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办公期间,如何与家人保持舒适的心理距离?

 Ada烨 2021-03-02

随着在疫情期间企业的复工,更多的员工开始在家远程办公了。因为长时间待在家中不出门,人总会觉得憋闷。加之,还要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处理工作事务,与同住人之间就容易起矛盾冲突。

对父母唠叨的不耐烦,对合租室友的各种看不顺眼,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同住人保持舒适的心理距离?


晓雅和老公在上海有房,10号开始就要在家远程办公了。但是公公、婆婆春节期间来晓雅家过年,同住至今。

现在这个情况,晓雅老公也不放心让父母回老家,劝说父母同住到三月份再考虑回老家的事情。

虽然这样对老人来说,是安全了。但是同住让晓雅很心烦,婆婆在老家“吼”惯了,嗓门又大又粗。在居家自我隔离期间,婆婆每次说话的声音,都让晓雅感到心烦。

公公是个粗人,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又爱抽烟。晓雅也是说了好几次,家里有孩子,让公公去阳台抽烟。公公抽烟,就多痰。一有痰,公公就朝楼下吐痰。现在的疫情报告说是飞沫传播,还有气溶胶,晓雅公公的这种吐痰行为,被楼下邻居投诉。

晓雅感到很没面子,就让老公出面让公公不要朝楼下吐痰。公公听从了,但直接改为把痰吐到厨房的水池中。

这个水池是晓雅洗碗洗菜的地方,晓雅对公公也感到很头疼。


10号开始在家办公,晓雅没有这么多时间跟在公婆后面处理繁琐的事情,老公也是外地人,对于生活细节没那么在意。

晓雅天天对着这样的公婆,觉得再这么下去,自己要疯了,更别提在家安心工作了。

那么为什么晓雅会感到在家很难熬呢?这其实仍然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相互的】

你对我微笑,我会感受到你的善意与友好;

当你对我皱眉,我会防御你的敌意。


晓雅对公婆的不满意、想说又不敢说,会造成晓雅自身情绪的压抑。情绪压抑久了,就会成为攻击力。

这种攻击力如果发泄不出去,就会转向自身,成为一种对身心有害的自我攻击。


晓雅对外的攻击,已经开始显现。先是让老公出面处理公公吐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当晓雅再次跟老公提起的时候,老公觉得很没有必要。吐痰在水池,用水冲掉就可以了,让晓雅不要太小题大做。忍到疫情过去,自家父母就能回老家了。

老公也有些生气地问道:“也就这段时间,不能忍忍吗”?

碍于老公的面子与自尊,晓雅没有再多说,默默地忍受了下来。

但对于晓雅老公来说,如果他能懂些心理学,他就能明白:这样的事件,是不能靠忍的,尤其是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适度的空间,才能保障各自的舒适感】

这种空间,不但是地理位置上的,还包括心理距离。如果你想要进入他人的边界,我们需要先获得他人许可,然后才能在不伤害彼此感受的前提下,跨越这道边界。

就像我们在中午用餐高峰去餐厅,就会存在拼桌的情况。当我们看到有一桌还有空位时,我们会先礼貌的询问已经在位置上的人:“你好,请问这里有人吗?”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询问,就直接落座。不论对方是否存在为人留位的情况,都会对你面露皱眉、白眼等反感的表情。

这就是因为你在没有获得他人许可下,突破了边界,造成了他人的反感。



那么在疫情居家期间,原本空间就小,再加上晓雅夫妻两人都在家工作,不出门,这种物理空间上的狭小与拥挤,很容易就造成彼此间个人边界的突破,引起内心不适的感觉。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九龙寨城”的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侵华日军撤离香港之后,香港大量的难民涌入了“九龙寨城”。当时里面的许多公寓,据说跟一张办公桌差不多大小。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口密度有多高了,而且大部分住房光照和通风条件都很差。


为了验证环境对人的影响,实验人员找了15名三至八岁的孩子,其中有健康的儿童,也有部分经确诊的自闭症与脑损伤儿童。

实验发现,在一间房中,如果房间中只有3-4,健康的儿童能够开心地玩耍。

但如果有十多个孩子在共同玩耍,那么患有自闭症和脑损伤的儿童会选择站在更外围,并且呆得时间会更长。同时,健康的孩子会很快就产生矛盾冲突,哭闹与动手打人等负性行为。

所以,过分拥挤的环境,会使人产生攻击性。

如果居家期间,你的住房空间较大,同住人员少,那么你的压力感就会比较轻;

但如果住房空间本来就小,同住人员还多的话,不论人员之间的关系有多亲密,在长时间、狭小空间中的相处下,会很容易就产生矛盾与冲突。


那么如何克服呢?

【在照顾对方自尊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能够经常发现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是属于高自尊的人;高自尊人群的特征是:认为自己有影响力;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愿意接受挑战,即使遭受挫折也能复原。

而那些回避困难,害怕面对问题的人,大多属于低自尊人群。他们的特征是:心理防御力强,容易遭受挫折;习惯以责备他人,来逃避内心焦虑;

在自尊体系的作用力下,高自尊的人,容易会产生意见并想要去表达;低自尊的人,倾向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行我素。

.那么如果想要沟通,就需要高自尊体系的人,将低自尊系统人的模式,从“防御、合理化、攻击”改变为“开放、倾听与合作”。



以晓雅的例子来看,老公与公公都是属于低自尊类型的。老公对晓雅所说的话中就体现出了:合理化(吐痰用水冲掉就可以了,不影响)与攻击(你连这点时间都忍不了?)。

如果想要带动他人沟通模式的改变,选择年纪轻的对象会更容易些。因为年纪越长,观念就越固化,较难说服改变。

晓雅可以从合作的角度来跟老公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你父母在我们家期间,大家都呆得舒服些。接下来我要在家办公,你也是。家里的事情,如果能够划分好,就能让大家都轻松些。你看我们能不能实现定个分工?”

这样老公的注意力就从老婆指责父亲,改变成“为了让父母呆得更舒适,我们需要提前做些事情”。

这样就能促成老公的倾听与开放。但如果老公对你说的并不感兴趣,甚至反感,那么你们的关系一定在之前就已经存在冲突矛盾与裂痕。(这就涉及到夫妻情感修复的问题了。)



在理解了在家办公容易出现人际问题的原因之后,你就能进一步理解身边人会有情绪反应的缘由了。同时,使用自尊体系的评估,尝试通过沟通来解决、修复问题,让彼此都保留个人边界,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大家在居家期间都过得舒适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