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白质的肽修饰:泛素化、苏木化和NEDD化(二)

 lcy1971 2021-02-28

泛素含有76个残基,通过羧基端的甘氨酸与靶蛋白赖氨酸的侧链氨基共价结合。泛素之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连接成泛素链。泛素分子中有七个赖氨酸残基,即K6,K11,K27,K29,K33,K48和K63,另外N端的甲硫氨酸也可用于泛素之间的连接,这样就有8种连接方式,各有不同功能。

泛素上的修饰位点。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K48连接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连接的50%。K48链主要用于蛋白酶体降解,K11参与内质网介导的降解途径和细胞周期进程的控制,而K29则调控蛋白质的溶酶体降解。K6泛素链在抑制蛋白酶体后未发生富集,表明其可能具有非降解作用。一些研究表明,K6泛素链可能与DNA损伤、线粒体稳态等相关。而K27和K33多泛素化可能与先天免疫和免疫反应有关。

一些泛素链的功能。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M1连接构成所谓“线性”泛素链,是NF-κB信号传导的关键正调节剂,在炎症和肿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3连接酶HOIP可以通过构成线性泛素链装配复合物(LUBAC)催化形成线性泛素链。对LUBAC的研究正是这个领域的开端。

LUBAC活性与TNFR1信号传导。BMC Biol. 2012; 10: 23.

一些蛋白具有UBAN(ubiquitin-binding domain present in ABINs and NEMO)结构,能够识别线性泛素链。UBAN也可以识别K63泛素链,但亲和力只有线性泛素链的百分之一。

泛素链的结构还可以更加复杂。前面说的K48、M1泛素链都是同型的,即所有泛素都以同一种方式连接。其实,泛素链也可以是异型的,即包含多种连接方式。泛素链可以是直链,也可以形成分支结构。另外,泛素本身也可以发生多种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链中还可以掺入苏木或NEDD8,形成混合链。这种复杂的结构可以包含复杂的信息,被称为泛素密码(ubiquitin code)。

泛素链的复杂结构。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泛素密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蛋白酶体降解的“泛素化阈值”(ubiquitination threshold)模型。该模型认为,与K48连接的四泛素单链修饰相比,多个短链(例如,双泛素)或分支的泛素是更好的降解信号。此模型还表明,对于非降解作用的泛素链修饰,可以通过添加支链的方式很容易地转化为降解信号。

蛋白酶体降解的“泛素阈值”模型。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总之,泛素修饰与很多细胞过程相关,所以泛素系统的失调与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成分在各种癌症中经常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自从FDA批准Bortezomib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以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将UPS作为靶点。

临床试验中的UPS抑制剂。Arch Pharm Res. 2020 Nov 9 : 1–18.

近年来在泛素化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工具和方法,比如针对M1、K11、K48、K63连接的特异性抗体,Ser65-phosphoUb抗体,以及多种质谱标记、定量技术(如SILAC、TMT、AQUA)等。这些技术会让我们对泛素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泛素化研究技术。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苏木(SUMO)和NEDD8都是与泛素类似的小肽,同样通过修饰某些蛋白来调控相应细胞过程,也都需要相应的E1、E2和E3,所以称为泛素样蛋白(ubiquitin like,Ubl)。

人体中的Ubl家族至少有8个成员,还包括ubiquitin-fold modifier 1 (UFM1)、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1 (URM1)、autophagy-related proteins 8 and 12 (ATG8 and ATG12)、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 (ISG15)和human leukocyte antigen-F adjacent transcript 10 (FAT10)等。

寄生虫泛素样蛋白调控细胞过程。Biomolecules. 2020 Oct; 10(10): 1403.

