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1—8)

 经义工坊 2021-03-02

        中华民族自古注重个人修养,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但是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如何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呢?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重,庄重、自持。 威,威严。

        学,学习、学问。

        固,有两种解释:一是坚固,承接上句,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固执,用于喻示见闻少、固执己见,致力于学问就不会固执。 

        主,以……为主。 

        无,通“毋”,不要。 

        友,以……为友,亲近。

        不如己,可以理解为“不如自己”,但要以自己仁德高尚为前提来看对方是不是真不如自已。这里应该理解为“缺乏仁德的人”,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过错、过失。 

        惮,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缺乏威严;君子致力于学问,就不会固执;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亲近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发现自己的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孔子在这一章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忠信为主、慎重交友、闻过则改等。也就是说,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委以重任;应当重视学问,不固执己见;应以忠信立人,而且善于结交有仁德的朋友,还应做到闻过则改。

        《世说新语》说“百行以德为首”,现在人们也常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基本的品德,缺一不可。仅以“忠信”为例,某小学教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要在三个儿子中选定一个王位继承人。他给兄弟三人每人发一粒瓜子,谁种的好就选谁。到了约定的时间,兄弟三人端着花盆去见国王。国王看见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长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么也没有长出来。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老三。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原来三粒瓜子都是熟的!

        国王考验的不是三个儿子本事的大小,而是“忠信”的品德。

        古人说,“君子忧道不忧贫”。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使自己的道德思想达到较高层次,需要从生活习惯开始,从日常小事做起,特别是要具备对待过失的正确态度,做到“过则勿惮改”。这是已经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的朴素真理。孔子这一关于完美品德的思想,在人生长河、世界变迁中永远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