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无依无靠者的无声反问:靠努力,就能脱贫吗?

 Ada烨 2021-03-02

这类人并不是行动力低下,而是将行动投入到看似在拼搏,实质是让自己过得贫苦的事情中去。

这话怎么理解呢?

美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依然有流浪汉。而且这些流浪汉过得比中国乞丐还艰难。因为几乎没有美国人会施舍给他们钱财。

原因是美国文化提倡个人英雄主义。你要为自己负责。如果你生活的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所以美国人不会同情这些不愿意用劳动换取基本生活的懒汉。

当地媒体就去做了一档街头采访,选择了一位看上去身材高挑,相貌也不差的30多岁男性流浪汉马克。


马克:“我已经几天没有吃过体面的食物了。早上去翻了垃圾桶,找到了别人啃剩下的汉堡”。

主持人:“那你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呢?”

马克有点激动地说:“我知道你们怎么看我。我也想去找工作。但我只要一离开,就会有人把我的被褥偷走。上次我只是去附近找食物,我的被褥上就被人撒了尿。我没有办法长时间离开。我们这曾有人晚上睡得熟,早上醒来连穿在脚上的鞋子也被人偷走了”。

实际上流浪汉马克过得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轻松。他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也不敢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的临时定居点。白天为了御寒,他需要不停的来回走动。鞋子已经磨损开口,你能够看到他脚指甲中的黑泥。夜晚他也不敢安心地熟睡。

马克就是典型的穷忙族,越忙过得越糟糕。


穷忙族也已经习惯了在这种糟糕的生活中打转,找不到出路。这就会形成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

美国拉斯维加斯在疫情期间,为了管控流浪汉,将他们统一收容到停车场,一人一个停车位。当地政府被问及:“为何不给收容者提供被褥?”

政府官员回答:“我们最开始是想给每人提供一条毛毯垫被。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消毒工作太过复杂、庞大。不过我们打算为这些流浪汉提供更容易清洁的地垫。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

而拉斯维加斯市有15万间酒店房间闲置。美国的富人们,更有去私人小岛享受天堂般“疫情隔离”的生活。

为什么像马克这样的穷忙族,没有办法翻身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本质思维。

深度思维,是透过表象看清事件本质的思维能力。

曾经有档国内的访谈节目,采访大学生基层干部。在那个年代,基层干部基本都是低学历的。很少有大学生这种高学历人员,愿意下到基层去当村官。

于是大学生村官成了新闻热点。

上节目的那位大学生村官,也很有扶贫的情怀。因为他出身于家境优越的阶层,看到村子里的老百姓过得那么贫寒,当场就落泪了。并在心里暗自发誓,要把这个村的贫困问题给解决了。


于是这名村官依靠家里的人脉,联系到了大企业家。请企业家进行捐助,还让有媒体关系的同学写新闻通稿,多拉赞助。

那个年代,新来的地方官能有点子,给大家分钱。当地贫农简直把村官当成了“天神”。大学生村官看到被分到钱的农民个个眉开眼笑的,心里很宽慰。这下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了。

结果发现,这钱是分下去了,老百姓餐桌丰富了,危房也改建了,物质生活的确提升。有的村民甚至建起了三层高的新房,只是为了要压过邻居新房的高度。

当这批善款被村民消耗殆尽之后,村民又回到了原先贫困的水平。

大学生村官找自己的导师诉苦了之后,导师告诉学生:“穷人只能救急,不能救穷。你不能送钱,你要送技术。让农民自己把日子过红火起来”。

大学生村官又找了社科院的研究员到当地考察。研究员结合当地环境,建议发展畜牧业。大学生村官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畜牧场。对方一听,这事靠谱,也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畜牧场负责人捐献了60对羊,并且亲自挑了2头场里最好的种羊。

大学生村官恳请场长能够一起下乡,向村民们传授羊的养殖经验。场长爽快的答应了。一行人带着羊群浩浩荡荡的去了村长家,想要把这事做好。

到了村长家,村长热情地接待了场长和村官,让自己婆娘为大家准备晚饭。结果菜上来了之后,大家都沉默了,场长更是气得当场摔筷子走人。


原来村长跟自己婆娘说:“这次来的可都是省城里的大人物。你去挑最好的羊给宰了,上菜”。

村长老婆就把羊群里最肥壮的种羊给宰了,红烧了一大盆羊肉。可把场长给心疼坏了。

从这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深度思维,即使外部世界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他也很难过得好生活。

