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小识|一桌待百客

 村庄物语 2021-03-02


这是村庄物语第263篇原创推送

请客吃饭,从前皖北村人用的多是大桌子,也即方桌。可能也就是俗称的八仙桌。一桌八个人。

脸朝外的,为主座和陪座。两侧分列三四五六座。背门嵌子(背对门口)的,多是自家人,负责上菜、端饭、写酒(斟酒),这些打杂事宜。有些类似酒店的服务员了。

如人数超过八人,比如十人左右,就得“搭拐”:在拐角处,放“二凳子”——比两人坐的大板凳小一号的凳子。当然有些拥挤,但农人也都习惯了。重新开一桌,不值当,也浪费酒菜。他们管这叫“就缓局(凑合)”。又有一说,这样人多,热闹。

不像现今,大酒店里有一桌能坐十几二十几人的大圆桌。皖北村人看来,这样的大圆桌,斟酒,敬酒都不方便,还得“打的(起身走几步,到敬酒对象跟前)”。这不是费事嘛,怎么看都别扭。

无论是八仙桌的“搭拐”,还是二十几人的大圆桌,人数都很有限。那么,皖北农人所说的“一桌待百客”,究竟从何说起呢?

其一,在一张桌子上,把应该请来的人,全部请了。哪怕在拐角“搭拐”呢,也不操二回头的心了。在皖北乡间,亲邻居中有人患了重病,都是要“瞧看”的。来“瞧看”的当天,未必留下吃饭。等到该来的来了,十几个人就挤在一桌上。这是东家表示的一点心意。这就是典型的“一桌待百客”。

其二,一次请客,把该请的人,“一扫光”。这就不是一桌了,而可能是两三桌,甚至更多桌。

我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人家添丁,为孩子办满月酒。半个庄子的人,都参加。大人孩子,“一窝哄”。那一定都是在前不久随了礼的人。主人家在大门前招呼:都坐都坐,能坐得下,“一桌待百客”了啊。

皖北农人办事,讲究人多。尤其是办理喜庆事项,更是讲究热闹。亲情、邻里情,就在这热闹的气氛中,烘托出来。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这样“一桌待百客”的场面,也升腾着热乎乎的暖。这样的暖,在皖北村庄的一家一户弥漫,缭绕,历经数代人而不绝。

以我的体味,皖北地面上的“一桌待百客”,于东家人而言,首在省事;于亲邻而言,则是一个交流、沟通,甚至重拾、再续情分的契机。有一些多年不见的老亲,就是在“一桌待百客”的桌子上,接续上了曾经的情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