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洛水注》所涉甘洛城、洛阳县、刘聚等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A7

△又东北过河南县南。

《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纪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南有甘洛城,《郡国志》所谓甘城也。《地记》曰: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是二水东入千金渠,故渎存焉。

汉河南县城,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城址平面近似正方形.东西长1485米,南北宽1410米,周长约5400米,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勘察试掘.得知该城在东周王城基础上建筑,形制小于王城,城垣已全部淹没地下。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河南,周公时所筑洛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即指此城.(见《洛阳发掘报告》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1]

上图摘自徐昭峰:试论东周王城的城郭布局及其演变,《考古》,2011年第5期

成周城,按新近考古成果,成周城有西周初成周城、西周晚成周城、东周敬王扩建后的东周成周城之分,但均须与东周王城区别开来。[2]2007年,徐昭峰先生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材料,对成周和王城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也认为西周早期营建的洛邑和成周是一回事,位置在今瀍河两岸。2012年,魏成敏、孙波先生通过对洛阳盆地西周时期材料的分析,进一步论证洛邑成周在瀍河两岸的北窑一带[3]

甘洛城,亦称“鉴洛城[4],洛阳考古工作者认为鉴洛城即甘水东岸的甘国故城。该城位于甘水东岸,北对河南县故城。又因其位于洛河南岸,故亦名之为“洛南城”,位置在今洛阳市区西南的丰李镇东北[5]。【备注:春秋时期东周王畿内有甘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杜预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于甘”;《水经.谷水注》亦云:“余按甘水东十许里洛城南,有故甘城焉。北对河南故城,世谓之鉴洛城。鉴、甘声相近,即故甘城也,为王子带故邑矣。是以昭叔有甘公之称焉。甘水又与非山水会,水出非山东谷,东流入于甘水。甘水于河南城西,北流入洛”。《后汉书·郡国志》载河南县“有甘城”。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鹿蹄山上远古时代的甘国故城(古石城)与甘水东岸的甘国故城(鉴洛城),这两处不同历史时期且地望不同的甘国故城给当时的郦道元也带来了不少困惑。[6]

千金渠,洛阳是曹魏、西晋、元魏(后期)的政治中心。为了保证首都漕运的畅通和城市用水的供应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在东汉张纯所建阳渠的基础上,派都水使陈协重修千金渠。除上述注文外,《读史方舆纪要》洛阳县千金堰条:“陈协凿运渠从洛口入,经巩县西至九曲渎,又西至洛阳东阳门,会于阳渠是也。”[7]

  五龙渠即千金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又东过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注之。

洛阳,周公所营洛邑也。故《洛诰》曰: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凑,方六百里,因西为千里。《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大夫戍成周之城,故亦曰成周也。司马迁自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挚仲治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汉高祖始欲都之,感娄敬之言,不日而驾行矣。属光武中兴,宸居洛邑,逮于魏、晋,咸两宅焉。故《魏略》曰:汉火行忌水,故去其水而加佳。

洛阳县,此处经文所谓“又东过洛阳县南”之洛阳县应指秦汉洛阳县故城(治所约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汉魏故城处)。但上述郦注“洛阳,周公所营洛邑也”则是郦道元在援引史料时误将西周早期营建的洛邑(即早期西周成周城[8]、汉河南县故城处)与后来的秦汉洛阳城混为一谈了。

图表 3摘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城的考察及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的学术讲座,20190614于大同博物馆

伊水,洛水支流。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二经》: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9]

瀍水,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东南流经洛阳旧县城东入洛水。《尚书·洛诰》述周公经营洛邑,卜瀍水西,又卜瀍水东,即此。东汉初年凿阳渠,瀍水改入阳渠,后因阳渠湮废,复从故道入洛水。[10]

郏山,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逸周书·作雒解》: 周公作大邑成周,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此[11]

魏为土德,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除佳加水。《长沙耆旧传》云:祝良,字召卿,为洛阳令,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良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午,紫云沓起,甘雨登降。人为歌曰:天久不雨,烝人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应,滂沱雨下。县则司州及河南尹治,司隶,周官也。汉武帝使领徒隶,董督京畿,后世因名司州焉。《地记》曰: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会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昔王子晋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浮邱同游伊洛之浦,含始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洛神宓妃之所在也。

《长沙耆旧传》,书名。晋刘彧撰。3卷。已佚。《隋书·经籍志》作《长沙旧传赞》,《水经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并作《长沙耆旧传》。清末陈运溶辑录汉魏吴晋9人传记。[12]

祝良,字邵卿。东汉临湘 (今长沙) 人。顺帝时,为洛阳令,以公正廉洁称于时,盗贼匿迹,贵戚豪猾也有所收敛。[13]

洛水又东,合水南出半石之山,北迳合水坞,而东北流,注于公路涧,但世俗音讹,号之曰光禄涧,非也。上有袁术固,四周绝涧,迢递百仞,广四五里;有一水,渊而不流,故溪涧即其名也。合水北与刘水合,水出半石东山,西北流,迳刘聚,三面临涧,在缑氏西南。周畿内,刘子国,故谓之刘涧。其水西北流,注于合水,合水又北流,注于洛水也。

公路涧,偃师市大口镇引礼寨村东的半石山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水沟,名叫公路涧。因三国时期袁术而得名。公路,是袁术的字。[14]

光禄涧,储泰松认为“公路涧”被读为“光禄涧”,是中原地区把模韵读作屋韵一等。[15]

合水坞,具体不详引,但应距偃师市大口镇礼寨村不远。

袁术固,据当地学者实地考查,今公路涧桥南之“石家寨”。周围沟壑绝壁,陡峭峻险,旦无攀援之地,只有南边出入之一门,有可能是袁术固(崮)[16];因相关考古依据的匮缺,袁术固的具体位置姑且存疑,但亦应距偃师市大口镇礼寨村不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