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煮男女(下)

 山泉51 2021-03-02

十二、众星捧月

即使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子女的娇纵也自然随之增长。和我们成长的年代相比,今天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像王子、公主一样的奢华。生活条件好,这是好事。事实上,除了特殊年代外,下一代的生活条件优于上一代,这是正常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上一代自认勤勉而对于下一代的娇奢懒散的不满,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老老祖宗对老祖宗就有“今不如昔”的抱怨。

独生子女政策给本来就存在的“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带来新的挑战。4-2-1的家庭结构,加上老人对孙辈的自然的溺爱倾向,使今天的孩子们容易成为小皇帝(尽管女孩也一样娇纵,但不大看到小女皇的说法,呵呵)。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给孩子买东西,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物质要求,表面上看,这是倾注对孩子的爱,实际上,这是用钱来买孩子对自己的爱。

然而,爱是不能购买的,买得到的东西也总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大人面对孩子若即若离的爱和越来越大的胃口,一筹莫展。这其实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天伦之乐虽然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但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把幸福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孩子的幸福为自己的全部幸福,才是造成小皇帝的根本原因。只要生活条件足够好,而父母和祖辈的心态不变,独生子女政策也好,多子女也好,差别只是一个小皇帝还是一群小皇帝。

现在的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紧张,中国人的传统也有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一说,于是一些人索性把孩子托给老人带,甚至有“为老人而生孩子”的说法,生下了就交给老人,自己做有孩子的丁克。老人空余时间比较多,带孩子可以解闷,可以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增进祖孙的感情,这些都是好的。但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时间并不是留给我们来安排的。如果感情很好、精神生活丰富的话,老两口之间就可以“生”出很多事来,根本不闷。“老年人带小孩有经验”,这就似是而非了。几十年前的经验到现在是不是还适用,这本来就很难说。再说,到自己成为祖辈时,子女提同样的要求,你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到时候撂挑子,你怎么交待呢?

老人带小孩,不是没有心理负担的。逼竟隔了一代,生怕出差错,容易事事往保险的方向上靠。过于谨小慎微,带出来的孩子有心理障碍就不奇怪了。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增进祖孙感情,通常并不是指日常的管小孩的吃喝拉撒睡,而是经常可以把小孩“抓到身边玩玩”,并且教小孩生活的道理。看到幼小的生命,人都有天然的溺爱心理。如果不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谁都会有溺爱的倾向。父母负有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责任,相对容易在爱护和教育之间自然平衡。老人带孩子的话,责任就仅限于安全地带大,后面的事情就顾不上了。

即使这些都不是问题,“全托”给老人带孩子还是有问题:老人带大的孩子和父母容易在感情上产生隔膜。不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孩子长大了,你想和孩子亲近亲近,孩子是不是想和你亲近呢?“我小的时候想爸爸妈妈,你们上哪去了?”再说,错失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天伦之乐的一个极大的损失。小孩还是应该自己带。年轻人的负担是人生的一部分,该你的还是你的,你不接受,那该你的也会不是你的了。

十三、天之骄子

随着生活条件的进步和独生子女政策,人们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成为一种时髦。然而什么才是贵族品质中值得追随的?

贵族们生活优裕,风度优雅,修养高尚,但这些都是表面的,连贵族中的败家子也能做到。事实上,这些败家子已经背离了真正的贵族品质,已经成为顶着贵族头衔的伪贵族。真正的贵族的品质在于建功立业,在于远见和正直,在于坚忍不拔、独立思考、领导才能、不畏艰险和进取精神,在于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都是中国现今所谓“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所缺乏的,也是中国很多追求贵族气质的人所看不见的。在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国式贵族教育中,产生了一手建立现代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建立英国特别空勤团SAS的大卫·斯特林、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首相丘吉尔等,它们都出生优裕,但摒弃奢华,追求风险,渴望功业。美国常春藤学校的录取和英美加大学的奖学金申请要求中,不小的一部分不在于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学生的领袖才能和进取精神。相反,生活优裕、风度优雅、修养高尚的贵族中生活最优裕、风度最优雅、修养最高尚的玛丽·安东内特,最后是靠上断头台而载入史册的。

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个人素养的基本养成,二是求生的本事。在个人素养的基本养成中,自信、自立、自尊,远见和正直,坚忍不拔、独立思考、领导才能、不畏艰险和进取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风度和谈吐。

中国教育中曾经最缺乏的一点,在于鼓励孩子展示杰出和有益竞争。连上课回答问题都萎萎缩缩,在工作上如何冲得出?现在好很多了,但有滑入不择手段强出头和恶性竞争的趋势。

中国当然有冲得出的强人,但那经常不是受益于学校教育,而是天性使然,甚至是学校教育也没能抹杀的结果。海外的中国人冲不破玻璃顶,不善夸夸其谈,很大原因不是语言,而是中国教育养成的不出头的习惯。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学生会、组织募捐、做义工,参加合唱团、乐队和运动队。时间肯定是一个问题,只要做任何一点正事,时间都会是问题,何况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也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实在力不能及怎么办?那就老实承认不是那块料,放低眼界。不是想培养子女的贵族气质吗?那就往真正贵族的方向培养吧,不要学那些伪贵族。

