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笔记) 今天学习的章法叫做七字法。强调一下,这个章法只适用于五言格律诗中,不能推广到其他体裁中。 具体说来,是指五律的起承转合中,每个步骤的前分句的最后两字和后分句的五字连在一起组成的七字句连在一起读没有任何障碍。 现在结合例诗来分析边这个章法: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起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前分句最后三字是荆门外,因为荆门是专有名词,不可以分割,所以在此摘出后三字。 加上后分句连在一起是: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是荆州的门户,所以有这个名字,荆州即古郢都。不论是自西还是自北,要深入楚国腹地,从荆门开始都可以算是很好的路线选择。因为直接南下就是荆州,这个地方一来是楚国故都,二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来从楚国游连在一起,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的游历之路,即坐船顺江流而下,到荆门这个地方。他将从这里开始他的楚国之游。 前分句后两字加后分句,不会因为中间有逗号在两个分句中就没有关系,反而这种关系是紧密的连在一起,思路也更加连贯。整诗的意思,单个步骤的意思,步骤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在此没有发生改变。 下面再来看承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分句两个字是野尽,加上后分句是: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地尽江流向远就是这个新组成的句子的句意。因为陆地尽了,江流才可以向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收放吗? 放就要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说,只要还在陆地上,终究是有边界的。海南省就有地方名天涯海角。因为野尽,江流的距离才更加远,更加不会断流,野尽江入大海流,这样的理解让这句的境界更加广阔。 再来看转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前分句两字加后分句是: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影、云一起构成了海市蜃楼之景,构成海楼的物又多了一个,不只是云,还有天镜。 云和镜相映成辉,海楼之景更加齐幻。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历来是各家评点重中之重,所评多在境界的宏伟开阔。 今天我们通过七字法的解读,这两联的宏阔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 最后看合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分句最后两个字加上后分句是:乡水万里送行舟。 在故乡之水的相伴下,作者从四川到了荆门,江水不断,这样的陪伴也不会断。 在讲承句的时候,我们己经提到了,江入大荒流已经说明了江水不绝,所以这样的相伴是不会停止的。万里送行舟,我们之前讲过行舟比游子,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游子和故乡就像风筝一样,一线相牵,这一线牵住的东西可能有亲情,友情,甚至更多。因为故乡水不会阻断,这样的眷恋更深更绵长。 现在我们把新组成的四个句子摘录出来,分别是: 荆门来从楚国游。 野尽江入大海流。 天镜云生结海楼。 乡水万里送行舟。 大家再读一遍,感受一下这样的组合。 今天学习的这个章法叫做七字法,只适用于五言格律诗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完一首诗后,象我们讲解例诗一样,把前分句的最后两字和后分句连在一起读,如果发现不通的地方就要修改,(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