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 惠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过年前跟公号大版主吹了个牛,说要写点军旅旧事。写这个话题,有点约束,军事秘密不能说,要说咱就说点陈芝麻烂谷子。 我的军旅从三十年前那个冬天开始。确切说,始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九日早晨六点半南阳站发出的一列绿皮火车。 经过两个多月的报名、体检、政审等一系列漫长流程,新兵名单一直到十二月初才定下来。然后是激动人心的新军装发放:一套肥大的作训服、一个背包、一个挎包。然后是更激动人心的新兵集结:社旗的、方城的、唐河的、邓县的……一车一车的新兵从各县民兵训练基地云集南阳,整装待发。 经过一番隆重的欢送仪式,军列终于发出“咣咣”的声响,我知道,我的军旅开始了。 望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的故乡万物,我的思绪波澜泛起,耳畔响起父辈、兄长的话:当兵要勤快,训练要刻苦、纪律要谨守、对人要尊重…… 勤快,不就是干点活嘛!可这咣当咣当的军列上,又能有啥活儿要干呢:接兵的军官眯着眼睛似乎睡着了,新兵们有的拿出挎包里的烧鸡香甜地啃着,有的抱着小说饶有兴趣地读着。不行,我得找点活儿干,因为我包里没有烧鸡,也没有小说,有的只是几册破旧的高中数理化课本,我要在这个时候看课本,肯定不大合群。 很快,我就找到了活儿——扫地。乘员全满的绿皮车厢里,陆续出现很多瓜子皮、花生壳,还有鸡骨头、包装袋。我溜到车厢接口处,找到扫把簸箕,从一头开始认真地扫起来。一个正在吃桔子的新兵看到我扫过来,很自然地把剥过的桔皮扔进簸箕,礼貌地说一声“谢谢”!旁边另一个新兵把脚抬起来,潇洒地说:来来来,这里的瓜子皮清理一下!我第一次干这么“露鼻子现眼”的事儿,自然是像做贼一样羞得满脸通红。 车厢的中间坐着带兵的二排长,我的扫把工作到他身边的时候,这个戴着二颗星的中尉军官非常和气地问我:谁让你扫地的,几排的呀?我回答:报告排长,我是一排的!轮到我打扫卫生了!中尉排长听到这儿,马上起身走到车厢另一头找到一排长,开玩笑地说:你个一排长,行啊,不商量就派兵抢活儿干了,啥时候轮到我们二排啊?一排长一听这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派兵扫地啊,这兵自己找活干,他不想闲着呗! 等二排长回去坐定,一排长把我拉到车厢尾部小声说:小伙子,叫啥名儿啊,老家农村的吧,我老家河北,也是农村的,忒他妈穷,穷孩子当兵没别的,就他妈的得干,扫吧,整干净点,谁叫咱是一排的呢,一排就是要带头,等将来打仗,咱一排也是尖刀排打头阵的! 一排长似乎还要说点啥,乘务员过来了,笑咪咪地说:我说我的扫把呢,原来被你抢去了。一排长接过话茬儿说:叫他干吧,小伙子喜欢干点活儿,你就负责检查符不符合标准儿吧! 列车过了宝丰,一路北行。此时,我已经把乘坐新兵的三节车厢扫了个来回。看着整洁的车厢,抹一把辛勤的汗水,我放好扫把簸箕回到自己座位。这时车厢里响起播音员甜美的声音:各位旅客,现在播送好人好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惠丰同志……学雷锋……送整洁到车厢…… 傍晚时分,列车抵达洛阳军供站。按计划,我们这批新兵要在这里吃晚饭,然后转车奔赴南京。 晚饭是一人一个大馍、一碗驴肉汤。 军供站的小院子里,挤满了林林总总三百多人。工作人员抬着大锅分汤的、抱着保温箱子发大馍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就凑上去帮忙分大馍,再把空着的大锅、箱子码放整齐。一位老师傅凑我耳朵上说:小伙子,你咋不抢着吃,今晚上的东西可不老够啊,等会儿就没了。我说:我不饿,先让他们吃,没了不要紧,我包里还有个中午发的面包呢。话是这么说,我自然也分得一碗汤、一个大馍。 吃完饭,新兵再次集结,列队、点名、坐下,原地等候下一趟车。 六点多吧,天已经麻麻黑了,终于等到准备再次登车的消息。顿时,军供站又热闹起来,整理背包、拎起行李,列队整齐、鱼贯而出迈向站台。 食堂师傅是位六十开外的人,拉着我的手说:孩儿啊,这是一包驴肉,我看你这孩儿真是勤快,帮我干了不少活,这点肉你带上,到了南方,可就吃不到这东西了。 车走陇海线,过了徐州,已是夜半时分,欢笑了一天的新兵们一个个斜着趴着睡着了。几位带兵干部凑到一个小桌前嗑着瓜子开始打牌,怎么个玩法儿,我不懂,我就站在旁边给他们服务-打打开水、丢丢瓜子皮。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很辛苦,越是晚上越不能睡觉,平平安安把这二百多号新兵护送到军营是他们此行最大的军事任务。 对了,我包里还珍藏着洛阳师傅送的驴肉呢,这都半夜了,就给排长们加个夜餐吧。 当我把这包切好的驴肉整齐地码放在排长们打牌的小桌上时,一排长狠劲儿地拍拍我的肩膀:这小子!人家师傅给你的,你咋不吃? 我说:谢谢排长,我不爱吃驴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惠丰,社旗县朱集镇人,打过工、当过兵,现在浙江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