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中的“间密”解析

 virn 2021-02-28

汉朝地图

在古代,战争的胜负是朝代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历代军事家都认为军事机密在战争胜负中起到极为深刻的作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地形图

我国古代兵家早就认识到了军事机密保密的重要性,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代表作《墨子》提出了“守城时严密而实用”的军情侦察与防间谍方法。而产生于公元前512 年的兵书《孙子兵法》也有句话“事莫密于间(谍)”。但《孙子兵法》论述的“密”远远不至于此。

用间篇

历朝历代也非常重视军事机密,比如秦朝就专门制定了律令,为了保证军事命令安全、迅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 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而且“所载传到军, 县勿夺。夺中卒传, 令尉赀各二甲”。

孙子兵法用间篇

那么,我国古代战争中到底有哪些机密?如何刺探敌军机密、保全己方军情?

古代战争的“用密”之道有哪些?

我国古代战争中的“用密”之道可分成四种:“部署的秘密”、“将领的秘密”、“公开的秘密”、“不是秘密的秘密”。部署的秘密是指军事部署乃战事最高机密,如能截获敌军方略,则胜算大增;将领的秘密是指彼此将领性格,如遭敌方摸熟,则易设局反制;公开的秘密是指大家都知道制敌之法,却不知如何使用此法;不是秘密的秘密是因为早已防患未然,所以没有爆发战争或战事很快结束,也就乍似没有秘密。

使间

为何《孙子兵法》强调“密”?因为《孙子兵法》的目的就是要打胜仗。而根据《孙子兵法》,打胜仗的方式包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反对硬碰硬的方式取得胜利,所以“伐兵”、“攻城”乃不得已为之,最好是能“伐谋”、“伐交”。而不管是“谋”或“交”都必须密,悄悄运作,否则敌人一旦知情,就无法获胜。

孙子兵法13篇

孙子兵法的“谋”有几个特征:诈、虚、奇,这些都是要让对手猜不到、摸不透,才能马到成功。就诈而言,《孙子兵法》明白表示,对付敌人,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一言以蔽之,就是声东击西,让敌人误判错为。

就虚而言,《孙子兵法》如此解释:“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就是说,敌人不知我方有多少人、藏在什么地方,所以分散布置,而我方便能神出鬼没,以优势兵力取胜。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

就奇而言,《孙子兵法》这样说的:“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也就是说,每次出手式都一样,讹敌人以为是老招,其实临机应变,且变化无常,让敌人不及应变。

不管是诈、虚或奇都要保住秘密才行;因此,《孙子兵法》讲求保密、偷密、窥密。

井陉之役:部署的秘密

战争中的军事部署是最高机密,如果敌方战前获知,则未战而败,因此交战双方无不倾其全力一方面守住自己的机密,另一方面盗取对方的机密。既然大家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为何机密还会外泄?机密流失,通常是因为敌方派来的间谍,透过各种手段,包括偷窃、贿赂、美色、抓住把柄、晓以大义等而得知。也因此,为了国家利益,训练专业的间谍,自古有之。

示意图

《孙子兵法》如此点拨: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机密

虽然《孙子兵法》问世于2000多年前,但与现今的科学精神大体相符。我国向来就有先验传统,或源自卜卦,或来自谶纬,但这都不是《孙子兵法》认可的方式。《孙子兵法》主张“必取于人”,才能“知敌之情”。也因此,《孙子兵法》认为“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唯有靠间谍提供一手资料,既避免捕风捉影,也能正确研判敌军动向,提出有效对策。公元前204年秦朝灭亡、群雄逐鹿之际,韩信打败陈余的井陉之役就是经典之作

攻城示意图

当时,汉军和赵军在山西与河北中间交界的井陉口交战。井陉两边地势高耸,相通之路狭窄难旋。赵国谋臣李左车主张将韩信的队伍逼到崎岖难行的井陉口,赵军深沟高垒坚守,不与汉军正面交战,再派三万精兵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围困汉军,使之因粮草不济而败。但陈余(赵国太傅、兼任代王)认为韩信兵少而疲,而且南路还有汉军总指挥刘邦率领主力进攻,北路还有陈稀会师,如果汉军三面夹击那是进退两难。于是陈余决定,占据有利的地形,遵从兵书上“倍则战”的道理,正面与汉军交锋。

