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养肝也要‘护’胆:减少熬夜更养肝

 为什么73 2021-03-01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图片

陈明,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及“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

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自1983年始从事中医的医、教、研工作,尤对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颇有研究,潜心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主张中医临证与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传统特色,理论联系实际。

擅长诊治: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

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心脏病、咳嗽、气喘、发热类疾病、糖尿病、痛风、高血脂、慢性疲劳、口腔溃疡、痤疮及各种皮肤痒疹、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发热等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证。著有《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丛书、《伤寒论讲堂实录》等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5项;获科研成果奖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44名。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紧急通知:陈明教授原于3月2日(上午)的门诊因公务原因时间临时调整到下午1点进行坐诊,望广大患者相互转告,并做好就诊准备,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1

春季养肝,更要'护’胆

中医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肝脏属于“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正是胆。

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

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反映了肝胆的密切关系,比如怒伤肝,对胆也不好,只有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

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精神情志方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肝与胆在病变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胆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异常两个方面。

2

中医解析肝和胆

肝和胆是身体的五脏六腑,我们常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亲密关系,肝和胆确实关系十分密切,从医学角度讲,肝与强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肝主管着气血疏泄,胆主管着气血升降,肝胆一阴一阳相互补充,维持着肝胆正常的生理机能。

当肝有问题时,会影响到胆的功能,反之亦然。在养生过程中,养肝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胆,治疗胆病时,也需要考虑肝的影响。

减少熬夜更养肝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于熬夜的危害不是很重视,认为过后补个觉可以将睡眠补回来,中医认为夜间11时至凌晨3时,古人称为子时和丑时,是胆经和肝经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只有处于深度睡眠中,才有利于肝胆的自我调整和修复。

子时不睡,胆就要忙于调节其它器官组织的气血运行,自我难以休整,久之会伤胆,而肝胆相照,胆伤也会影响肝的功能,丑时不睡伤肝,同样也会导致胆的疾病。

所以我们要谨记熬夜的习惯一定要戒除,避免患上肝胆疾病。

常压“护肝穴”

护肝穴,为双乳间的膻中穴。

双手相叠,上下往返膻中穴30次,可舒畅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力。小腿上部的足三里穴,也是护肝穴。

可以握拳捶打,可以达到补肾养肝,固护脾胃的功效。

温馨提示:

养肝最重要的是,饮食和作息都需要规律。

如果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都会伤害肝脏。

所以科学的养肝睡眠法,就是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肝脏能定时排毒减轻身体负担。

北京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保定点 专科医院 无需选择

预约电话 | 010-63846850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