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看会 (上)

 天下掌故 2021-03-01

元宵看会 (上)

万壑松风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我略记事时起,正月十五上街看“会”变成了每年的期盼。一是只为过年吃好吃的、放鞭炮,又可接着吃元宵。二是看的“会”气氛热烈,欢乐喜庆,各种绝活刺激感官,令人憧憬。

“会”是啥玩意儿呢?其实就是中国数千年传承的“社火”,即祭祀和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形式的表演。

“会”是分拨儿表演的,表演需要有场地,俗称“打场儿”,一拨拨的便有比赛的意味儿,男演者多身强力壮兼会点儿“武把扇儿”,女演者多明眸皓齿、“条个”(身材)婀娜。

演者在演出前皆需化妆,那场面我见过,实在有点儿不讲究。不哄(和)现在打底用润肤佳品,都是口中含块糖,手蘸含糖的唾沫涂满全脸,再擦胭脂抹粉的描画一顿。女演者多按戏台上诸旦行“扎咕”(装扮),男演者以戏台上生、净、末、丑“倒饬”(打扮)。穿背带裤戴前进帽举斧头模型的工人老大哥;扎毛巾系腰带,举镰刀的农民姑娘;更少不了戎装持枪的解放军战士做前导。还有当时的英雄人物,如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其它就是戏文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以及唐僧师徒、过海八仙、天兵天将等。当时办会的单位越有钱,服装道具就越好,越鲜亮昂贵。伴奏的乐器如鼓、䥽、锣、唢呐质高而响亮,反之皆差。当年常“办会”的,有一建、二建、城郊乡、南榆树林、西大坑、头道街、南台子、饮食服务公司、药厂、东园子、造纸厂、贾营子、八里铺、八家等等。

“ 打场儿”即集中轮流表演的地方,按序为头道街老爷庙院,三道街与西横街交汇处,大粮市儿,六道街清真南寺往西宽阔处,以及市委、市政府、盟委、盟公署及各大厂矿等等,我不知道有司是否评选优劣,但闾里百姓心目中自有评判。就是我这懵懂少年抑有“真棒”、“还中”、“一般般”、“啥都不是”、“稀XⅩ栏杆”等精确分野。

“龙灯”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一方面因为它是百姓心中图腾,祥瑞强势。另一方面,踅旋盘绕十分难耍,须有体力和技巧。尤其夜间龙体内点亮烛光,在攒动人头和夜空下蜿蜒飞舞,锣鼓镲䥽奏出激动人心的“龙灯点儿”,还要翻出花样节奏。强壮鼓手各自手执一端用火烧黑(取其尖端圆凸)挨排儿替换擂击,热烈而振奋,乃真正“锣鼓喧天”……

“高跷”是南榆树林胡同的长项。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咱们赤峰街的高跷腿子特别高,约在一米至一米二左右,于街头表演时高出围观群众很多适合远处看。旣便离得很远也可看清演老一颦一笑。跷跟嵌铁钉以利踩到冰冰(冰)不打滑,更在跷头上裹以鉄箍以防开裂,十分架装(结实)。71年曾在全国大力宣扬的“海城革命高跷”来赤峰街头表演以“传经送宝”时,哈达街老少爷们不屑一顾,其高跷腿不足60公分,与赤峰一米多高的跷腿相比,“哄(和)地排(pǎi)子缸似的”,不可同日而语。

再就是功力,很多高跷演者身手不凡。记得一位叫周文的矮壮汉子,颇有名气,可以踩着高跷腿子在空中翻跟头,落地后表情从容淡定。传说这位演者,后来不慎摔坏了腿,已不可考。

再有两位演者扮“浪荡公子”形象,歪戴帽子,执把折扇摇头晃脑、缩肩谄背。一女子(男人所扮)擎一长鞭,鞭头上系支蛱蝶,故作张致,趋彩蝶上下翻飞,两公子敞怀裂象,摇扇奋力扑蝶,一时间蝶袂翻飞、煞是热闹。两公子斫轮高手:一绑跷腿翻筯斗,一绑跷腿突然前后劈叉于地面,复仰坐,震腹打挺巅离地面,任女演者挥蛱蝶从身下掠过,搏轰雷般叫好……

万壑松风——本名孙国辉 退休前曾供职市政协文史资料部门,热心学习赤峰近现代史料和摄影,曾出版《赤峰摄影史》及举办肖像摄影艺术个展,文学作品曾被国家及外省报刋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