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湄脞録︱那个“哈青皮”的人

 村庄物语 2021-03-02

颍湄脞録︱那个“哈青皮”的人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网上有一些关于“青皮”的踪迹。

有说它是陕西方言,指人木呐、没头脑,不会察言观色;也有说它是扬州方言,俗称不务正业的流氓。后者见于胡祖德的《沪谚外编·新词典》,也见于徐珂的《清稗类钞》。

皖北的颍上地面上也有“青皮”,但意思与木呐无涉,而近于扬州的“青皮”。但颍上人常常在“青皮”之前,添加个“哈”字,用以指称那些横行于世的混混占人便宜、不劳而获的行为。

比如,在小餐馆吃喝,一耍横,小老板怕惹事,就免单了,而且还得陪着笑脸。这就是“哈青皮”。再比如,喝过了酒,到小超市买烟,故意找茬,超市老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白送一条给他。这也是“哈青皮”。

有的小混混,专门那些老实的学生下手,半路劫道,不给钱就打人。这都是“哈青皮”。严重一些的“哈青皮”,其实已经触犯了刑律。

很长时间以来,公家都在正风肃纪。而其所正之风,有一些就跟“哈青皮”有关。动辄罚款,以创收为目的,即是那些“哈青皮”人的典型写照。

当然,有时候,“哈青皮”也作为熟人朋友之间的玩笑。颍上农人之间熟人相聚,也常听到你“哈”我的青皮,我“哈”他的青皮的戏言。这类“哈青皮”,纯就是一种插科打诨,当不得真的。嘻嘻哈哈一番,就过去了。

作为颍上乡人特有的方言,“哈青皮”中那个“哈”字,极为形象地描述了“哈青皮”者的嘴脸,同时也透露出人们对这一行为的不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