井陉之役示意图

韩信则“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此处“间视”就是韩信派出的间谍,在确认陈余不采取李左军的奇袭战术后,立刻回报韩信,韩信因而“敢引兵遂下”。

兵力部署

但是,这样并不能保证取胜,因为陈余是名将,真的打起来,韩信自认胜算不高。所以韩信决定要利用陈余派来自己阵营中的间谍,送出错误情报,迷惑陈余出兵策略。

半夜派2000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乘天黑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让他们一见到赵军倾巢而出就进入敌营,把赵军的旗换成汉军旗帜。为何半夜?显然不仅不想让陈余派来的间谍知道,因为这是全局枢纽。

井陉

在明处,韩信摆出大将旗仗,令汉军主力全部到井陉口的河边,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以更增陈余的轻敌之心。同时,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汉军战士觉得难以取胜,只能表面上应和。赵军望见都大笑。

井陉

天明后,大战开打,激战了很长时间,赵军倾巢而出,等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故一哄而散,赵军大败,陈余被斩。成语“背水一战”典故由此而来。

背水一战

韩信苦心积虑,就是先借陈余的间谍传送汉军上下不一的情报,然后在赵军眼前摆出违反常情的布阵,最后假败,引赵军全员出动,2000奇兵只消换旗,整个战局就能逆转。

古代夯土建筑抗震技术改良

井陉之役让韩信名满天下,既透过己方间谍知道陈余的战事部署,还反过来借对方间谍传送己方的误导部署,所有战情之密皆由韩信掌控,自然战果也由韩信享用。

间谍示意图

当然,设计假情报,引诱对方间谍传送,并不保证对方一定会上当。真真假假,全在判断,而判断必然靠经验。如果情报与阅历相呼应,则判定为真情报的可能性就大增,反之亦然。

井陉

因此,当情报内容与过往经验有所重叠时,如何识别真假,洞悉对手城府,往往就是成败症结。

地图

将领的秘密: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部署是讲事,将领是讲人。将领的性格也是战场机密,《孙子兵法》如此诠释: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五危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这些主帅性格特征,如为敌方熟悉,“覆军杀将”只是迟早的事。

古代

汉末的夏侯渊便是亡于“必死”。夏侯渊打战,勇冠三军,但统领他的曹操不喜反忧,常对他耳提面命:“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夏侯渊却听不进去。公元219年,夏侯渊与刘备在定军山对垒,刘备派黄忠居高临下,擂鼓挑衅,夏侯渊自恃其勇,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未虑地形特殊及黄忠阵式,终遭斩杀。

定军山对垒

与“必死”相对的就是“必生”。如果将领怕战死、被俘,那部下也不会奋死拼搏,整个团队外强中干,瞬间瓦解,一点都不意外。东晋时的桓玄就是如此。桓玄是世家子弟,生逢东晋末年,因缘际会,篡位建立桓楚。公元404年,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人率众反抗桓玄,两边相遇于峥嵘洲(武昌)。由于刘毅等兵不足万人,而桓玄却有数万人,刘毅阵营原本想打退堂鼓撤退,但刘道规认为桓玄虽窃取英雄名号,内心其实空虚怯懦,于是鼓舞大伙奋力前冲。最终桓玄果然连夜遁走,桓玄部将郭铨则束手投降。

桓玄作战图

“忿速”是指将领脾气火爆,一旦受激,立即应战,反掉入对方陷阱。楚汉相争,项羽的部将曹咎就是犯了这种错误。公元前204年,项羽陷入两面作战,西是刘邦,东是彭越。项羽告诉曹咎,守住粮仓成皋,如果刘邦来战,绝不出战,只要堵住刘邦,不令其东行,那项羽就能专心对付彭越,而不会腹背受敌。后来汉军再三挑战,曹咎中了激将法,兵败自尽,成皋沦陷。可以说战场上,两军主帅的定力已经预示战事的走向,甚至结局。

