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塔的海洋”之--- 令公塔

 木香草堂 2021-02-28
【杨家将的故事】
--- 令公塔 ---
    令公塔在五台山“寺塔的海洋”里可是很闻名的,因为常常被提起,主要是因为台怀镇的古塔中佼佼者确实很少,比较而言,这座建于宋代的砖塔也算能撑点门面,所以这个“大路货”也值得说几句。不过网上或纸质资料中,提起此塔的情景总是在说龙泉寺的时候“龙泉寺西北里许,有一座建于宋代的令公塔”云云,然后扯一顿杨老令公的故事。其实这座塔未必和龙泉寺有什么关系。杨家将的故事,在五台山一代流传的非常广泛,台怀镇上就有不少关于杨家将的传说,以及明显是被人为附会上了杨家将故事的古迹,也包括这座“令公塔”。五台山北麓下就是雁门关要塞,也是宋辽纠纷的主要历史现场。作为历史明证,在五台山脚下的代县鹿蹄涧村,还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这个可不是附会,是名副其实的杨家将古迹。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背面全景】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远观】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龙泉寺路口】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路线示意图】
    因为这塔老被各种宣传资料说起,所以不管是凑热闹的人,还是真的寻访者,不少人都到过这个古塔的现场,网上能找出一大堆令公塔的各种实景照片。而且你到了龙泉寺附近的时候,指不定从哪个角度还真能看见这塔。但是这些资料的作者谁也不具体说怎么去找这个塔,只是稀里糊涂贴几张图,拉扯一顿不大靠谱的杨家将故事。因此我到现场找这个塔,尽管功课做的不能说不细致,但还真废了老鼻子劲才走到塔前。
    为了在我之后的寻访者和游人不再受这份罪,这里把寻访令公塔的路线攻略仔细描述一下:尽管令公塔老被他们附着在龙泉寺中说起,但是龙泉寺和令公塔之间根本就没有路。要去找令公塔,假如你是从台怀镇走的,到了龙泉寺门口以后不要停,继续向前再走大约300米,就会看见一条进山的土路,路口很宽大,不隐蔽。你就沿着这条土路往里走,大约百十米后,这条路虽然还在延伸,但你不能再顺路走了。如果你一直顺路往里走的话,就会进了一个新建的寺庙院子里,还得返回来。
    所以走百十米以后,你就从荒野上往土路右前方的山坡上斜插,斜插不很远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条上山的土路(因为这条路被断了,所以你得踅摸着走一段荒野),这个山路口上有个明显标识--- 一座十分古朴,充满荒野趣味的小山神庙,和一段同样野趣横生的台阶。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沿着山路直上了,一直就可以利利索索地走到令公塔下了(如上下两图所示)。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具体路线】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路旁小景】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走近古塔】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正面】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右侧全景】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塔座】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三层塔檐】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腰檐及平座】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腰檐仿木构】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塔顶情形】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塔身假窗】
    要说令公塔的现存构筑物,造作还算精致,但艺术价值很一般:塔身上除了仿木构枓栱及平座外,只有两扇小小的假窗。这两小假窗都是斜直方格子窗,而不是宋代古塔上较为常见的直棂窗,这倒没什么问题,可能是五台山区域的一个地方习惯。
