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Mylong1 2021-03-01

读经典用经方——苓桂术甘汤解读及扩大应用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原文: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67)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 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义: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禁忌: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甘草、白术各,干姜、茯苓各。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在组成上仅一味之差。苓桂术甘汤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以祛水饮为主,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本方以干姜温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术除湿健脾,重在温中散寒祛湿,以祛寒湿为要,主治寒湿下侵所致之肾著病,症见腰重冷痛。

名家各论:方论选录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5录赵良:“《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津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现代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现代应用]
1.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2.以心悸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
3.以胃中有振水声为主诉的疾病,如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4.以胸胁部胀满、咳嗽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胸膜炎、心包积液等。
5.眼科疾病,如白内障、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视网膜病变等也有使用的机会。
6.其他方面如慢性肾炎、肾结石、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妇科带下、羊水过多、小儿狐疝、过敏性鼻炎、耳鸣、睾丸鞘膜积液等。

说说肾著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十六节:“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夜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后人将甘姜茯术汤易名为《肾著汤》。其实甘姜茯术汤也好记好背,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而已。但肾著作为病症似乎更为容易记住。尤其是用腹重如带五千钱來形容腰与腹的负重感!

属说是肾著病,但历代认为此并非是肾脏本身之病。正如尤在泾所说:“肾受湿冷,着而不去,则为肾著……,然病不在肾之中脏(不在肾脏之中),而在肾之外府。”这注释似乎把经文再讲讲清楚。其实中也早己排除了在肾的说法: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小便自利,腹重如带五千钱。没有腰痛,就不是“肾亏”。这是中医几千年來沿习下來的说法。时至今日中医也会把腰肌劳损所出現的腰痛、腰酸归为肾亏。病者也确信无疑。
腹重如带再五千钱,是对腹重的形容和描述。腰缠万贯,是指大富大贵家之人。以古例一千文为一贯,五千文即五贯。古人出门,腰中盘缠五千文,应属中产阶级了。而这五贯钱盘缠于腰间,腰重是肯定的,何必再强调腹重呢?这表明腹部也有明显的下墜感。我曾見过这样的病人,由于输尿管上段的狹窄或弯曲,向下渗漏的尿液因梗阻而减少,所引起的肾积水。另有可能是肾门或肾内结石导致的部分梗阻而造成的肾积水。肾的负荷重而由腰累及到腹部,尤其是比较肥胖的女姓,不但腰重还累及腹部。形体痩的人由于肾下垂,也会导致腰重、腹重。但是腰重如带五千钱更为明显。小便如常是因为膀胱充盈后才排尿的,所以小便与肾积水的因果关系不大,只是排尿次数间隔长些而已。
肾积水可用肾着汤,但必须加重利水之药与温肾之药,因为肾主水也。
如输尿管结石,可用中药排石,并服药后必须振跳。
肾内结石除了用排石汤外,还须头低脚高位的伏卧着,请人轻轻地、反复地拍打背部肾区的位置。
若是多囊肾引起的,建议去泌尿科检查治疗,以免盲目而带來不良的后果。
仅仅因为常在水中作业,而出現了上述症状的,肾着汤还是一张效果不错的基本方。为什么只说基本,因为还必须因人、因症而加减。

用经方肾著汤治疗腰痛(转载)
说一个我爱人的例子吧。她因工作的原因,住单位宿舍,每周回一次家,宿舍条件差些,尤其是夏天,房间比较潮湿,又没有空调,只得整宿地开电扇。因为宿舍前面有大树遮挡,白天也很难照进阳光,在这种条件下她患了腰疼病。
周末回家我带她到北京某三甲中医院看病,因为我自己学中医,还是比较相信中医的治疗,就直接带她去中医院了。看病的大夫是个中医博士,什么都没说直接叫去拍片了,拿了片子看了下,说有点骨质增生,开了七副中药粉剂,还开了云南白药的膏药,花了将近1000元。

回家后开始贴膏药,吃中药,可是膏药贴了后过敏,红肿发痒,于是只吃中药,膏药就没再贴了。七服药吃过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躺在床上不可转侧,坐、立都得缓缓而动,腰部冷、痛、沉重,身体倒是没有其他的特别症状,饮食如故。

我决定还是自己开方子治疗吧,根据她的症状,我选用了《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又叫肾著汤,关于这个方子,原书是这么写的:“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我看书中描述和我爱人症状非常相似,于是果断去同仁堂抓了三服药。

书中暗表,我自己对这个方子其实没什么把握,因为这个方子的药物: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我参阅了胡希恕的经验,加了6g苍术)没有一味药是治疗腰痛的,常规的大夫一般都会加续断、杜仲、补骨脂之类的药物,而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能有效吗?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啊,所以就拿3副药,大概花了不到15元的样子,想着如果无效再换方子。

这个药在喝了两副之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如果对症的话,应该一剂知,两剂已才对。于是我就开始考虑换方剂的事情了,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喝下第三副药后,腰疼的症状消失了,活动如常了。这给我自学中医带来很大的信心。事后,我看了王雪华讲金匮的视频讲座,对这个方剂进行了分析,其实很简单,依然是用中医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木火土金水,此处应有五角星的图片,嘿嘿)。甘草、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湿,脾属土,肾属水,腰为肾之府,土克水。所以仲景采用培土以制水的办法来治疗肾著之病,实在是高明啊。

