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淄水注》所涉青州地域等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A4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阳水东迳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庑遍驾,回阁承阿,林际则绳坐疏班,锡钵间设,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禅栖者也。

阳水(长沙水),的原来流向,应大体上沿着今“黑虎山水库干渠”,流经楼楼山东北,与石井水交汇。著名的“石井”,应在今首钢青州园艺场北阜。二水合流后,东流,今称南阳河,再东北流,与浊水合流北上,入巨淀(今已干涸)[1]

石井水,北魏的“石井水”,即是今“七一水库”上游的小柔佛溪。水量大时,它的源头应在五里镇石皋至刘井之间。[2]

北魏的“劈头山”,即今日之“劈山”,海拔546公尺。北魏的“尧山”,即今之“尧王山”,海拔334公尺。[3]

故七级寺禅房,据《魏书》卷67《崔光传》可知,崔光的父亲崔灵运,曾任刘宋青州长广郡太守,率军抵抗过北魏慕容白曜,失败后率子徙代京,时崔光才17岁(即公元467年)。崔光(公元451-523年)曾在公元519年谏阻灵太后胡充华登洛阳永宁寺九级浮图,追忆青州七级寺遭遇火灾一事云:“去皇兴中(公元467-471年).青州七级,亦号崇壮,夜为上火所焚……变起仓卒,预备不虞。”结合郦注等史料可知,七级寺包括七级大塔及禅房等建筑。七级大塔在皇兴年间被天火所焚,而禅房等建筑仍存地方学者推测青州“七级寺”规制宏伟,应是南燕主慕容德所造,时间在公元400409年之际。七级寺的遗址,据称在青州酒厂一带。199412,在青州酒厂工地出土北魏彩绘佛三尊石造像一件,其地“原似为建筑规模较大的寺院遗址”[4]。从而可知,七级寺位于广固城内东部,东阳城西侧[5]

青州南阳河边的郦道元铜像

(图片摘自网络)

山东青州是郦道元父亲任地方官的地方。少年时期的郦道元随其父居住青州,青州应是郦道元的第二故乡。青州周围自然环境给他留下美好记忆,他作了深情描写……位于青州附近的阳水也是郦道元少年时期经常游玩的地方。阳水是淄水支流浊水的支流。后来郦道元离开这里,多年之后,受北魏朝廷派遣来此处理公务,借此机会和他少年时期的朋友郭金、紫惠、石井诸人结伙来该溪水旁,赋诗欢歌,整日游乐,极为开心:“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卷二十六《淄水》))阳水是一条小溪,而且还时有断流,即使是这样的一条小河,郦道元也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笔下,这里不仅是嬉游的胜处,也是禅修的净土:“阳水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禅栖者也。”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一处僧人的僧房,他都寄予深情。[6]

阳水又东迳东阳城东南。义熙中,晋青州刺史羊穆之筑此,以在阳水之阳,即所谓东阳城,世以浊水为西阳水故也。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昔在宋世,是水绝而复流,刘晃赋《通津》焉。魏太和中,此水复竭,辍流积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期,是水复通,澄映盈川,所谓幽谷枯而更溢,穷泉辍而复流矣。海岱之士,又颂通津焉。平昌耆民孙道相《颂》曰:惟彼绳泉,竭逾三龄,祈尽珪璧,谒穷斯牲,道从隆替,降由圣明。耋民河间赵嶷《颂》云:敷化未期,玄泽潜施,枯源扬澜,涸川涤陂。北海郭钦曰:先政辍津,我后通洋。但颂广文烦,难以具载。

东阳城,位于青州市王府街道北关村,系晋代遗存。(详前)

阳水又北屈,迳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东,东注于巨洋,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水之论。二水浑流,世谓之为长沙水也,亦或通名之为绳水。故晏谟、伏琛为《齐记》,并云:东阳城既在渑水之阳,宜为渑阳城,非也。世又谓阳水为洋水,余按群书盛言洋水出临朐县,而阳水导源广县,两县虽邻,川土不同,于事疑焉。

浊水又北迳臧氏台西,又北迳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地理志》曰:广县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

巨洋水,今称弥河。古今河流的名称也多有变化。《汉书· 地理志》和《水经注》中记载的诸多河流,名称至今末变的只有淄水,今称淄河,其它河流名称古今都不同。《水经注》中的巨洋水今称弥河,女水今称织女河,浊水今称阳河。而《汉书·地理志》中的“洋水” ,发源于石膏山,非《水经注》中的“巨洋水”,而是《水经注》中的浊水支流“长沙水”,明代称南阳水,此据嘉靖《青州府志》卷六:“南阳水,《水经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石井水出劈山,北流… …又北而东贯益都南北两城间,迳表海亭,东北注浊水,东流合建德水巨洋。”王守春等指出《中国历史地图集》则把《水经注》中的“巨洋水”与《汉书·地理志》中的“洋水”视为同一条河,在该图集第二册西汉青州幅的相当于今弥河处标记“洋水”。而《水经注》的巨洋水,是发源于鲁中山地,流经临朐县城东侧,青州市东和寿光县城东,在寿光东北部入海。[7]

