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地名探源(1)

 吴越尽说 2021-03-01


前言
PREFACE





盛泽的绸市形成后,各地绸商纷至沓来,于是人口剧增,镇区拓展,很快就发展成为吴江县内规模最大的乡镇。据史料记载,盛泽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至清末,盛泽更是以拥有“七十二条半弄”而名闻遐迩。

图片

因为缺少文字记录,已很难确认盛泽最早的街坊和弄巷形成于何时。现在能查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是清乾隆《盛湖志·坊巷》:“(盛泽)镇以街名者三,以坊名者五,以巷名者八。大街,一在西肠圩,一在充字圩……两夹市河。新增后街,在充字圩大街后。新街,在西肠圩。……太平街,即观音弄。秀园坊,在西肠圩。……南胜坊,即西肠圩南浜处。北胜坊,(有)南、北两坊……在充字圩斜桥处。尚义坊,在东肠(圩)……。武曲巷……今名卜家弄,在充字圩。凌巷……在充字圩。马家弄,在充字圩西老太庙东首,一在西肠圩钵头弄东南。钵头弄,在西肠圩。仲家弄,市河南北各有弄,一在善嘉桥东北,一在登春桥东北,一在龄嘉桥西南。……(河南西仲家弄,亦改称殷家弄矣。)”

此段文字中,以街为名的有大街、太平街、新街,但大街有两条,一南一北,“两夹市河”,又“新增后街”,因此实际上有5条街。以坊为名的有秀园坊、南胜坊、北胜坊(又分为南、北两坊)、尚义坊,共5条坊。以弄巷为名的有武曲巷、凌巷、马家弄(有2条)、钵头弄、仲家弄(有3条);加上“河南西仲家弄,亦改称殷家弄矣”,实际上有9条弄巷。

图片

图片

▲   清乾隆年间的盛泽地图(此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同治年间(1862—1874),因江浙地区的一些丝绸重镇遭受战争重创,许多绸商、机户迁入盛泽避难,盛泽镇区扩展为11条街、14条坊、13条里和65条弄(《盛泽镇志·街里》)。清同治《盛湖志·街里》上记载的街名有:南大街、北大街、新街、花园街、十字街、庄前街、虹桥街、后街、葡萄街、山塘街、酱园街;坊名有:太平坊、长庆坊、龄泰坊、登春坊、北胜坊、柏孝坊、新建坊、仁寿坊、南胜坊、东秀坊、南长庆坊、南龄泰坊、南登春坊、尚义坊;里名有:咸宁里、潇湘里、新安里、同仁里、源远里、平安里、敦仁里;弄名有:竹行弄、同心弄、南观音弄、开源弄、糖坊弄、砖瓦弄、永和弄、红坊弄、杨家弄、柳家弄、毛家弄、剪刀弄、殷家弄、义和弄、南仲家弄、北斗弄、潘家弄、申家弄、鲍家弄、南田口弄、程德昌弄、茶亭弄、北田口弄、石场弄、肯堂弄、宝华弄、北财神弄、南财神弄、会馆弄、撒珠弄、祝家弄、塔场弄、板箱弄、分金弄、十字弄、竹篁弄、天灯弄、南淘沙弄、中淘沙弄、北淘沙弄、保盛弄、牌坊弄、三官堂弄、归家弄、北观音弄、日晖弄、许家弄、马家弄、小仲家弄、盐店弄、三元弄、北仲家弄、卜家弄、水澈弄、九埭头弄、梭子弄、东杨家弄、小杨家弄、姚家弄、石敢当弄、蚕皇弄、池口弄、东观音弄、朱家弄、阳春弄。

清末之时,盛泽曾有“七十二条半弄”之称。所谓“七十二条半弄”并非实数,只是泛指弄的数量之多,因为此时的弄巷已经远超此数。民国年间,又有新的街巷形成,如西新街、沈新街、茂林里(即新开弄)等。

 ▲  民国初年的盛泽地图

坊,本义为里巷,引申指街市。在这里,专指街市的一个区段。如:北大街的街市分为长庆坊、龄泰坊、登春坊等。

巷、里、弄都是指城镇主要街道之间狭窄的小街。在不同的城镇,这种小街的称谓按当地的习惯可能有所不同,或巷,或里,或弄;有的城镇则巷、里、弄同时存在。在盛泽,除了街、坊、巷、里、弄,还有路、场、庄、上、浜、湾、扇、汇等称谓,它们都是具有水乡特色、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的地名。

地名的形成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以行业为名,如酱园街、盐店弄、竹行弄、糖坊弄,一听便知弄的形成与某个行业或店铺有关;盛泽以丝绸兴镇,所以与丝绸有关的地名特别多,如红坊弄、筘店弄、梭子弄、庄面上、徽州庄等;有的弄内曾居住过名人或望族,如卜家弄、仲家弄、马家弄、柳家弄等;有的与旧时的园林名胜有关,如潇湘弄、退园里等;有的与历史上某个事件有关,如卡子弄、满洲里、茂林里等。

探索这些地名的源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盛泽的历史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1949年的盛泽地图


文 / 沈莹宝

来源/静远斋主

编辑/ 徐悦

审核 / 吴淼 

2021-02-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