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隋唐寒露1 2021-03-01

《新课标》要求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以及实践,我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社会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

我国的语文专家指出: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要课程内容由死变活,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要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社会中,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里,我以本单元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当地环境资源,结合“爱我怀集,爱我家”的社会主题,让家长与学生利用假期,重游旅游胜地,将这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怀集燕岩、世外桃源、燕峰漂流峡等景色宜人的景点,作为本单元学习的课后延伸活动,增强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环境。此外,我还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拍照、整理,为热爱家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挖掘教材潜在资源

以往教师的备课多数是备好要上课的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课堂里学生能够按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即达到目的。这种以“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大的压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思想可能产生的冲突。在课堂上才能随机应变,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体现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我在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时,我利用空余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最喜欢什么颜色,最希望春雨是什么颜色?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还说想看看身边的春雨,为春雨画一幅画。根据这些需求,结合教材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教案为学生而设。当时,正当是春雨连绵时节,我利用时节气候,课前让学生观察一场春雨,注意下雨前后周围各种事物的不同;将“春雨是否有颜色的?有,又是什么颜色?”作为切入点,引出课题;在最后的教学环节里,设计一道“画春雨色彩的图画”作业。在这节课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后能很好地把春雨的色彩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课文的主动性,我采用了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直观与抽象,动与静,集体与小组、操作与观察等形式综合运用。

1、运用优美有趣逼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两只鸟蛋》课文时,我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了小鸟在大自然中歌唱的优美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出示课题;为了让学生“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用幻灯机播放了小鸟破壳而出后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平时少见而又不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教师不用任何语言,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是能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贵之处。最后在培养学生喜爱鸟类的环节中,在大屏幕上给学生观看了各种漂亮的鸟类,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些赞叹声。看到他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2、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识字热情。在《两只鸟蛋》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送鸟蛋”的游戏,就是请学生选择自己认识的生字并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请学生做好事将鸟蛋状的字卡送到挂图的鸟巢上,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这个环节得到听课领导的教高的评价。

3、整合直观教学与抽象教学,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获取信息时,若能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大脑,就能激发大脑兴奋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整合直观教学和抽象教学,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两只鸟蛋》文中的“小小的”、“凉凉的”这两组词语,特地从市场上选了些鸟蛋来上课,给学生摸一摸、捧一捧,让学生从感官上理解小小的、凉凉的意思;在课文最后小节里说到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很多学生都不明白这点,我就提出问题:当课文中的我把目光投向远的蓝天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小鸟妈妈和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说他看见一群群的小鸟飞来飞去!还有的说看到小鸟妈妈找食给小鸟吃!这样,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语言得到发展。

4、运用合作、自主的教学方式,提高探究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是我们最终目标。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然后把不懂的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接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不会读的或读不好的字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是生字,还有学习生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与组员合作,互相交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当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作出适当的引导。如:在教学《司马光》这课时,我在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时,发现很多学生掌握不好“秤、沉”的后鼻音,我就通过范读这两个字的读音,让学生把音发准。

四、创设开放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有敏锐的时代感,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美丽的小路》这节课将要结束时,我将话题引向了人类的自然环境,向学生提出了希望:以后我们应将如何爱护环境以及与环境有关的人和物呢?请同学们回家后做一件爱护环境的事,说一句有关保护环境的口号,告诉家人或同学。

总而言之,课堂的设计以及教学形式是多样化,我们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步转化,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得到真正的落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