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漻水注》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卷三十二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

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迳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迳隋县注安陆也。

△南过安陆入于涢。

江夏平春县,东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西晋属义阳郡。东晋太元中改为平阳县,移治仁顺城(今河南信阳市)。南朝宋孝建三年(456)析平阳县复置。南齐属北义阳郡。北魏废。[1]

漻水,即今湖北随州市东漂水。《水经·漻水》: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南过安陆入于涢。《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汉东河在县西四十里,又有大洪河在县西南三十里,县西南六十里有马坪港,其上流皆汇诸山溪之水,下流合为漻水,入安陆县界,注于涢水[2]

大义山,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水经·漻水注》:漻水北出大义山。《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义山在州东北,几环百里,民居其间,贫富自相取足,有义风。故名。《方舆纪要》卷77随州:大义山在州北百五十里。周百里。相传魏、晋置义阳郡,以山名也[3]

()(故赖国),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随县:“厉乡,故厉国也。”师古注:“厉读曰赖[4]当地学者认为厉国是汉水流域的侯国,在汉水流域,其地望在随州东北以今天的随县殷店镇为中心[5]

 赐水(厉水),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漂水。《水经· 漻水注》: 赐水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随,又注漻[6]

烈山,又称历山、厉山。在湖北省随州市城区北偏西、㵐水西岸。南麓海拔150米处有石灰岩溶洞神农洞,传为炎帝神农氏诞生处。据《随州志》载:厉山之上,山有神农洞,即帝诞生处也[7]

九井,有学者认为此处的“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水动”与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儿井结构相同。(坎儿井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盛弘之《荆州记》中记述: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龙所生林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九井自穿相通,一井牵动众井,这与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儿井结构相同。神农是我国农业和医药发明的传说人物,把穿井与他连在一起,可见其历史悠久[8]。)

当地学者认为上述《水经注》不仅记载了随地的始祖形态的文化,即炎帝神农文化,而且对随州的侯国形态文化也做了详细的记述,同时也披露了一些这一时期的随州文化情况,如“民居其间,贫富自相取足,有义风”等等。“自相取足”小农经济,属于农耕生产方式;“有义风”与秦汉时期的随民“上气力”同型,是忠朴的一种表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文献,对随州文化的记载是以随州对随州始祖形态文化与侯国形态文化的记忆为主的,很少能看到新的文化创造。[9]

神农社相关图片摘自:陈湘生,熊永祥选编;盛克森,李光耀绘,神话三百篇  绘图·注音·今译·赏析,新世纪出版社,1996.01,第36页

当地学者认为上述《水经注》不仅记载了随地的始祖形态的文化,即炎帝神农文化,而且对随州的侯国形态文化也做了详细的记述,同时也披露了一些这一时期的随州文化情况,如“民居其间,贫富自相取足,有义风”等等。“自相取足”小农经济,属于农耕生产方式;“有义风”与秦汉时期的随民“上气力”同型,是忠朴的一种表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文献,对随州文化的记载是以随州对随州始祖形态文化与侯国形态文化的记忆为主的,很少能看到新的文化创造。[1][1]王文虎,随州文化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6,185


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随州市随县厉山镇,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从2009年开始,湖北省人民政府每年在此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摘自湖北文旅之声 5月13日 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三条线路带你玩转千年随州

隋县,详《水经·涢水注》。

安陆,地名。见包山楚简62181简及云梦秦简《编年记》。可能是县级单位,下属下隋里。公元前278年入秦。秦、汉有安陆县,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县城关。楚安陆应是其前身。[10]

涢水,在今湖北中部偏东。为汉水支流。源出随州市西南大洪山,北流折而东南流,经随州市南,安陆、云梦县之东,至武汉市西新沟入汉江。《水经·涢水注》:“涢水出 (蔡阳) 县东南大洪山,……东南径随县故城西,……又径随县南、随城山北……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11]


[1]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1-7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8画以上

[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1-7

[4]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5]王文虎,随州文化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6,86

[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8画以上

[7]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8]金明春著,一个存放梦的好地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3,219

[9]王文虎,随州文化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06,185

[10]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8画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