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燕国有个少年郎,经常对镜自欣赏。 模样身材样样好,只是走姿不够棒。 听说邯郸是大邦,人人走路特俊爽。 少年立下学步志,千里跋涉到异乡。 来到邯郸举目望,人来人往熙攘攘。 少年仔细看脚步,竟是千人千般样。 少年个个都模仿,亦步亦趋不走样。 经常一天学下来,骨软筋酥大汗淌。 少年越仿越不像,举手投足都无状。 摇摇摆摆走过来,众人哄笑驻足望。 六 少年懊恼信心丧,打起背包还故乡。 无奈忘记原走法,一路爬行如牛羊。 本典故出自《庄子·秋水》,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大意: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
|
来自: 昵称1617776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