苏木是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的缩写,是Ubl中研究最多的一种。它含有100个氨基酸残基,与泛素的序列相似性仅18%,但二者在高级结构上高度相似,核心都是保守的Ub折叠(Ub-fold)结构域。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苏木蛋白有一个长而灵活的N端延伸结构。

苏木蛋白与泛素的结构和功能高度相似。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3

人类有5种苏木蛋白,称为SUMO1~5。其中SUMO2和SUMO3高度相似,常一起研究,称为SUMO2/3。这三种都是广泛表达的,研究较多;SUMO4仅在脾和肾等少数组织表达,SUMO5发现较晚,相关研究很少。所以多数情况下SUMO指的是SUMO1~3。

苏木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参与DNA复制和修复、染色质结构、转录调控、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信号转导等事件。目前已发现6千多个蛋白质的4万多个SUMO化位点。

苏木蛋白作用机制。Molecules. 2021 Feb 5;26(4):828.

NEDD8(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8)最初在脑中发现,但后来证明它也是广泛表达的。它由81个残基构成,与泛素相似性高达80%。

NEDD8前体需要由成熟酶切断C端,暴露出Gly76才有功能。其E1称为NEDD8激活酶(NAE),催化其与结合酶E2相连。然后由NEDD8连接酶E3催化其与目标蛋白的赖氨酸相连。NEDD8修饰也是可逆的,其脱除反应称为deneddylation。

NEDD8作用机制与底物。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4 Dec 10; 21(17): 2383–2400.

NEDD化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蛋白质功能,而不是降解。目前了解最多的底物是cullin家族,它是CRL(cullin-RING连接酶)复合物的支架蛋白。我们前面说过,泛素连接酶E3有3种类型,其中之一是RING类型。CRL是RING类型中最大的一个家族,需要由多种蛋白构成一个复合物。Cullin负责将其中一些组分连接起来。

人体的cullin蛋白有9种,多数都需要NEDD化后才有活性。所以说NEDD8通过激活cullin促进泛素化。CRL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周期进程、DNA修复、信号转导、基因转录、胚胎发育、基因组完整性和肿瘤发生等。所以NEDD化抑制剂也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有一种小分子化合物MLN4924是NEDD8激活酶NAE的抑制剂,目前已进入抗肿瘤的临床试验。

NEDD化调控CRL活性。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4 Dec 10; 21(17): 2383–2400.

除cullin家族外,NEDD8还有多种底物,控制多种生物过程。NEDD化可以抑制抗癌蛋白p53,激活癌蛋白MDM2,调控EGFR、Parkin/PINK1、HIF1α/HIF2α、Caspases/IAPs/RIP1、Histone H4等重要分子。

总之,蛋白质的肽修饰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研究还会逐步深入,揭示更多的奥秘。蛋白质修饰如此,生物学也是如此。希望真正的“生物学的世纪”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Kirby N Swatek, et al. Ubiquitin modifications. Cell Res. 2016 Apr; 26(4): 399–422.

2. Henning Walczak, et al. Generation and physiological roles of linear ubiquitin chains. BMC Biol. 2012; 10: 23.

3. Roya Rasaei, et al. Importance of Deubiquitination in Macrophage-Mediated Viral Response and Inflammation. Int J Mol Sci. 2020 Nov; 21(21): 8090.

4. Jinyoung Park, et al.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 as a target for anticancer treatment. Arch Pharm Res. 2020 Nov 9 : 1–18.

5. Yu Cao, et al. Proteasom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ultiple Diseases Beyond Cancer. Drug Des Devel Ther. 2020; 14: 4327–4342.

6. Maryia Karpiyevich, et a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 Emerging Regulators of Protozoan Parasites. Biomolecules. 2020 Oct; 10(10): 1403.

7. Hee Jin Park, et al. Chapter Five -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the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UMO) in Plant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3, 300: 161-209.

8. Mathias Boulanger, et al. SUMO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The Lessons of Large-Scale Proteomic, Modifomic and Genomic Studies. Molecules. 2021 Feb 5;26(4):828.

9. Yongchao Zhao, et al. Targeting Neddylation Pathways to Inactivate Cullin-RING Ligases for Anticancer Therapy.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4 Dec 10; 21(17): 2383–24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