在特别优裕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自立、自尊。在那么多大人的注视下成长,时时、处处有人告诉你如何行事,除非有特别优秀的素质,很容易丧失自信。缺乏自信容易使自尊变得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行事容易在轻易放弃和固执己见之间走极端。众星捧月的环境更容易使孩子丧失自立能力。说到自立能力,这实在是教育的失败。很多人都结婚成家了,还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会做饭,不会简单修理。说实在的,要是这个“士”、那个“士”都攻下来了,让做饭或者简单修理难住了,那不是懒的话,就纯碎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简单劳动不可能学不会,只要放一点点心思,自己琢磨都琢磨会了。相反,自立有助于自信,自信有助于自尊。只有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才谈得到上真正的贵族气质。

十四、授人以渔

中国家长通常在对子女教育严加要求上没有问题,但洋人家长常常有“孩子不乘现在多玩一点,长大了就没有时间玩了”的想法。各人的孩子各有带法,但孩子若是现在不在学习上抓紧,长大再抓紧恐怕就晚了,可能永远晚一拍。大器晚成的天才当然是有的,但有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当然,凡事都不能走极端。把孩子逼得太紧,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授人以渔。教育要培养的一是克服困难的自信,二是自学能力。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自学能力则是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但靠学校学习的知识肯定不能管用一辈子,10年都危险。作为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掌握自信和自学能力,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父母曾经是孩子教育最大的要素,其实在学校教育普遍发达的现在,父母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要素。学校只能教授知识,做人的道理父母的影响还是最大,尤其是言传身教。比如说,都说学习很重要,父亲一回家就往电视前一坐,除了看球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母亲一回家就忙着做饭,收拾完碗筷就万事大吉了,还在辛苦作功课的孩子怎么看待学习呢?这只能是“等我有一天长大了……”。对于弃之而后快的事情,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相反,父母以知识为乐趣,家庭中充满求知的气氛,孩子也是有样学样,自然以学习为乐趣。和孩子讨论时,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智力上平等的讨论对手,而不是教训的对象。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的答案,而是注重思路和前因后果。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分数都很在乎。这既是好事又可以变成坏事。孩子从小一直保持高分,容易对自己建立自信,也容易对自己建立较高的要求。坏事当然就是唯分数论,其罪恶不用多说了。中国家长对重点学校、重点班之类也非常在乎。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在加拿大,重点学校的优越性并不那么显著。重点学校的教学大纲和一般学校的重点班没有不同,如果是IB,大家都是IB;如果是AP,大家都是AP。教材有统一的要求,证书考试的批分送到统一的地方,老师有统一的资格要求。

重点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重视学习,容易在学习上产生良性竞争。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保证都是良性竞争,而没有恶性竞争。另外,在众多优秀同学中竞争,拔尖的难度大增。对于心理素质不坚强的孩子,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实际资质,而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相反,普通学校的重点班规模小,在学校里是一群“天之骄子”,容易建立自信心。由于“同级”的同学人数少,只要心态摆正,个人之间的交情容易保证良性竞争,而不向恶性竞争的方向退化。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只是“更为可能”而已。
大学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同样,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美国的情况和加拿大也不一样,但加拿大的“一般”大学中没有太野鸡的,一般科目在“最好的”大学和“像样”的大学之间相差不大。只有在一些需要人缘关系(networking)的专业中,如MBA、工科等,名校的毕业生已经“霸占”了用人单位的要职,有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名校对于毕业生的作用不如奖学金重要,因为名校的大班课天知道是谁在上,但奖学金却扎扎实实地表明了学生本人的能力和学习、工作态度。奖学金又分全国性组织的和学校自己的,如果不是有相当实力,学校没有多少钱发奖学金,而得到全国性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一般不会到太差的学校,所以滥发奖学金的可能并不大。这里,中学重点班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高中校长推荐对学生获得奖学金有很大的帮助,但很多奖学金规定一个高中只能推荐几个,这时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差别就出来了。事实上,在加拿大,高中成绩并不需要高到天顶星水平才能入名校,85%以上的基本上什么大学都能进,包括医科、工科等“吃香”系科的预备班,要到第二年才谈得上真正读工,医科、法律、MBA根本是要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谈得上的事,所以高中是不是重点学校,对后来的事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家长还对送孩子学钢琴情有独钟。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孩子没有音乐天分,只有家长在“瞎起劲”。但这不是说学钢琴就一无是处。即使孩子始终对音乐没有兴趣,甚至不想作为业余消遣,坚持把一件艰难漫长的事情做到底,是培养孩子毅力和自律的好事情。就是弹钢琴本身,手眼协调、左右手协调也是开发左右脑的极好训练。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在拿到奖状和证书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露一手的时候,也是洋洋自得的,对自信只有好处。坚持把钢琴学到底,对奖学金的申请也有好处,这是个人品格和毅力的一个证明。

