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冯小刚骂人说起:垃圾电影是否观众的锅

 精简影视 2021-03-01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号:黑粉,略作修改

2018春节档硝烟已逝,据统计,春节档七天的总票房突破57亿元,同比增长66.94%,观影总人次达到1.44亿,同比增长58.9%,不少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这个突破,观众功不可没。

突然想起,2017年6月18日,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一向敢说敢言、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针对观众经常吐槽垃圾电影太多所说的话:“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

冯小刚此话一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冯小刚说的话有道理,有人认为这个锅不该让观众来背,有人则愤怒地反驳说:“这话别人可以说,但你冯小刚没资格!”

中国垃圾电影多不多?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冯小刚说的对不对呢?垃圾电影多的原因,真如他所说的,是垃圾观众太多吗?是观众们的错吗?

虽然冯小刚也拍过烂片,虽然他的话可能过于片面,但不能说他的话完全没道理,我觉得,他之所以这么说,应该缘于他自己的切身体会。

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开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部部大卖,名利双收,这个时候,他慢慢有了实现艺术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但是他用心拍的电影,却比不上他讨好观众的。

《非诚勿扰》迎合观众口味,大卖,《唐山大地震》实现自我价值,亏了,《非诚勿扰2》迎合观众口味,大卖,《一九四二》实现自我价值,亏了,《私人订制》迎合观众口味,大卖,《我不是潘金莲》,实现自我价值,亏了。

冯小刚拍了这么多年电影,确实是越迎合观众的电影票房越有保证,越用心越讲艺术的电影票房越是不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说这话没毛病。

我们再来看看王晶,他导演的电影曾经是香港票房的保证,进军大陆后,却得了一个称号:“烂片之王”,他拍的电影上映后几乎部部被骂,好像全是烂片,但同时又部部大卖,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他执导的《澳门风云》,豆瓣评分5.6,及格都算不上,票房却有5.2亿,看到市场反响不错,于是接着拍续集,于是又有了《澳门风云2》,这部豆瓣评分比上一部还要低些,5.5分,但票房高达9.57亿。

这票房几乎是一年翻一番啊,不接着拍对不起观众啊,于是又有了《澳门风云3》,虽然豆瓣评分只有3.9分,但票房却疯了一样达到了11.17亿,虽然王晶表示,《澳门风云》不会拍第四集,但据最新消息称,第4部正在拍摄当中。

同样情况的,还有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从第一部起就被狂批,豆瓣只有低得可怜的4.7分,但照样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又有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部,部部被骂,可又部部大卖。

这些事实说明,冯小刚说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我们不但有垃圾电影的存在,而且垃圾电影总是有大量的观众买单,所以虽然冯小刚自己也拍烂片,但也有资格骂人。

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烂片,中国有,外国也有,就算是好莱坞所在的美国,照样有。

就拿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来说,第一部口碑不错,票房大卖,于是很快第二部就拍摄上映,但是口碑下降了,但因为仍然有观众受落,票房仍然不错,于是又有了第三部。

但从第三部开始,口碑一直在下滑,但因为能挣钱,于是又有了第四部,拍完第四部,导演被骂惨了,说不拍了,可没几天,第五部又接踵而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烂片的存在具有普通性,美国也有垃圾电影,他们也会吐槽垃圾观众,看过美剧《《我们这一天》的朋友,应该都会对这几句台词印象深刻:

不过,实话实说,相对于中国,他们烂片的比例要少得多,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他们拍得好的要比我们多得多。

不能说我们没有好电影,我们有,《活着》、《霸王别姬》、《心迷宫》等,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从数量和比例来看,我们好电影真的很少很少。

举个例子,2016年从1月到8月上映的180部国产片中,豆瓣评分在6分以下的烂片占了90%左右,这个数据简直是惨不忍睹,这些电影烂的是惨绝人寰。

人民日报随后发表评论,认为冯小刚的话有失偏颇,评论说道,在有限的选择面前,观众本身就是被动和无奈的。

虽然选选择权在观众手中,买不买票看这部电影,完全是观众自主消费自主选择,但是那些拍电拍电影的,排片的,有给观众更多的选择吗?

这个观点与我多少有点不谋而合,是啊,一家老少想图个乐呵,看场电影轻松一下,他们又没有火眼金睛,又怎么可能在烂片如云的电影院里挑出寥寥无几的那么几部好电影来观赏呢?

更何况,还有那些流量小生和当红花旦主演的电影,无论拍得有多么的烂,都有无数疯狂的脑残粉丝去追捧,导演一看,电影多垃圾都没关系,只要挑对了人就能赚钱,下次挑好人就行了,电影怎么拍都无所谓。

所以,垃圾电影的横行,观众有责任,导演有责任,制作方和出品方也有责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我们肯定要问,这种情况难道改变不了吗?观众就永远只能在烂片中挣扎吗?我们要远离烂片还要多长时间?

让人欣慰的一点是,观众是会进步的,导演也是有艺术追求的,比如冯小刚拍《芳华》时,他说,这次是自个出资拍的,"赔了也是我自个的事儿,不糟蹋他人钱,挺好的。”

王晶同样有艺术追求,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他给许鞍华投资了一部又一部的艺术电影,要知道,从《客途秋恨》开始,许鞍华拍的电影几乎就没有赚钱的。

但王晶仍然接着给她投钱拍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得闲炒饭》都是他投资拍摄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艺术上的空前成功,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放异彩,夺得多个奖项,但却只是收回成本。

《得闲炒饭》就更别提了,亏的不要不要的,但是王晶仍然没有放弃,不过他运气不是太好,他投资许鞍华的电影部部亏本,后来许鞍华拍《桃姐》,不好意思找他,去找了刘德华,没想到票房口碑双丰收,取得巨大的成功。

但王晶并不懊恼,也不后悔,他说:“全世界的文艺片都不赚钱的啦,自己口袋里还有钱,可以支持就支持一下吧。如果不能赚钱,就当培养新人。” 就在去年,王晶自己也认真了一把,拍了部口碑不错的《追龙》。

没错,郭敬明拍《小时代》是赚了不少,但上得山多终遇虎,后来他的《爵迹》终于遭到滑铁卢,票房失利,可见,你可以糊弄观众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四次,但不可能永远下去。

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不少的导演越来越注重电影的质量和内容,所以才会有《湄公河行动》、《追龙》、《芳华》、《战狼2》等片的强势逆袭。

同时,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今年春节,《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等片掀起的观影热潮,一方面可以证明质量越好,内容越优秀的电影,票房也就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观众,已经有更高的要求,开始更加注重内容。

这个情况让人感到欣慰,希望借着这个良好的势头,垃圾电影越来越少,经典电影越来越多,中国电影市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PS:前几天粉丝陈壮奕问我:“道长,除了公众号,哪里还有你的文章?我想把你的文章全部看完。”他的话让我好感动,但我的文章已经全部在公众号了,只好如实告诉他。

过了几天后才想起,其实还有一些别人约的稿子没放上来,鉴于平时更新太慢,所以今天就拿这篇给大家看看,史无前例的日更啊,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