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年六上庐山,见证中国旅游史(叶平)

 叶老师YP 2021-03-01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似乎从来没有哪座山,像庐山这样让我如此之痴情,如此之陶醉。1968年到2018年,整整五十年间,竟登临了六次之多。

我们的六上庐山,见证了中国旅游史的自由行、跟团游和包团游之肇始,见证了旅游交通工具从徒步到轮船、长途汽车,再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高山索道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驴友从黑白胶片、彩色胶片到数码摄影的摄游史。同时,也见证了我们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的行走,以及从相知相恋、定情到实际的金婚历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巍巍庐山,芳华依旧。半个世纪的游走,老驴友心中依然庐山恋。

一上庐山:中国最早的自由行团队之一

1968.8.16-8.19

1968年“上山下乡”前夕,即将下放成为知青的中学生们,相邀结伴第一次攀登庐山。或许,这就是当代中国最早的“背包一族”,最早的户外自由行团队之一。

从武汉到九江,每人往返五等仓船票(散席,即随处乱坐),共计人民币5元,加上从家里骗到的5元伙食费。任何景点都不需要买门票,所有路途完全靠双脚步行。居然让我们借到了一台珍贵的120相机,只有一卷胶卷(16张),人均只能照1张。由于基本不会摄影,宝贵的胶卷还让我们照废了几张。保存不当的照片,50年后已经模糊不清。

毛泽东主席著名诗词《七律·登庐山》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四百旋说的是,庐山盘山公路计35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当年有汽车经四百旋上山,但我们囊中羞涩,只能选择徒步攀登。
徒步登庐山必须经过好汉坡。《东方红》号轮船到达九江的时间已是深夜,我们下船后立即上路,经莲花洞,走到好汉坡,一路攀阶而上。好汉坡是一条石阶小路,地势险竣,林深谷幽,1000多级台阶婉延盘旋。有对联赞曰:上得此坡真好汉,庐山为你做裁判。

因为是“旅游团长”,照片上的我,提着一大袋馒头,女友(后来的老伴)笑容可鞠地走在身旁。馒头只要3分钱一个——这就是“旅游团”全体团员的中餐,路途之中边走边开饭。团员们则背着水壶和很小的挎包——这就是“旅游团”的全部行囊,外加一根自制的竹手杖。终归年轻气盛,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好汉们”就已经登上了牯岭。

牯岭。庐山海拔1474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牯岭街是庐山的中心,我们计划用两天时间,游览庐山会议会址、仙人洞、芦林湖、三宝树、含鄱口,最后攀上五老峰。

庐山半山腰,到处都是因那个特殊年代而废弃的别墅,随便选一个,塑料布一铺,山泉擦把脸,在阵阵海啸般的松涛声中,倒地便睡,胜过了任何星级酒店。
庐山会议旧址。赫赫有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当年就只有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建筑,还用铁丝网围着,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两年之后的1970年,此处又一次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会议),不过那时我们已身处广阔天地里。
芦林湖,高山筑坝蓄水而建的人工湖。当年芦林湖畔,人迹罕至,沿岸杂草丛生。好不容易找到一艘无人看管的小木船,虽然有点漏水,划起来似乎更有乐趣,也不用买票交费。
众揽云飞。仙人洞附近的庐山地标景点——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摄影技术太差,居然没有摄下“众览云飞”的字样。
龙首岩。龙首岩在大天池西南侧,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龙首岩又名舍身岩,即将上山下乡奔向广阔天地,“舍身务农”的同学们,在龙首岩上心情复杂地合影留念。
五老峰。五老峰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五老峰上吹云笛(不看照片,自己都不记得,当年居然还随身带了一支竹笛)。

二上庐山:中国最早旅行社跟团游之一

1983.8.13-8.16
为了带6岁的独生女儿上庐山历练,趁着暑假期间,毕生第一次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跟团游。
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内旅游业刚刚兴起,“旅行社”、“导游”等等,都我们从未听说过的名词。武汉这家刚开张的旅行社没有任何招牌,员工均挤在一家宾馆房间内办公。不仅不给签什么《合同》,还需要游客出示单位介绍信(请注意:我们介绍信的落款还是革命委员会)。庐山四日游每人团费28元,包往返交通、住宿和早晚餐。包租的长途公交车把人运送上山后,就再也没有人理睬游客,自动转成了“自助游”。各景点之间也无任何交通工具往返,我等团员们只得携儿背女,在山上艰难地行走攀爬,满头大汗摸索行进。
好在我们是故地重游,自报奋勇地充当“导游”,带着若干团员,仍以牯岭为中心,重游了庐山会议会址、仙人洞、芦林湖、含鄱口、五老峰等地。返程时,还增加了一处东林寺。
长途公交车直接停靠在庐山会议旧址前,现在已经允许游客抵近参观。
庐山大厦,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是庐山的地标建筑,曾是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所在地。建国后中共中央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数与会代表都下榻于此。民间旅游团不可能入住政府开会的大厦,只好站在门口,将它作为背景留影纪念。
芦林湖已经建成公园。湖上建有芦林大桥,桥坝一体,湖水如镜。湖心有两小亭,为湖面增光添彩。芦林湖所蓄之水为庐山牯岭镇居民的主要水源。
仙人洞。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毛泽东主席亦有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花径公园。曾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所在地,被誉为庐山第一景。在此拍摄到从未见过的巨型大丽花,可惜不是彩色。
乌龙潭,位于东谷山冲底头 ,两山夹峙,中为一线幽涧。
含鄱口。势如奔马,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
第二次重游五老峰,留影全家福。