汉城阳景王刘章庙、臧氏台,考古工作者结合相关出土的城阳邑陶器铭文,推证汉城阳邑即臧氏台所在的臧台城(青州市臧台村一带)。而汉城阳景王刘章庙显然亦在城阳邑附近。(备注:1983年益都县(今青州市)博物馆自有关同志在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县北40里之孙板村东发现一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地面陶片较多,此处可能足当订寸的制陶遗址。附近发现舳、豆、壶、盘等四种器物.其中豆柄、壶底印文为“城阳邑痦”。由此向北约16里(臧台村),有古城一座,南北长1500、东西宽1200米,总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时代为西周一—一两汉.因其南部有大型高台一座,俗传臧文仲所筑,而习相言称此为“臧台城”。《水经注·淄水》:“阳水又北屈迳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东,东注于巨洋,后人揭断,令北注浊水……水又北迳臧氏台凹,又北迳益城西”。“臧台城”之断垣基址犹可辨识,且城中及北部各有一台,北名凤凰台。如此规模之城为何文献失载?而汉城阳王之庙为何落在益都境?齐城左郭以东之安平城屡见记载,其非城阳自无疑问。再东即此“臧台城”。1984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东大学联合对该城进行钻探、发掘,历时两月之久。其间发现东周至汉代一大型建筑院落遗址,周以围墙环护,围墙宽1113米,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达180米。并有近l万平方米的大型活动面和围墙方向完全一致的房基出现(参见夏名采(营丘初探》,山东省历史学会1984年学术年会论文)。同时,还从城址获得戳印陶文两件,一日“城阳邑口里”一日“缝子里豆”。前者作于陶片表面;后者印在高柄豆之柄上部。此城西距临淄约40里,当即“左郭鄙城阳邑”治所在。由孙板所出“城阳邑痞”印文陶器,揆其或即“痦”窑之地。[8]

益城,《水经注》记载的巨洋水所经的益县故城,位于今寿光县城南4公里(益城村)。[9]

巨淀湖,王守春等认为《水经注》记载的许多地点,今天根据考古遗址的研究,可以准确确定其位置,这为确定上述诸水和巨淀湖的位置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利用卫星图像释读,可以准确确定古巨淀湖的位置和范围。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在今广饶县和寿光县之间有一片颜色较深的地域。呈近似椭圆形,南北方向延伸,其东西宽度在25公里以上,其南北长度在3035公里以上。这应是古巨淀湖的位置和范围。其向南大大超过今广饶至寿光公路。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图的分析,发现在这一颜色较暗区域的北部,即在今广饶至寿光公路以北地区,居民点相对较稀少,缺少规模较大的聚落。这些情况表明,这一暗色区域就是古巨淀湖所在位置。这一位置和轮廓,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所画的巨淀湖相比要大得多,同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所画的为近于东西向的哑铃形。但上述的卫星图像上所释读的古代巨淀湖,可能比《水经注》所反映的巨淀湖范围大一些。《水经注》的记载所反映的巨淀湖范围则要比卫星图像上反映的要小些。另外,根据《水经注》的记述,关于古巨淀湖的位置,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认识,这就是巨淀湖的下游,还有琅槐古城的马井城。琅槐古城即西汉琅槐县。汉代引巨淀湖灌溉,表明在巨淀湖周围和下游有较大面积的良田沃壤。据此可知,古巨淀湖并不是一个濒海的湖泊。这一认识对于将巨淀湖与后来的明清时期的清水泊进行对比是很重要的。[10]


寿光巨淀湖风景区新貌(图片摘自2020巨淀湖风景区开园在即,水利风景区,20200516)

[1]刘凤君,李洪波主编,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9,159

[2]刘凤君,李洪波主编,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9,159

[3]刘凤君,李洪波主编,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9,159

[4]青州市博物馆:《山东青州发现北魏彩绘造像》,《文物)1996年算5

[5]青州佛教造像考察记&温玉成;刘凤君,李洪波主编,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9,163

[6]王守春著,郦道元与《水经注》新解,海天出版社,2013.02,64

[7]王守春、郑滨海、李瑞成、黄艾华:巨淀湖的变迁及其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09-30         

[8]孙敬明著,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齐鲁书社,2006.08,80

[9]王守春、郑滨海、李瑞成、黄艾华:巨淀湖的变迁及其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09-30         

[10]王守春、郑滨海、李瑞成、黄艾华:巨淀湖的变迁及其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09-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