    令公塔确实建于宋代,是台内现存差不多唯一的宋代砖塔,这个也没问题,从塔檐下的仿木构铺作、平座和塔檐上的重唇瓪瓦可以确认。其特征和晋国其他的宋代仿木构塔一样,虽然各部位细节上并不粗糙,但其仿真程度远不如辽塔乱真。
    该塔外观为六角三级楼阁式,实心不能登临;塔身通高约13米;塔基没于地面下不可见;塔座为石砌四层平座,非须弥座,每层又由两层石料垒成,每层之间有收缩,这种塔座较为稀罕。
    整个塔身全部砖砌,塔身第一层没有平座,从塔座上直接砌出;第二、三层塔身均设仿木构平座勾阑,平座下亦装枓栱及普柏枋,与塔檐下的构造一样。不同的是,塔檐下转角处砌出倚柱头,而平座下只仿普柏枋;塔檐下的铺作都是两跳,平座的铺作只有一跳,但补间都是一朵。塔刹虽然塌毁无存,但其反叠涩结顶形制还基本完好,可以肯定塔身只有三层。
    塔身第一层正面原镶嵌着竖式塔铭一块,看样子早就毁了,但塔铭毁的是不是能早到明代,这个就不知道了。明代的镇澄法师编撰《清凉山志》时就著录这个塔叫“令公塔”,而且他自己还写了一首诗感慨了一下下,他这个事情就搞的人有点迷糊。
    如果明代的时候塔铭就毁了,应该补制一下吧,不大可能这四五百年都没人管。或者是明代之前就毁了,到镇澄编“志书”时就已经搞不清这是个什么塔了,只好按传说著录成令公塔?抑或这塔真的是令公塔?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飞檐细部】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又要盖楼?】
    我对这个事情持怀疑态度:杨令公死在了辽国,就算后来辽宋交好了,老令公可能魂归故里了(肯定不是宣传资料上瞎扯的“焦赞盗骨”),他也不是五台人,也没在五台做过官,为什么埋在这里?(如果他的骨头是偷回来的,更不可能埋在这里,这里近距辽宋边境,说不定哪次开战没留心打败了,这里被辽国人占了,不是白偷了?)何况宋代的士人也没有死后建塔的习惯,佛教世俗化堕落在宋代时,大概也还没到给一个打仗杀人的将领建一个塔的地步吧!所以这个“令公塔”十有八九是附会的。
    既然差不多能肯定“令公塔”是不靠谱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塔呢?整个台怀镇上,虽然宋代的砖塔不多,但是宋代的石塔,和宋以后的砖塔不可胜数,没一个是俗人的塔,都是僧人塔。以此推之,这个塔也应该是僧人塔,至于是哪个僧人,隶属于哪个寺院,这个真不大好追究了。
    按照《清凉山志》的记载,这座塔附近还是有过寺庵存在的,而这些寺庵里的僧人还流传着故事。所以我觉得这个塔可能是在这附近的某个寺庵里的僧人塔。因为这塔确实很早了,它归宿的寺院可能确实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彻底堙没了,这个是可能的。
    问题是令公塔的塔铭位置一直那么空着(不太早的时候才被用砖补起来),有老照片反应,这个塔铭遗失的痕迹不算十分古老,是被人强行挖掉的。不可能这五百年就没人管这事,极有可能是不远的时期内,塔铭才被砸掉的。不过,更可能的是,在砸掉的塔铭上镌刻的就已经是“令公塔”了,所以这塔才会被一直附会为令公塔。
    在令公塔现场附近一定范围内,确实没看到明显的寺庙遗址。但是“令公塔”的这个传说看来是铁定要被人流传下去了,就在令公塔的身后不远处,已经树立了一块“奠基石”,据说是要复建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的宋代太平兴国寺。而这个太平兴国寺正是传说中杨令公的儿子“杨五郎”主持过的一座寺院。这明显是杨家将的故事在台怀镇的人为扎堆,这个案子看来是不好翻了。不过,杨令公确实也是个民族英雄,纪念他也完全应该。台怀镇上这座最好的宋代砖塔配同时代的老英雄也合适,就这么着吧!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路遇一座残塔】
“寺塔的海洋”之--- <wbr>令公塔
【令公塔·宋·残塔全景】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没找到去令公塔的大路,在荆棘丛中乱折腾好一阵子,时而能看见山坡上的令公塔尖,却曲曲折折、折折返返无法靠近。最后实在没招了,只好捡个不太陡峭的缓坡,照着令公塔的大致方位(这时候已经看不到塔了)强行抄小路插了上去。就在这个辗转过程中,无意之间撞上了一座古塔遗址(上图)。
    这是一座已毁的喇嘛塔,片石掺杂石灰垒砌的方形塔基还在,覆钵式塔身也滚落在现场中。但塔身上能看到的方位没有塔铭,巨石无法翻动,不知道着地的那边有没有塔铭存在。这个喇嘛塔遗址的位置大致处在龙泉寺和令公塔的正中间,不知道是否属于龙泉寺。像这种从来无人所知的古塔或遗址,在五台山这个“寺塔的海洋”里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大概永远也不可能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