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钢 退休后第一次远游,便是携老伴重走当年旅行结婚之路。 我和老伴1983年完婚。婚事办得十分简单——没彩礼,没戒指,没婚纱,没接亲,新娘自己坐着公交车就嫁过来了。 当时,新娘只对我表达了一个小心愿:“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大海呢,能不能带我到青岛玩一趟,开开眼界?”于是就有了我们的蜜月青岛之旅。 故地重游,夫妻还是那对夫妻,只不过改称老伴了;青岛却不是原来的青岛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毫不夸张地说,除了碧海蓝天没变,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巨变了……拿着当年的照片,我和老伴试图寻找曾经住过的旅店、吃过的餐馆,哪里还能寻得见踪影?感慨万千! 蜜月旅行那次,我们从北京出发时,乘的是绿皮火车,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到青岛后腿都肿了;入住的招待所设施简陋,床单被褥上污渍依稀;海鲜大排档卫生条件不敢恭维,我们第一天就把肚子吃坏了,半夜三更轮番跑厕所,又没带必备药,幸亏当时新蒜刚上市,我俩把新蒜当药吃,好不容易止住了腹泻。以后每逢结婚纪念日,这件事都被当成笑料。好在,所有的不爽快不如意,都被新娘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激动淹没了。 这次“重走”,我们是自驾出行,一路高速,一路美景,几乎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预先在网上订好的酒店和餐馆,吃住行都妥妥帖帖。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重走旅行结婚路,若只逛逛景点、品品美食、发发感慨,就未免太形式了。利用这个机会,我和老伴对我们30多年的婚姻生活进行了深情回顾,求大同存小异,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方式,升华感情高度,收获了更大的默契与和谐,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离开青岛的前一天,当地友人为我们饯行。席间,朋友请我谈恋爱经过,我闷头喝了一扎青岛原浆啤酒,于微醺中打开记忆闸门:我大学毕业分到一家科研机构,有位女青年恰巧也刚调到我所在的专题组,我俩都单身,都忙着相亲。一天,几位同事大姐把我俩叫到一起,说你俩都别到处乱找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干脆组内解决吧,我们还可以省一笔份子钱……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位大哥替我们作了高度概括:“这叫老天爷有眼,老大姐有心,你俩有缘。夫妻一场,人生值得呀!”话音未落,我和老伴都已泪眼模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