战争示意图

“廉洁”广义而言,包括好名、过于自尊。古代将领都想打胜仗这就是癖好。癖是可以观察,甚至预测,一旦敌人了然于胸,就会顺势构陷,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就深受此害。公元前387年,吴起为魏武侯重用,魏相公叔非常畏惧吴起的才能,在宴会上故意激怒小公主羞辱他,让吴起觉得小公主家教不好,破坏吴起和魏武侯小公主的婚事。

吴起为魏武侯重用

果然,吴起婉言谢绝了魏武侯联姻的邀请,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吴起不敌官场政敌,这都是“廉洁”过头害了他。

“爱民”是战将最难有的特质,因为疆场死伤无数,早已视人命如草芥。若心存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一旦延误战机,必一败涂地。然而,儒家高度评价爱民如子的将军,甚至誉称儒将;也因此,如何既有战功,又无杀人如麻的骂名,常成为统帅心向往之的目标。汉朝周亚夫在七国之乱时,便面临这样的两难。公元前154年,七国之首的吴国、楚国联兵攻击在荥阳由周亚夫领导的中央军,周亚夫拒不应战。吴楚军队于是转攻荥阳旁的梁国,引诱周亚夫相救,但周亚夫狠心不理。汉景帝下令周亚夫营救梁国,然周亚夫坚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过了一段时间,周亚夫突然袭击占领吴楚补给路线,出兵攻击,吴王弃走,楚王自尽。如果周亚夫心怀“爱民”,出兵援救梁国,战况变数就会增多。

防守示意图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这些将领的秘密,如被探悉,后果不堪设想。也因此,将帅通常采取两种方式来掩饰自己,第一种以刘备为代表,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第二种以曹操为代表,那就是喜怒必形于色

刘备,喜怒不形于色

曹操的喜怒包括:官渡之战,叛逃袁绍的许攸告诉曹操,袁军辎重在乌巢,“操大喜”;曹植有一次违反规定,乘车在驰道正中行驶,打开只有帝车、王车出行才能打开的司马门,驾车而出,结果“操大怒”,立即处死掌管车驾业务的公车令。曹操的喜怒形于色与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就效果而言是等同的。因为曹操有时真笑,有时假笑,有时真怒,有时假怒,久而久之,常人也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曹操,喜怒形于色

公开秘密:从“胜之形”到“制胜之形”,最后出奇制胜

秘密既然公开,当然众所皆知,但为何还能歼敌战胜,那是因为敌人知道秘密的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孙子兵法》如此解说: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战备示意图

公开的秘密关键在“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从“胜之形”到“制胜之形”,“制”就是“通过某种作法而达到胜利”;然这种“作”不是一般人容易觉察,所以才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公元211年汉末的关中之战,就是由曹操操刀,变出这种政治把戏。当时的背景是,曹操忍气吞声了三年,意欲一雪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奇耻大辱,于是精心策划这场与马超、韩遂的潼关之战。

在曹操大军出发前夕,有官员指出,关中兵的长处是长矛,应慎选锋将,但曹操不以为意:“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这句话,正是曹操定调关中之战将如何取胜。也因此,曹操为了扫除疑虑,重建在部下心中战神地位,关中之战不仅要赢,还要事先保证绝对不会让对方的长矛有用武之地,如此,曹操才能重返神坛。

关中平原示意图

然而,为了达到这层目的,曹操几乎付出自家性命的巨额代价。首先,曹操作战计划是全军向北渡河,不是向西决战;而且是众兵先渡,主帅曹操押阵后渡,诱使马超为了追曹操,只能放箭,无法用矛,便是要掌握战场主动权。