东林寺聪明泉。因东晋名将殷仲堪和慧远大师的一段对话而得名。据说喝了此水,女儿今后才能学业有成。果不其然,喝了聪明泉水的女儿,十几年后如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并读完了硕士研究生。

三上庐山:上山参加全国学术会议

1990.10.7-10.9

随同学术会议代表,故地重游。会议安排代表们的住宿,正好在庐山大厦。没有带相机,只得花钱请当地摄影社拍了一张照片留存。

会议的学术报告,居然选择在“庐山会议旧址”里举行,因此享受了一次“国家领导”的规格。

四上庐山:带女儿故地重游自由行

1995.8.17-8.20
自由行的大门票、小门票悉数收取,住宿费也大幅攀升。游程增加了庐山的山南景区:秀峰、香炉峰和白鹿洞书院。
牯岭合影全家福
庐山会议旧址已改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谁都可以进去出席“庐山会议”。
必须为家人也在庐山大厦前面拍一张彩色纪念照。

美庐别墅。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和“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庐山各景点内部都要再次购门票,小小的美庐也要购买两次。

天生一个仙人洞
花径深处人如花,但是再也没有见到巨型大丽花。
全家合影含鄱口
龙首岩前,下一代不用再“舍身”,心态自然大不相同。
庐山山顶上已开通了海空大口索道,往返景点之间不用再爬山。这似乎也是我们毕生第一次坐缆车。
秀峰。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名不虚传。
香炉峰。身后就是唐代李白诗云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香炉峰瀑布。
白鹿洞书院。被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亦称“庐山国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五上庐山:庐山石门涧秋季包团游
2008.10.3-10.4
距第一次上庐山时隔整整四十年后,包团包车组织秋游,第五次攀登庐山。不过,这次登临的是庐山西大门石门涧,也叫做庐山的后山。
石门涧。欲识庐山面,先到石门涧,古誉庐山第一景。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称赞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爱池。这个地方被称为“情人园”,一泓池水也叫“爱池”,有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张渝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在这里取景。
龙泉精舍。慧远大师先在石门涧建龙泉精舍,中国的第一声“阿弥陀佛”从龙泉精舍响起。
讲经台。慧远大师在庐山弘扬佛法三十六年,经常巧借自然之理,为僧众在此讲经说法。
喷雪奔雷。石门涧畔听奔雷。
六上庐山:拣拾脚印的自由行夕阳游
2018.10.17-10.18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宣布退休之后便开始了环球之旅。他要把生平到过的地方重走一遍,最后看一看世界。仿照毛姆,在进入古稀之年的金秋,特地选择10.18这个对我们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最后一次以自由行的方式登上庐山,去“拣拾五十年的脚印”。

正可谓:今日庐山暖日照,四百旋上秋意浓,拣拾经年旧脚印,梧桐枝头夕阳红。

乘坐高铁抵达庐山山脚的九江市,50年前登临庐山的起点。
沿着庐山四百旋公路乘车登山。
第五次留影庐山大厦。
第四次留影庐山会议会址
第三次留影牯岭
如琴湖,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多次游览,但留影则是第一次。
天桥和龙首岩,云遮雾绕。
锦绣谷和花径繁花似锦。
“纵览云飞”,在此可观“乱云飞渡”的云景奇观。
至今不知道,仙人洞里究竟有没有神仙?
芦林湖,50年前划小船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在此游泳。
含鄱口,第四次游览,第三次留影(第一次的拍照因逆光太强没有成功)。
乘坐2017年开始运营的庐山交通大索道直接下到山底。索道全长2864米,全程仅有三个铁塔承重,使下庐山的行程缩短到了7分钟。
来日无多,趁着夕阳,庐山旧地重游,借此机会把平生作一回顾,“创造回忆”,精神上获得了多么丰富的享受!
回首庐山旅游历史五十年(1968-2018)
不同年代登山交通的巨大变化
半个世纪六上庐山,历经了徒步、轮船、长途公交、大巴、高铁、高速公路和大索道缆车的变化。
2018年,舒适地安坐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线承载、单线牵引循环脱挂的30人吊厢中。下山时间从50年前步行6小时,缩短到7分钟。
不同年代普通百姓驴友的摄影器材变化
半个世纪六上庐山,我们普通百姓驴友历经了黑白胶片、彩色胶片和数码摄影的摄游进步(四次在庐山大厦前的留影,请将照片横过来观赏,清晰程度不能同日而语)

庐山恋五十年(1968-2018)

半个世纪前(1968年),相知相恋于庐山(照片中前后两排中间二人)。
下山之后,赋诗《恋庐山》,“含情脉脉涌温泉”。
1968年10月18日,赴农村成为知青之前的定情照。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张渝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为我们的庐山恋写下了最好的注释。

著名的庐山恋电影院。这家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1980年7月12日《庐山恋》电影在庐山恋电影院首映,截至2009年,《庐山恋》在这家电影院里共放映了6300余场,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给该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场次最多的单片'称号。1983年8月,我们在这里,重温了久违的电影《庐山恋》。

2008年,庐山恋后40年,在庐山爱池的连理树下,再一次重新“拜堂”。

2018年10月18日,庐山仙人洞“金婚”合影。半个世纪不离不弃,相恩相爱如初年。

六上庐山对比照片选录
1983年到1995年,十二年“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声之中,
我家有女初长成。
牯岭街头
仙人洞前
花径深处
芦林湖畔
会址依旧
龙首岩前
众览云飞
五老峰顶
母女含鄱口
母女植物园

半个世纪庐山情(1968-2018)

踏遍青山人已老(1968~2018年)
始识庐山真面目(1968~2018年)
无限风光在险峰(1968~2018年)
心中永远庐山恋(1968~2018年)
庐山行摄图(1968-2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