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小识︱越是忙,狗咬羊

 村庄物语 2021-03-02

这是村庄物语第225篇原创推送

狗能护院,羊能卖钱。旧时皖北农家养小牲口子,讲究的都是实用主义。没多少用,他想不起来养。不像现今,有人养这宠物那宠物,把它当宝贝一样供着。

当然,这并不影响皖北村人在小牲口子身上,释放出某种情怀。他们习惯把这些小牲口子,称为“哑巴畜生”,而不允许自家人,尤其是不懂事的孩子,欺负它。“哑巴畜生”之间呢,可能也有个谁欺负谁的问题。此时,人们对那相对弱一些的一方,多有呵护。

狗“汪汪”叫,具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羊声“咩咩”,听起来更为温顺,给人弱势的印象。狗咬羊,在皖北人看来,无论怎样,都是狗的不是。人们撵狗护羊,该归于不由自主的下意识行为。

那么,当“狗咬羊”遭遇“越是忙”,该透露着怎样的意趣呢?

越是忙,普通皖北人家日常生活的素描。地里,家里,都有着一大摊子的事。地里活,就是伺候庄稼,或者收割庄稼;家里活,就是归整物品,烧锅做饭,扫地抹桌子。都琐碎,繁杂。一样不上手,都是乱。可以说,过去颍淮人过日子,一年到头,一天到晚,没个闲时候。

特别是午秋忙季,“起五更,睡半夜”,都是平常。此时,碰上“狗咬羊”的事情,他还得管。一边打狗,一边又像是自言自语:“越是忙,狗咬羊”……言语中,有对狗的责怪,有对羊的埋怨——这一档子多出来的突发事件,打乱了他忙活的既定顺序啊。

其实,皖北村人的语境中,“越是忙,狗咬羊”的话,更多的时候,已经无关“狗咬羊”,不过就是拿来做个比方。

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偏巧,孩子不是渴了,就是饿了。孩童不谙世事,分不清忙与闲,渴了要喝,饿了要吃。不给,或者给慢了,他就用哭声和眼泪以示抗议,表达心声。而且越是忙,他的哭声就越高亢。这个时候咋办?大人只能中断正在干的事,先紧着孩子要紧。当然,他做这些,也必定没好气:“越是忙,狗咬羊”。

抑或者,事情本就够忙够乱,一团糟。皖北人形容,“麻丝子裹狗蛋”,弄不清主次了。不巧的是,忙中出错,又横生了枝节:自家的晚辈不是闯了祸端,就是摊上了祸事。总之,更紧急,也更紧要。这户人家的长辈,只能停下手头的一切去处理。耽误工夫不说,还耗费钱财。他的心情,他的态度,哪能好得了?只剩下反复唠叨的那句话:“越是忙,狗咬羊”……

“越是忙,狗咬羊”。听起来,字字都是埋怨。但其背后,怎么听,都是对那受伤小羊的怜惜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