肾著汤这个方子我后来给我同学推荐过,她是因为洗完澡在家吹电扇,拖地的时候突然腰疼。疼痛持续10天左右,期间吃过西药未缓解。我托名是一个老中医给的秘方(我同学不知道我自学中医),让她买三副药试试,效果如前,依然是2剂下去没感觉,3剂下去就好了。我事后想了下,也许是和药物的用量有关,汉制一两差不多应该为现在的15g左右,而目前大家在应用经方的时候一般一两采用3g或者5g的原则,最多不超过9g。这也是现在用经方很难做到一剂知,两剂已的原因吧。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觉得学好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至关重要啊,虽然是小小的方子,药不过数味,但疗效确实是杠杠的啊。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

看到这个医案,大家是不是都觉得医院场景很熟悉啊。。。。满满的套路啊——不管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只要你说腰疼,那第一件事儿就是让你拍片子。

中医的四诊,很多中医博士自己都已经忘记了。

作者是一个自学中医的人,但是却用三剂药治好了爱人“不能转侧”的严重腰疼。。。。

哎,启发式教育看来是完全行不通的。。。。

还是直接分析一下作者用的经方吧: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这个方子又叫“肾著汤”,记载在《金匮要略》中。

组方:甘草二两(10克),干姜四两(20克),茯苓四两(20克),白术二两(10克)。水煎服,一日三次。(以一两为5克换算,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方为温化寒湿剂,功用为祛寒除湿。主治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如,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肾著病以腰部冷痛为主症,多由寒湿外侵,痹着于腰部所致。盖腰为肾之府,故名“肾著”。

此病多起于劳作之后,汗出湿衣,衣湿而冷,或者是久居于寒湿比较重的地方,导致寒湿之气侵于腰间,阳气被痹阻不行,而导致身体困重,腰下冷痛。由于寒湿之邪只是着于肌肉腠理,未侵害到脏腑,所以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了解了病机,就知道在治疗这个病的时候,不需要用什么专门治疗腰部的药,只要把寒湿驱逐出去就可以了。方中重用干姜,就是取其辛热之性,温中散寒。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中以助药力。

这些年,可怜的体育老师都被我们玩儿坏了。。。。

胡希恕老先生之所以在这个方子里加了苍术,是因为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有了这味药后,这个方子通痹祛湿的药力更大。这个算是胡老先生的经验用法吧。

中医治疗风湿类的疾病,疗效很好。自学中医,辛苦一个人,幸福一家人。



出處:《金匱要略》
本方由甘草、白朮、乾薑、茯苓四味藥物組成。用於寒濕傷脾之身體重、腰及腰以下冷痛重著,轉側不利,但飲食如常,口不作渴,小便自利的腎著病;及陽氣不行而致的胞痺證,證見少腹膀胱脹痛,小便不利。有溫脾袪濕之功。
腎著,病名出《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多由腎虛寒濕內著所致。古人形容本病有「腰中如帶五千錢」之說。本方有溫脾腎、利水濕之效,藥僅四味,然功效卓著。由於專治腎著病,故稱「腎著湯」。又名「腎著湯」,「著」為著的本字。亦據其所用藥物命名,稱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或甘薑苓朮湯。
《千金要方》腎著散,乃本方加桂心、牛膝、杜仲、澤瀉而成,為標本兼治之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肾著汤
治疗恶寒、腰痛案
刘某,女,46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10日。
恶寒腰痛2月。
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恶寒,就诊于某医院,行腰椎X线示: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MR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服用强骨胶囊、盘龙七片等中成药,疗效欠佳,经用推拿按摩及拔罐,能暂时缓解疼痛,2小时后疼痛、恶寒依旧。遂经朋友介绍,前来中医治疗。刻下症见:腰痛,腰以下恶寒、恶风,轻微吹风后腰痛加重,时值夏日,下身仍穿保暖内衣,脚穿厚袜,自身亦不能靠近铁器或墙面,若靠近,就感觉寒气逼身,下肢恶寒,双手小关节疼痛,双侧膝关节疼痛,上半身烦躁、汗出,口干不欲饮,时有胸闷气短,纳可,二便干稀不调,舌红苔白,双手寸关脉弦细滑,尺脉沉细滑。
该患者既有腰痛、双手小关节疼痛、双侧膝关节疼痛、腰以下恶寒、恶风等下寒证,又有胸闷、气短、汗出、烦躁等上热证,综合辨证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大便干稀不调,仍是下寒的表现,可考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因患者腰以下恶寒明显、腰及双手关节疼痛,考虑并非单纯的厥阴病下寒证,有合并少阴病的可能,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温下寒的功效可能会达不到,故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并加用茯苓、苍术,有合肾著汤之意,加强温下寒以治腰疼的功效。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肾著汤:柴胡15,桂枝10,干姜10,天花粉15,生龙牡各15,黄芩5,炙甘草6,白芍10,生麻黄8,附子10,细辛3,茯苓30,苍术10,生姜3片,大枣3枚。5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5剂后,下半身恶寒、疼痛大减,已能脱掉厚衣,可以靠近金属物及墙面了,口干、上半身汗出较前好转。继服上方7剂,诸症大减,现能正常活动。

浏览73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