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文豪学者 2021-03-02

摘要:笔者从空间的定义引入对中国画山水空间观的介绍,分析了中国画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最后通过分析中国画空间的建构,引起人们对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画,空间观, 建构

中国山水画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空间艺术的见证、传承和发扬,是营造人类心理和哲学的深层次的艺术,是随着创作者时空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体现人类思想的一门艺术。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独到的匠心、独具的观感被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所喜爱,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山水画给人带来了美的意蕴,更是由于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的时空合一、四时合一、以时现空的富有变化的时空艺术。在创作者看来,心理和精神的双重力量才能促使自身空间观念的拓展、完善和发展。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一、时间与空间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的。《说文解字》里说到:“时,四时也。”四时的变化是人们对春夏秋冬季节的变迁、日夜朝暮的更替、雨雪霜露的变化等的不同模式的概述,而空间是与时间相联系的,四时的交替体现了空间的变化。这种时间、空间的观念以其特殊的形式体现在了中国的山水画中,并且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因素。

《说文解字》:“宇,屋边也”,“宙,栋梁也。”“宇”是对空间概念叙述,“宙”是对时间概念的叙述,宇宙认识是古代人对时空观的最早认识,也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密不可分。同时西方研究也强调时间和空间之间紧密的关系,卡西尔在《符号形式哲学》中说:“时间关系的表达也只有通过空间关系的表达才发展起来,两者之间起初没有鲜明的区别,所有时间取向都以空间定位为前提”。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空间”即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所表现出来。德国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认为:“空间有三维:长度、宽度、深度”。“空间”在哲学界的定义为:“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和运动的表现形式”,“空间不仅仅是具体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抽象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空间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的对立统一体,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等等。

二、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从时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人认为空间和时间是内在统一、互相联系的,时间决定了空间的发展,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者就是为了寻觅永久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同时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山水意境和精神。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气韵生动,而这种气韵生动就是建立在宇宙的时间和空间规律上的,也就是宇宙的动态精神。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动态的表现,反映了山水画中的时间性,以此来体现时间的动态性。从观察方式上看,创作者对山水步步移、面面观的典型观摩特点,以动态的观察代替一成不变的静态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在很多画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从表现方式上看,它们不同于西方的三维空间的透视立体感,而是采用动态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山水画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透露出画中时间空间统一协调的延伸性。总之,就是在山水画中通过时间控制空间的伸缩,由空间反应时间的延伸,时间空间有机的结合使中国的山水画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和美感。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不仅画中体现了时间空间的延伸,而且创作者本身需要一个宽大的胸襟来表现这种山水画中的立体空间感,即胸有丘壑、提笔使然,这种内心的空间较之山水的空间更为重要,神韵也更能反映在画作中。只有对山水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画出山水的风韵和精神,把创作者的精神融入中国画的时空性中。宗炳的《画山水序》、王维的《山水论》都间接暗示了古代山水画创作者对于空间的描绘和重视。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三、中国画空间的建构

北宋画院画家郭熙提出三远法来表现画作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最后收集整理在闻名遐迩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三远”是郭熙通过“仰、窥、望”从而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种不同的山水观察方式。这种观察方式打破了观察的限制,让创作者把视野和心理延伸到视力所及范围之外,并且提出从整体上以远望的方式来观察山水。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一方面是对景物的延伸,另一方面就是创作者思想、精神的延伸和反映。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法,来完成中国画中图画的构建和意境的表达。不仅表现来了创作者对画作构建的基本功,而且通过山水画抒发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创作者的胸襟情怀。元代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就是用动态的观察方式,把时间和空间内在统一在画面中,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面对大千世间的天地物象,郭熙提出,创作者要采取恰当的空间观察方法,要因物而异。例如,画竹时观察重点是竹影,主干的形象才是竹子的精神之所在。而画画的时候则不同,要从上到下仔细观察花的每一处细枝末节,每一个花瓣的样貌形态,这样画出的花才会活灵活现。当画山水画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方法。由于山水不像花和竹子,一眼便可望进眼里,山水的博大、灵性、韵味只有身处其中,静下心来才能慢慢体会,只有具有这种精气神的把握,才能创作出山水的空间感和不同的境界。

中国画的创作不同于西方的画作的创作,描绘事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正是中国画中的高远、深远和平远相得益彰的结合,才得以灵动的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时空感和时空观,也恰能体现在创作者宽大的胸怀、无穷的精神力量之下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对时空的延伸和拓展。

四、对中国画山水空间观的思考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饱含了中国传统思想、哲学和人文情怀,其中比较著名就是老庄哲学与中国画之间的契合。创作者的精神空间决定了中国画的时空感,而中国画中的时空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受不同时间、空间对于艺术美感的认识所影响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美感所反映的时空感也同时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也是人和大自然关系的真实写照。

绘画的时间与空间,空间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中国画空间的构建

中国画的时空感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管子·心术上》:“境由心造,立象尽意”,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留白天地宽”。中国画的构建之所以按照三远法,是和当时流行的玄学和美学有密切关联的。有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结合、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山水世界的融会,都与人的思想和心灵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在无形之中就使中国的山水画和人文情怀、道德修养、思想精神、心灵文化等内在统一起来。中国画意义的体现就不仅仅是描绘方式方法上的技巧,也是内在精神文化的深刻表现,“重意不重形”即传达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随着中国画的发展和实践,创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了现代的中国画需要有所改变,不仅要体现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还要顺应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新的时空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反思,大量的图像充斥眼球,使我们游走在一个图像表达的世界里。但是我们要深深认识到,中国山水画在这样一个视觉冲击的年代,必将得到新的发展,因为它艺术手法的表达、精神世界的传达,更因为中国画所独有的有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结合的时空观,使得它在这个纷繁复杂,而又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中必将产生新的、更具创造性的艺术佳作。时代的进步会让我们对中国画的时空观有更加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将为此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

油画作品欣赏

参考文献:

[1]沈子压.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

[2]陈缓祥.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3]郑芳.再论中国山水画空间意一识工.艺术教育,2006.

(作者韩涛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编辑:王慕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