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相关考古资料为据进行细探甄别。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时空维度的综合考析,着重对《水经·谷水注》所涉洛阳地域史地疑难进行系统探究。

摄于20190619

《水经·甘水注》考略

甘水是洛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宜阳县东南樊村乡任村西鹿蹄山南麓,全长约15公里。自南向东北流经今洛阳市洛龙区丰李镇小作村注入洛河。这条甘水并不是一条很大的河流,而在《水经注》里却能单独成篇,予以叙述,可见其重要性。甘水的源头名“甘泉”。“后汉书.郡国志》载河南县“有甘城”。刘昭注引杜预曰:“县西南有甘泉。”这是把洛阳西南甘水的源头称为“甘泉”。甘水的下游被称为“甘泽”。《吕氏春秋·先己篇》载:“夏后相(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后汉书·冯衍传》也说:“讯夏启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这里都把甘水的下游称为甘泽[2]

《水经·漆水注》考略

漆水,古水名。《诗·大雅·绵》:“自土沮、漆,《周颂·潜》猗与漆、沮,《传》:漆、沮,岐周二水也这是周朝发祥地的漆水。见于汉以后记载的有二:一见《汉书·地理志》,在漆县(今陕西彬县)西;一见《说文》、《水经》,源出杜阳(今鳞游西),东入滑;《水经注》、《元和志》二水并载。前者当即今水帘河,后者是雍水支流之一,南流合岐水、雍水东入渭。《禹贯锥指》认为前者是古漆水,后者是古沮水[]

《水经·浐水注》考略

灞水最大的支流为浐水。浐水在今西安市东北广太庙入于灞水。远在汉时,这里属于灞陵县,故汉时的记载说:“浐水北至灞陵入灞水。”浐水虽是灞水的支流,却是绕流长安八水之一。《水经》还为它特立一目,说是“水出京兆蓝田谷”。现在的浐水在《水经注》为荆溪及其所合的狗枷川水。荆溪就发源于自鹿原上。现在白鹿原上还有泉,泉水汇成鲸鱼沟,西北流注入浐水。《水经注》说狗枷川水有东西二源:西川出斫架谷,其东有苦谷二水合,流向东北。苦谷今为库谷。库谷水正是和其西一条小水相合,北流与东川相合,成为浐水。[1]

《水经·沮水注》考略

沮水,源出陕西黄陵县西,曰子午水。东流为沮水,入于北洛河。《汉书·地理志》直路县:沮水出县西,东入洛” 即此。今水名又称东沮水、沮河,为洛河支流。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境内,源于县西北隅蚰蜒岭沮源关南侧,东流经双龙、店头镇,绕县城,至县河口注入洛河。长135.3千米,流域面积约2484平方千米。支流有青河、柳芽川、西沟等。干、支流建有水库多座[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