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大上海应该有容纳流浪者网红沈先生的雅量

 老城七十年代 2021-02-28

       最近一周微信群里大量传播着上海流浪汉老沈的一段视频,说他是民间捡垃圾的流浪学术大师,还有许多络绎不绝的上海美眉与他争相合影留念,对网红老沈一夜之间爆红网络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网红犀利哥,还有人把老沈视为当代济公。

       关于老沈从上海审计局的公务员变成流浪汉的版本有三个,一说是老沈的妻子和孩子意外遭遇车祸,老沈后来就变成今天的模样(老沈本人否认,说自己从来没有结过婚)。

        第二个版本是说老沈读中学时一直暗恋一个同班女同学,他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审计局工作,发现女同学刚好在附近医院上班,求爱被拒绝(女同学已有男朋友),失恋所以变成流浪汉。

         第三个版本是老沈自己说从小他就有捡垃圾卖废品换钱买书的习惯,进了审计局还经常主动捡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已有工资捡垃圾不卖钱,纯做好事),被单位领导列为疑似精神病,后长病假。(单位不承认赶走老沈,但承认他长病假,每月发二千多元)。

         老沈的意外走红后续肯定会引发社区管理者和城管的特别关注,是否引发更高层面的指导意见目前尚不清楚,老城认为老沈有固定最低收入和遗产(他自己说的父亲死后分到的),既不需要别人金钱帮助也不需要帮忙找工作,他需要的是继续自由行走在街头,捡垃圾,分类垃圾,自由的读书。

        老沈曾就读中国名校复旦大学,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中也曾经出过一位叫梭罗的避世者,他当时隐居在瓦尔登湖(留下二百万字的日记和书籍瓦尔登湖),被同代人视作异端,但在一百多年后的民意调查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成年人欣赏他的行为,认为他是个真正的学者。

         期待网友和好心的人们不要打扰他的平静生活,良知尚存的公民应该尊重老沈个人的选择,个别决策者不要好心做坏事,不要试图驱赶走老沈或给老沈一个所谓体面的住所,因为大上海既然能容纳善于调制心灵鸡汤的复旦女神陈果老师,自然也应该能容纳复旦流浪网红老沈,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既需要正宗的红房子西餐,也需要阿大葱油饼,巴黎和纽约的街头有行走的艺术乞讨者,为何不容许国际化的大上海有老沈边捡垃圾边谈国学的人文景观呢?(支持原创 请长按二维码打赏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