十五、父母之爱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这话又对又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是无私的,但父母对子女的人生伴侣的爱就不一定了,这恰恰是多少家庭矛盾的起点。子女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换句话说,对父母来说,是“自己”的延续,所以有私无私的界限本来就模糊。对有的父母来说,子女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变成“别人”的,至少是和“别人”共享的,于是感觉吃亏了,争夺对子女的控制就变成了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常常存在的婆媳矛盾。翁婿也可能有矛盾,但不及婆媳矛盾普遍。

子女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子女有子女的人生,青出于蓝而本来就应该胜于蓝。成年子女不光具有孝敬父母的责任,更有撑起自己家庭的责任。如果养儿(或养女)的主要目的是防老,那很难说父母之爱还是不是无私的。对于有私之爱,就要有私地处理,这就变成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否则的话,为了爱子女,也应该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至少不要使子女“吃夹板”,增加不必要的生活压力。

子女虽然是自己所生,但子女成年了,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在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子女在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子女家做客的时候,父母也是客。虽然是非同一般的客,但也不应该反客为主,否则是对子女及其伴侣的很大的不尊重,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能够像爱子女一样地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这当然最好。但事实是,即使父母爱子女的人生伴侣,也通常是因为子女的缘故。这是自然的。夫妻之间还会有矛盾,两代人之间不可能永远没有矛盾。另外,父母的生活经验多,好意为子女参谋,这当然是好事。但参谋就是参谋,不是司令,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如果两代人在生活中发生冲突,一定要在“老娘”和“小娘”或者“老爷”和“小爷”之间选择的话,这归根到底是你对人生伴侣的选择:是选择和父母共度终生,还是和你自己所选则的人生伴侣一同走完人生道路的?

有的子女在成年后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结婚成家了也不“独立门户”,这自然有各种原因,也有各种好处。但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两代人的关系增加了新的变数。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量自立门户的好,否则在父母和配偶之间“吃夹板”,就是自作自受了。子女成年了,成家了,不供养父母,已经“便宜”了你了,还“赖”在父母那里,还嫌不自由,怨谁呀?

十六、长江之浪

我们这一代,说得好听一点,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哄上压下的一代。父母一代和我们有代差,我们和子女也可能有代差。承认代差,正确处理代差,这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做的功课。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是代差所造成的,而是子女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性而造成的。中国家长大多喜欢听话的孩子,从小关照得最多的话肯定是“要听话”,不光要听父母的话,还要听祖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听所有权威的话。

听话当然有其正面意义,接受上辈人的智慧可以少走弯路,听话也减少人际矛盾。但听话要是代替了独立思考,这就不妙了。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能够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成不了大事。换一句话说,太听话的孩子,将来没有出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是叛逆式地事事拧着干,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性地服从或者反驳。最关键的是,在有道理的时候要学会坚持,在没有道理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不为了面子使性子,在形成共识后按照共识行事,不搞两面派。世界之大,当然有正人君子和小人,我们要学会识别小人之术,但要行君子之道。

子女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但不是父母的拥有。对于子女,也要向对待人生伴侣一样,给与尊重、信任和空间。子女不能哄骗,尤其在大事上。哄骗可以换得一时的安宁,但子女是会长大的,是会识破欺骗的,那时候,安宁或者变成不安宁,或者更糟,变成冷漠。对子女的尊重就像对社会上弱者的尊重一样,不能是居高临下的,而应该是平等的。

子女和人生伴侣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子女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这是对子女独立人格的极大的不尊重。人都有虚荣心,晒娃实属天性,适度晒娃有助身心。但所谓“我培养了一个xxx,这是我人生的唯一成功”,这是把子女当成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珍奇玩物,不知道有多少子女会感谢这样的父母。所谓“我的儿子/女儿只有公主/王子才配”,更凸现了这种自私和无知。尤其不要把子女当作找回自己人生失落的工具。子女的成功与父母有关系,但不等于父母的成功。父母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自己的。

另外,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自己走,子女有子女的人生道路,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子女走上他们自己人生道路的起跑点,后面的道路只能让他们自己走。妄想规划子女的人生是徒劳的。迫使子女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既给子女带来痛苦,也不可避免地给自己带来遗憾。

对子女的爱是自然的,愿意为子女贡献一切的心愿也是自然的,希望永远和子女在一起的心愿也是自然的,但是不要忘记,该放手的时候,还就得放手。子女是我们人生的延续,但我们的人生的最重要的伴侣还是我们的配偶,配偶陪伴我们共走人生之路。只要不是婚姻出了问题,只爱子女,忽略配偶,那是非常糊涂的。更何况,“我要一辈子和我儿子/女儿在一起”,子女是不是就肯定喜欢这样呢?应该一辈子在一起的,只有一个人:你的人生伴侣。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只是长江中的一浪,父母是我们前面的一浪,子女是我们后面的一浪,不要把前浪、后浪混淆起来,那样就是洪水了。前浪后浪,各居其位,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