汉末潼关之战

此外,曹操还亲身站在第一线,离间敌方的两位主帅马超与韩遂。曹操借着关中将领的相互猜忌,连战皆捷,最终将韩遂与马超赶出关中。整个过程,曹操不仅大体实践“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的承诺,还差一点让他们互刺。这种事前公开制敌秘密的做法,堪称千古一绝。

长安附近地形图

非秘之秘:古代战争圣境是“无智名,无勇功”

为何不是秘密?因为没有发生战事,或发生后很快结束,并无重大伤亡,所以少了大书特书,当然看不出秘密。然而,之所以没有战事或战事只有小火花,那是因为早已防患未然。这种四两拨千金的先见之明已将秘密稀释殆尽,所以才叫“不是秘密的秘密”。

《孙子兵法》如此阐释:

“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潼关位置图

“无智名,无勇功”是战争最高境界,也是历来战略家第一诉求;然而,或因野心家私欲,追求“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智名,无勇功”也就被“举秋毫”、“见明月”、“闻雷霆”所掩盖。在决定国政方针时,应依势而为,深谋远虑,这才能奠定百年根基;如只凭个人喜恶,率性决策,最终不过昙花一现。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决定国都的迥异思维,清楚体现这个道理。

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关中,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接着,项羽要决定国都所在地,看到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他想定家乡彭城(江苏徐州)为都,而不是关中,就是希望目睹亲朋好友羡慕自己的辉煌功业,“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此举虽然风光一时,却种下日后兵败刘邦的苦果,因为彭城乃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楚汉相争,刘邦、韩信、彭越在彭城左右的黄河与淮河间,围攻项羽,项羽即便气盖山河,仍是左支右绌,终至乌江自刎。

楚汉相争

风水轮流转,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以洛阳为都。当时出现了洛阳和关中的争议。刘邦咨询国师张良。张良表示:“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就是希望不要重蹈项羽覆辙,陷帝都于战火,已至动摇根本。只要远离前线,帝都的人力、建设及资源就能尽量存留,即便前线失利,仍有后盾可保生息。高帝后来采纳了提议,改长安为国都。也因此,汉朝初年的三次叛乱,在这高瞻远瞩的布局下,无疾而终。

第一次是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主动发兵叛乱,刘邦集中兵力痛击,终于大胜。

第二次是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即位第三年。由于对论功行赏有所不满,齐王的弟弟东牟侯趁汉文帝北巡太原时,帝都空虚,于是发兵造反。汉文帝除派兵讨伐,另择将守荥阳,预防战事扩大,东牟侯后来兵败自杀。

彭城

汉文帝为何要守荥阳?荥阳有何战略价值呢?

荥阳

荥阳与洛阳互为犄角,就汉初而言,荥阳乃军事要地,洛阳则是行政中心;如果荥阳失守,洛阳岌岌可危,洛阳一危险,长安也就“唇亡齿寒”了

洛阳地形图

第三次就是前面所讲的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周亚夫对汉景帝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也就是不与吴楚联军正面交锋,利用黄淮平原广大腹地,采取迂回战术,扩大交战空间,让吴楚联军粮竭而衰。

七国之乱

汉军处理黥布、东牟侯、吴楚联军叛乱时,都是先想办法控制洛阳及荥阳,因为这是崤山以东最重要的战略地。如果不幸失守,战局会改观吗?更重要地是,如果刘邦以洛阳为都,叛军又占领洛阳,汉军还有机会反败为胜吗?历史没有假如;但只要汉朝首都在长安,那危机显然就没那么严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张良支持以长安为都,早就将这些变数考虑进去。“不是秘密的秘密”乃最上层的秘密,敌人偷都偷不走,因为早已尘埃落定,司空见惯。

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

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秘密如何解密,只要静心琢磨,多少可以看出蛛丝马迹,进而见微知著。譬如,看到敌人行阵,便要思考这有可能是“能而示之不能”,引人上当吗?

地图

《孙子兵法》的“密”已成历来欲成大事的必备本领;然而,在今日处处强调透明、公开,反对黑箱、暗室,如何折中,既能成事、又符合程序要求,将会是每个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最大挑战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