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冯志亮谈牛姓的起源及宗族特征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1-03-01

  牛

  牛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八位,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分布较集中。当今牛姓人 24区中车 3口大约古全国人口的0.15%,总人口大约有202万。

  得姓始祖牛父。子姓,名牛父,商汤后裔,微子之后,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宋武公时,北方游牧民族狄(长狄鄋瞒部)屡次侵犯宋国,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今河南封丘),以身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其后世子孙敬且尊之,以其名为氏,称牛父氏,后又改为单姓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牛氏正宗。故牛姓后裔尊奉牛父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牛,是一种反刍类动物,力大性善,可用于载物和耕地。在甲骨文中,牛字是一颗牛头的形,突出牛角和牛耳。汉字中凡带牛的字均与牛或牛属动物有关。 牛的引申之义是牛劲、倔犟等。

  古代定有以牛为氏族图腾的牛氏族,牛人所居之地称牛地,牛人所依的山命牛山,邻近的河流称牛水,所建的城堡为牛邑,牛氏族之后当有牛姓。

  但中国的史书中还没有牛氏族的记载。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牛姓主要出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异母兄长微子为宋公,以继承商汤的祭祀。 宋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国家,古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战国初迁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到春秋后期,宋昭公时有大臣司寇牛父,是宋微子的后裔,牛父是其字。司寇牛父在抵御北部长狄人侵时,率军抗敌,在长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战死。宋昭公立牛父的后代为牛氏族,以其字为氏。子姓牛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春秋时郑国有牛首邑,邻近宋国,故城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北。战国时楚国有牛兰邑,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此两邑或许就是宋司寇牛父的封地,或为牛氏族曾居住过的地方。历来河南多牛姓,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爱将牛皋就是河南鲁山人。直到今天,全国四分之一的牛姓仍聚居在河南。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牛姓中融人其他民族的血液比较晚,明清时期,在蒙古人、满洲人中开始出现牛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逐渐同化成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由于牛姓氏族势小力弱,发展很缓慢。起源于河南的牛姓向西北迁移,至汉 初,牛姓定居于陇西一带,即今甘肃灵台,宁夏吴忠、陕西富平和泾阳地区。

  进入三国时期,牛姓族经历了一场大劫难,魏国大将军牛金与司马懿产生冲突,牛姓遭受灭顶之灾。牛金后裔逃难改姓牢,后又改姓紊。司马氏当权的三国魏后期和两晋时期,牛姓发展十分艰巨。直到南北朝北魏时.牛姓出现大的转机,北魏侍中寮允,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开始恢复牛姓。其子牛弘在隋朝官居吏部尚书,封奇章郡公。从此,牛姓走出历史的阴影,在中原大地繁衍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顶峰.甘肃灵台的牛氏后裔牛仙客为唐玄宗的宰相,牛僧孺为唐敬宗的宰相,牛氏在陇西形成望族,牛姓向东部和南方扩散。

  宋朝时期,牛姓大约有5万人,大约古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之后。

  河南为牛姓第一大省,占牛姓总人口的25%,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和江苏,这五省牛姓约占牛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安徽、四川等省。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的豫冀晋甘牛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牛姓人口激增,大约有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上升为明朝第一百三 十六位姓氏。山西是牛姓第一大姓,约占牛姓总人口的25%。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是牛姓的主要聚居地,四省牛姓大约占牛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依然 保持以河南为中心的晋豫冀陕牛姓分布格局。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牛姓人口已达到202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八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

  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牛姓人口由近11万激增到202万,增幅达18倍多,牛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牛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牛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安徽、甘肃.陕 西,这三省占牛姓总人口的16.5%。河南约古牛姓总人口的24.5%,为牛姓第一大省。

  牛姓分布格局以河南为高频分布区,并向北逐渐扩散。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牛姓的郡望是陇西郡。牛以太史为其堂号。“太史”堂号出自唐牛凤及。 牛凤及撰《唐书》,年代自高祖武德年始,到中宗弘道年止,共计一百一十卷。后人称其为太史 公,因以为堂号。

  2、宗祠楹联

  庐州却贼;校尉平羌。

  应贞女诗文应梦;奇章公邂逅奇缘。 

  颍水一支分派久;涎河两岸卜居多。

3、族规家训

敬天地,奉祖先;积善德,笃守身。

孝父母,和兄弟;别夫妇,教子孙。

悯鳏寡,恤孤弱;杜奢华,尚简朴。

正颜色,执敬语;勤桑农,精文读。

慎交游,戒淫赌;攻职业,择邻处。

优奖劝,明赏罚;谨冠婚,重丧仪。

秉师道,厚友信;递薪火,传古今。

尊礼法,睦宗族;崇家风,承祖训。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牛姓族谱41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牛姓历代名人53名,占总名人数的0.12%,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四十七位。

  牛姓的著名文学家古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 二位;牛姓的著名医学家古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7%,并列排在第一百七十五位;牛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79%,并列排在第一百六十一位。

  牛姓历代重要人物:战国赵武灵王的将军牛翦,秦国大儒牛缺;西汉护羌校尉牛邯;三国魏大将军牛金;隋朝大臣牛弘;唐玄宗宰相牛仙客,唐敬宗弘文馆大学士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大将牛富;明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军师牛金星。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六十部,《中华姓氏家谱》两百余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