大学生村官,经历了这两次打击之后,当初的梦想、情怀和激情也被磨灭了。熬了2年考察期,就调回省城机关了。这一番折腾,贫困村还是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了省城机关干部了。


这就是是否具备深度思维的差别。

所以想要摆脱无效的行为,需要掌握深度思维的方法。与其迷糊的去解决100道题,不如通过一个问题想清楚情况的本质,予以解决。

就像流浪汉马克,看清本质之后,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开拓自己的新生活。而不是依然在自己的困境中打转。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你需要冷静下来,看到问题的本质。就像剥洋葱一般逐层分析。行为上的努力+思维方式上的优化,才能推进你的生活品质。刻意练习书中教授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你该告别穷忙族的思维固化模式了。


当上帝收走你所有的一切,你仅剩的就只有:自己的倔强了。

日本穷忙族竹山君,原本是公司干事。当公司解散之后,竹山君没有颓废,而是积极寻找工作。

但是竹山君的年龄偏大,已经45岁了。但对于职位的要求不肯降低。久而久之,失业时间逐年累加,就越没有企业肯聘用他。竹山君也变得离群索居,性格越来越孤僻。

竹山君面对记者的镜头说道:“我在家乡,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就出来了。工作动荡,结束了之后,就再也没与家人联系。一直一个人生活。”

一开始竹山君还会打扫房间。但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减少,想着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拜访,索性也就不打扫了。一直到现在,只有电脑前的那块地方才有空间。其他都被杂物和垃圾占满了。

但竹山君仍然自豪地跟记者说:哪怕我再难,我也没有去申请救济。我不需要。我还没有到那一步。


现在竹山君仍然每天都会上网找工作机会,偶尔也会振作精神去参加面试。但长时间的蜗居使得竹山君活力减退,职场空档期越来越长。所以演变为无效的找工作和无效的面试。

竹山君很忙,但依然活得穷困潦倒。

同样,他也很无依无靠。竹山君最大的心愿就想听听别人说话的声音。所以,竹山君现在最好的朋友是房间里的一台收音机。

竹山君想要自食其力,发愤图强,可惜生活没有温柔以待。


竹山君身处于“社交孤岛”。他有家人,但不愿联系;符合申领救济金的条件,但他不愿意去申领。

这并不是他的日子很好,不需要。而是因为当他过得不好时,他至少还能跟别人说:“我是个自食其力的人,我不是那种伸手向别人要施舍的人”。这是竹山君保住自己最后一丝骄傲和自尊的方式了。


这种脆弱的自尊,来自于社交中的受挫。我们都了解,自卑的人,大多非常敏感。

那么在神经镜像元的作用力下,个性敏感的人,能够接收到更多他人的非语言信息。也就是肢体语言。当然,这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往往会过度解读对方的微表情。

例如看到别人对自己皱眉,自卑者就会认为别人认为自己的谈话很无趣或是厌恶自己。

为了防止下次再被人讨厌,自卑者就会减少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所以,自卑的穷忙族,会很傲气。他们再苦再难,也不会向别人求助。因为他们脆弱的内心,再也经不起别人的拒绝或轻视了。


自卑-卑微-维持仅剩的尊严-更自卑,这是死循环。穷忙族忙着自卑,而富人从不怕遭人拒绝。富人正忙着谈生意,拉赞助,享受人生。

其实,你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因为你太忙于在自卑的死循环中打转。

你需要超越自卑。要知道人人都有自卑感,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竹山君能够将超越自卑,那么他的中年人生也会很不同。摄制组在两年后回访时,了解到竹山君已经去世。离世时他独自一人坐在房间中,这个姿势一直保持到到处理后事的人上门。

或许,竹山君在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心愿是能找个人说说心里的话吧。


穷忙族,有的受限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有的是源自内心的自卑感。

他们的生活令人感到压抑,人际社交几乎不存在。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所以,撕掉穷忙族的标签。从现在开始,用深度思考转化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并将自卑的力量转化为对于生活有益处的能量。

新生活,从中年开始,不算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