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出地级市思维就是跳出“舒适圈”

 行者aw7sg93q3w 2021-03-02

近日,在对下一阶段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谋划时,苏州再次强调“跳出地级市思维”的概念——不满足于做“地级市第一”,不能遇到瓶颈制约就说苏州“没这个权限”或“没那个要求”,苏州必须破除“思维围墙”。

苏州城市能级的提升,首先应当是思维跃“级”,是苏州的又一次登高望远,既深刻理解自身发展在全省全国大局中的责任,又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担当。在改革发展任务异常艰巨且日益紧迫的条件下,苏州必须摆脱路径依赖并克服思维惯性,要敢于“没有先例亦能突破、最终成事”。

没有先例亦能成事,苏州向来不乏实例。曾经的苏南边角料张家港,就硬生生在荒滩上建起了国内首个内河型保税区;昆山人自筹资金办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一”;金鸡湖边烂泥草塘里崛起的苏州工业园区,更拿下了国家级经开区“五连冠”。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为、敢当。如今,苏州大声喊出“跳出地级市思维”,与这种“苏州精神”一脉相承。以思想破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向上主动争取向下靠前谋划,继续破局开路——跳出地级市的苏州思维,落点于斯、功力在此。

首先,跳出地级市思维强调“大格局”“大视野”,就是要从更高更广的战略层面,直面改革发展的“痛点”,有效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问题。苏州的发展受到城市能级的限制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来都是突破能级创造奇迹的。苏州“跳出地级市思维”,关键是要跳出固有的层级圈看清自己,更清晰地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更精准地拿出应对思路。

作为全国工业制造业大市,苏州规上工业产值逾3万亿。以怎样的增量来带动、改造并优化工业存量,是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苏州面临的一大挑战。今年年初,苏州召开数字化发展大会,发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力争通过一系列数字化试点,实现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4年翻一番。依靠数字化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苏州破圈的这个“点”,抓得实在也值得期待。

其次,跳出地级市思维更加突出“专注度”,通过更高效地抓“难题”破“难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地级市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惯性意识,时间久了就像是思想上砌了一堵墙,碰上难题遇到难事,便拿“地级市”挡着,原本可以跳一跳、争一争、拼一拼的活儿,就有了缓一缓、搁一搁、停一停的托词。因此,跳出地级市思维,重在增强解决问题的专注力,在遇到发展瓶颈时能更洒脱一点、再“执拗”一些。

当下,苏州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爬坡过坎期: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形成板块合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如何做到“以强带弱、模式共享”?“沪苏同城化”如何不断巩固苏州的最强比较优势?这些点,联结着苏州未来发展的神经元,也将构筑起若干年以后的苏州模样。建立并培育更专业的角度和解题思路,既是发展的需要,也将激活更多的发展需求。

再次,跳出地级市思维还主张“协调力”,通过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疏通“堵点”,提升改革综合效能。政策有没有办法再突破,服务有没有空间再优化,归根到底在于有多大的胆识和决心。以疫情应对为例,从发布延迟开学通告、启用精准二维码防控,到复工规程、苏“惠”十条,再到春节就地过年、稳岗补贴,试问有哪一个节点、哪一步应对、哪一环部署,苏州把自己局限在了“地级市”?跳出地级市思维,就是苏州骨子里的日常。面向发展,无论是“苏州制造”迭代转型,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还是太湖生态岛建设,都离不开改革的系统集成和一体谋划。跳出圈圈、跳出局部利益得失,也是调准站位、调适状态,从而把握更大的机遇推进发展。

苏州的发展没有局外人。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深,化解危机的动力就有多强,改革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跳出地级市思维,说到底就是跳出“舒适圈”,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形态,苏州都应该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来谋划,在不断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系统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