肉粉、跶跶面、木桶鱼、酥盒锅肉、春卷等,都是地道的川味儿啊!美食就聊到这儿吧。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那些从战火的硝烟中走向世界的大熊猫。

抗日战争爆发后,猎捕大熊猫似乎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位于成都,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基督教教会联办的华西协合大学一度成了外国人捕猎中国大熊猫的中转站。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 这是1938年被偷猎并送往美国的大熊猫“潘多达”,它作为珍稀动物在芝加哥动物园展出。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 1940年被带到英国的大熊猫“明”,一度成为当时的流量明星。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 伊丽莎白公主(左四)、玛格丽特公主(左五)和大熊猫“明”在一起。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 英国摄影家伯特·哈迪拍摄的照片,“明”在摆弄三脚架,为摄影师的幼子迈克拍照。

旅居英国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蒋彝(江西九江人)看到英国民众在大熊猫馆外排起长队,都在期待着与大熊猫“明”亲密接触。蒋彝随后用英语创作了插图童话《明的故事》和《金宝和大熊猫》等书,风靡一时。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虽然这些走出国门的大熊猫给当地的观众带来快乐和战争中的慰藉,但对大熊猫种群来说,捕猎的背后却少不了残酷的杀戮。

虽然当时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保护措施,如当时的西康建省委员会颁布禁止猎捕训令等,但由于战事原因,训令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国宝熊猫档案|从战火中走向世界

▲ 1938年11月,西康建省委员会颁布训令,禁止猎杀白熊(大熊猫)和金线猴(金丝猴)。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的悲惨命运被改写,他们不仅成为了受保护的“国宝”,还被誉为对外传递中国人民情谊的“友好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