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金刚经》篇】我们是爱孩子还是爱孩子的成绩,是爱妻子还是爱妻子的年轻?(第12篇·总第2774篇)

 微国学 2021-03-01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12讲。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这是北宋理学家邵雍行走在乡间野外描写春光的诗《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把高级的话说的通俗,让更多人在大白话里体悟高深就叫深入浅出。譬如《金刚经·第六品》: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是人,是所有人、任何人之意。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这说法岂不是与幼儿园《拍手歌》一样简单吗?

这句经典的意思是,要知道,当今任何人读了《金刚经》这部经典都不至于走进一个佛、二个佛、三四五个佛,而是走进了千千万万个佛。

走进那么多佛做什么?

种善根。



     什么是善根?

先说根,是事物的本源。比如树根、草根、脚跟、房根,都是保持生命力和持久性的本源。两个亲家说,我们两个孩子谈恋爱放心,知根知底。意思是,你们家是善的,我们家也是善的,我们两家家风都好,彼此放心。这就是善根。

家是社会的跟。家风善则社会善,家风美则国家美,家风暴戾则民族荒废。释迦牟尼佛假设了有万万千千个佛,实则是一种鼓励,佛就在身边,就是我们自己。只要自己的念头是善的,家风是善的,就是佛,因为种下了善根。

佛说: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什么是净信?

净,是干净、纯粹。信,是一心一意。譬如恋爱。爱对方的时候只爱她(他)一个人,要干净地爱,纯粹地爱。譬如爱孩子,爱孩子的全部,优秀的、落后的、高级的、凡俗的都爱。因为爱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的成绩、分数和长相。这便是干净、纯粹的净信之爱。

之所以我们活得烦恼,是因为只喜欢成功,不喜欢失败;只愿意圆满,不愿意残缺;只期待花开,不希望花落;只欣赏妻子年轻时的身材窈窕、面容姣好,而厌烦年老之后的褶皱和粗糙。

当自己的心不干净了,爱情就出问题了,婚姻就出问题了,教育出问题了,家风就出问题了,社会就出问题了。互相提防、尔虞我诈、你争我夺都来自于一颗不洁之心。

为何要读《金刚经》?

让人干净和纯粹,这就叫: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什么是悉知悉见?

都知道,都看见。如来他老人家是个合格的班主任,对班里每个孩子没偏没向,让他们每个人都考上高等学府,找最好工作,过上最美好日子。

美好的日子就是:无量福德。幸福无边际,美好永向前就是无量福德。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社会,每个政党,每个国家,每个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大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读了《金刚经》、领悟《金刚经》、力行《金刚经》就能过上最美好的日子?

因为大家都明白了,都放下自我,把社会、家国、世界、宇宙当成自我。这就厉害了,如同一个人在家里干了活觉得很应该,因为家里人除了妻子、丈夫就是孩子和父母。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所以不图回报,不计报酬,不去索取。领悟了《金刚经》后,这个人依然干活,把社会、家国、世界、宇宙当看成了自己的家。所以,就忘却了自我得失,也不用识别好人坏人,因为都是家里人。同时也不用计较谁的职位高,谁的水平低,高的就祝福,低的就拉一把。不会被即将逝去的生命而烦恼,也没空烦恼,啥时死了就快乐地死,现在活着就使劲地活。所以叫干活。越干,越活。

这叫啥?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样的人没觉得自己高级,也没觉得低级,没考虑过自己成佛、当官、领奖、出名、赚钱之后该多么欢喜,也没考虑过没成佛,没当官,没领奖,没出名,没赚钱有多么烦恼。考虑那些都没用,只管去做,凡俗之事让凡俗之人来打理。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叫: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事情总有反正面,阳光的另一端是阴影。假如,大家把自己得失看得很重,眼睛里总分出三六九等,不是厚此就是薄彼,追慕权贵、鄙夷凡俗,一天到晚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就是着相,就是用心取相,迷失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之间。



原文是: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法相,是太执著表面道理,太注重表面形式,太喜欢表面样子。夫妻情感的本来面目与佛法一样,不是因为长得好看才白头偕老,而是因为有一颗净信之心,爱着对方,爱着生活,爱着生命,爱着幸福和真理。

有人就是爱走极端,你告诉我不要在乎表面现象,好吧,我头不梳脸不洗,衣服皱皱,家里乱糟糟、汽车脏兮兮,口口声声说我不执着于相。

佛说,执着法相自然不对,执着于非法相还是不对。佛法很严密,别想钻空子。很像有的夫妻交流,你别总吃那么多好不好?对方反问:难道你让我一点不吃?

这就是法相和非法相的问题。在多吃与一点不吃还有一条路,正确、合理、适量地吃。这种交流在很多夫妻之间出现:你能不能说话小一点声?于是,对方气若游丝得让你听不见。交流的中庸之道就是法相与非法相的默契。原文为: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在所有事物的两端一定还有一个新的路径,如同佛法与非佛法之间还有一法:就是该用佛法就用佛法,该不用佛法就不用佛法,目的是把事情做好了,方向走对了。又像夫妻之间的交流,轻声细语、和悦开怀就是日常。假若丈夫着急上班忘了带公文包而且走出老远,妻子可以大声喊:喂,你的包包!

这叫:以是义故。啥意思?大局为重!弘一法师给出方案: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释迦摩尼继续说,诸位啊,我的话你们也不要依赖和执着,明白了、悟道了就把我忘了吧!如同乘船过河,到了彼岸就别再惦记着船了,说声感谢,继续赶路吧!这叫: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本章的核心思想。帮你离苦得乐的佛法都能舍去,还能有什么不舍呢?是丢失的物件吗,是错过的机会吗,是到远方上学的孩子吗,是曾经高高在上如今清贫如洗吗,是生命即将逝去告别亲人和家人吗?

舍掉它们,重生来过。何时重生?此刻已是。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六品》: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