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四】捏塑

 芳华亭 2021-03-01

捏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山东菏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入济南后,经李俊兴等老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济南捏塑的独特风格。

捏塑,亦称面塑,俗称“捏江米人”,是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蒸成熟面团后,用刀、剪、簪、花纹模等简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其色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搓、揉,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塑造中国古装戏剧人物,尤为一绝。《火烧琵琶精》《老寿星》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得到好评。1982年,艺人李芳清曾应邀在澳大利亚总理府作写生面塑表演。捏塑作品有签举式、盒装式、微型面塑三类。济南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保留了这一技艺。捏塑艺术的特点是颜色丰富;体积教小、便于携带;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

菏泽面塑相传于尧舜时代,带有浓厚的民间风味,逢年过节在公园、市场仍能看到艺人的身影,师傅们在短短几分钟就能为你捏出逼真的花朵、活泼的娃娃、可爱的动物等让你喜欢的面人。距菏泽城西南十多公里的解元集乡穆李村是面塑之乡,是菏泽面塑的发源地。菏泽面塑大师曾到东南亚多国献艺,并应邀访问欧美国家。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面塑艺人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菏泽面塑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创新,面塑作品现已成为人们的艺术欣赏品和菏泽的旅游纪念品。现在菏泽比较有名的面塑艺术家有李芳清、穆绪建等。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流域,常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几乎不断。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面捏成猪羊,代替宰杀的动物供奉神灵。这就是曹州面人中最早的面塑艺术了。数千年间,当地面塑历经沧桑变幻,几度沉浮兴衰。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菏泽面塑具有造型简练生动、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适当、色彩艳丽单纯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在继承老一辈传统面塑的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面塑作品丰富多彩有花鸟虫鱼类、卡通人物生肖类、肖像塑真类等。

经过捏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捏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很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