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之言

 杨华图书馆350 2021-02-28

  


  


感悟之

 

   

2021年2月15日晚上,打开手机微信,看到支孝同学20时50分发来的一条信息,写的是:“看到老师对给您拜年的同学微信的答谢了。给老师拜个年,应该的。”

支孝同学这条微信所说的“答谢”,是指我辛丑牛年正月初三日(2021年2月14日)写的关于统一回复几位同学春节前后给我发来的过大年的祝福和问候的“答谢”。对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也引发了我写点感言。

是的,学生给老师拜个年是应该的,老师收到学生的拜年微信(或手机短信,或计算机拜年邮件,以前是拜年信件或贺卡)也应该答谢,这是对发件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也是一种礼貌,怎么可能不回复消息呢?

当然,每个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都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了立马编辑回复,这种人觉得祝福是好事,彼此互相祝福,图个吉利。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在乎,收到不回复。有的人手比较懒,不愿打字。有的人输入法不熟练,确实回复较困难。有的人事情较多,忙起来忘记了。有的人收到的祝福较多,遗漏了回复的人。还有时间差的问题,即被祝福的人不在线上。如此等等。

我觉得,无论是春节,还是元旦或其他节日,以及生日等的祝福,不仅是延续一种文化传统,也是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保持感情交流的手段之一。古人云,来而无往非礼也!回复他人的信息,是出于一种礼貌、一种情感。俗话说,亲戚不走就不亲,朋友不常联系感情就淡。有人给你发祝福语,说明对方关注着你;你回复了,说明你也关注着对方。至少可以说是互相尊重,对吧!

由于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发祝福语几乎就是复制、粘贴或转发别人的;因此,使人觉得这种编辑的电子祝福语方式没有意义、不够亲切,不觉得它代表什么,随手看看也就罢了。有可能这也是不回复的一种原因吧。我在节日期间,通过微信、短信或是QQ发祝福语时,都是对不同的人(或者说是对不同的对象),编辑不同的祝福语句发送,这样效果比较好,也显得亲切。

凡是有修养、懂礼貌的人,对别人发给他们的信息都是认真对待的、及时回复的,我深有体会。图书情报界的人可能都知道孟广均老先生,他算得上图书情报界的泰斗了,身份之高、名望之大,我怎能相比?可他无论什么时候收到我的信息都会回复的,今年即辛丑牛年春节却先于我给他拜年祝福,他提前给我发来了春节祝福语。还有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癌医院的惠周光大夫,是知名专家,忙得不可开交,可他收到人们的信息也能及时回复的。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多年的已八十多岁的老翁,一些人给我发短信、微信,还有QQ和邮件,问候我、祝福我,我有什么用?说不好听的,我是一个快要见马克思的人了。显而易见:这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下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分地位、不看权势,没有私心、不要回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正如三毛所言:“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话又说回来了,我们也不排除人群中的个别人,他们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是小人!这种人收到别人的信息是看人下菜碟:你还有用就回复你,你没用了就不理了!说得形象点,就是:上一秒还和你称兄道弟,下一秒却和你变成陌路人!—— 这样的人,最不值得深交。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正如一首打油诗中的两句所言:“人见人穷绕路走,狗见主穷死也守。”

从发祝福语人的角度来说,既然向别人发祝福语,应该发自内心深处,不必为别人回不回复而纠结。我想,对方收到你的祝福语肯定心领了,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抌搁了回复。所以,对此事不必太在意。不管怎样吧,我们祝福人家本身并不想索要点什么,心里坦然着呢,不管对方回复或者不回复,我们都是真心实意地祝福他们。离散聚合,应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属于你的真朋友,即使不回复也会记着你;反之,不属于你的真朋友,给你恢复了又如何?

从接收祝福语人的角度来说,既然别人给你发来了祝福语,就应该尊重对方的感情、认真对待,能够及时恢复是最好不过了,即使来不及回复的话,以后也应对人家有个回音。世界上没有人会为别人给自己祝福而冷目。我认为,能收到别人的祝福语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说明还有人惦念着你。人啊!多一个亲朋,多一个世界。不管怎样,在我内心深处给我发祝福语的人,我对他们都非常感谢,并由衷地祝福他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虽是古语,但意义却不会过时。

长期以来,拜大年见了面,说一声“过年好!”“恭喜发财!”“心想事成!”之类话语,互相祝福,遂成习惯,从古沿习至今。后来,有了电话拜年;再后来,有了短信拜年;再后来,又有了微信拜年;再后来,群发出现了,于是,大家就群发微信、短信拜年。人总是懒,有了电话了,就懒得上门拜;有了短信了,就懒得电话拜;有了微信了,就懒得短信拜;有了群发微信了,就懒得一个一个拜;现在,又有了现成的漂亮的比自己写得还好的,就懒得自己写了,就顺手拿来,也不管是什么关系,就一股脑儿群拜了。于是,不少人开始对这种祝福麻木了,也懒得回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虽然年年的各种节日收到的都是旧祝词,虽然己不知说了多少遍了,但我觉得虽是旧词却有新意,感觉也会不一样的。不定哪一天,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玩意,又会热闹一阵子的。总之一句话,廉价的东西永远也卖不到好的价钱。尽管你是出于真心,但鱼龙混杂玉石掺杂的“祝福”,有时“真心”也被蚀化了。就像一把双面刃,新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也对我们的传统文明礼仪带来了冲击。

一条短信说得好:“你收到的是信息,我发送的是祝福;你看到的是文字,我发送的是牵挂;你打开的是消息,我发出的是吉祥;愿小小短信能传达我对你不变的心意,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深深为你祝福:健康、快乐、幸福、平安!”多么好的言语呀?一声问候送来了温馨甜蜜,表达了发短信人内心世界对朋友的一往情深,收到短信的人怎能不由衷地感谢呢?如果无动于衷,那此人不是神经了,就是麻木了……想想吧,如何对待发送、回复节日祝福之类的短信(信息)吧!

本文2021年2月15日晚上写出初稿后,由于春节期间忙于家务等事,就没有来得及推敲定稿,大年正月十五过了,年也算过完了、也轻松了,于是今夜(2021年2月27日夜)对此文予以校改定稿,收入“我的图书馆”中,并投给“开问网”,供感兴趣的馆友们及网友们和所有读者品读参考,并予以指正,谢谢!


  


  

  


  发出的是问候,收到的是关爱。



师生情怀


支  孝


本人拜读杨华老师所写以上《感悟之言》后,深受感动,写了几段散文,以表师生情怀,即:

    有一种邂逅,是师生校园里的相逢。尘封的岁月里,我们欢聚一堂。     

    有一种感念,永驻心间。成长的时光里,老师们浇灌着我们生命的春天。

    有一种情谊,在缱绻中交织。师生带着那份纯洁的思念,走过了沧桑的流年。

    有一次聚会,意犹未尽。师生相约沃得郦都酒店,我们共同寻觅校园里曾经的足迹,骋怀谈笑,畅想未来。

老师:发给您!以唤起岁月里的每一美丽清晨和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