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清风细雨hans 2021-03-02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这些说法,是错?是对?要不要听?

可能是你的患友,也许是你的亲戚,还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总之是与你或远或近关系的人,可能好心传递了未必正确的信息。

我们对于靶向药的耐药问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更好地用好靶向药,度过5年、10年生存期。

关于靶向药耐药问题,先避开这6大误区!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靶向药,一年即耐药?

不一定!

耐药就像靶向药回避不了的梦魇,但是,每个人发生耐药情况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3-5个月就耐药,有些人甚至能用数十月甚至数十年。

为何靶向药耐药的时间各不同?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肿瘤细胞就像身体里的“叛军”。每个人体内的叛军都有不同。有些人体内的叛军,整齐划一地被收编为带“名号”的叛军,那么我们消灭控制起来就简单容易。

如果这些“叛军”是各占山头的“土匪”,那么采用同样的攻击策略,就注定会碰壁。“土匪”山头越多,靶向药耐药就越快,因为靶向药只能杀灭那部分携带明显标志的癌细胞,对于无标记的那部分,就无能为力。

所以靶向药耐药时间各异。

耐药后,再无法用原来的药?

不是的,有些停药一段时间后可再服用,因肿瘤细胞又对靶向药敏感了。

其实多年前,一些医生就有产生类似肿瘤细胞“复敏”的想法。他们认为,一些肿瘤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因为“异质性”的关系,出现部分耐药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再次生长。其实,其中一部分肿瘤依旧是对靶向药有效的。

所以有临床经验的专家提出针对耐药后的三种不同选择:方案一是改为化疗,化疗后复查,如果肿瘤有增殖, 再添加原来的靶向药物,可望再次缓解;方案二是,直接停用靶向药物,休息一段时间,再使用靶向药物;方案三是,在原靶向药物基础上添加化疗药物,联合控制肿瘤生长。

中药能否延长靶向药耐药时间?

并无明确依据。

目前临床上有一个共识,即使用中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比如腹泻、乏力等等,通过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来延长生存时间。但对于中药是否能延缓靶向药物耐药,临床中还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也不多,因此在选择中药前希望肿瘤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听信民间的传闻,也不要照搬病友的口碑宣传,应在医生建议下谨慎用药。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在于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调控患者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也许能提高药物敏感性。

间断服药能延缓靶向药耐药?

不科学。

最佳给药间隔,都是经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临床试验后才确定的。所以给药间隔、血药浓度、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都是确定好的。只是每种药品各有不同。

以EGFR靶向药为例,如果在使用中间断了一段时间,即使以后继续服用,最终疗效很可能会下降,因此不建议服用靶向药期间中途断药。若患者在药物使用期间有特殊情况(如严重不良反应等)需要停药,必须咨询临床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停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个星期,随后需要恢复之前的剂量,切勿自行停药,以免导致肿瘤进展。

一代靶向药耐药后,再依次考虑二代、三代药?

很多患者认为,二代靶向药,就应该在一代靶向药耐药后再使用,等二代药耐药后再使用三代药。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比如同样针对EGFR敏感突变靶点的一代药、二代药,就有作用区分。一代靶向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现了T790M突变,这是二代药解决不了的。

因此,二代药并不能作为一代药耐药后的治疗方案,而应根据耐药后的再次基因检测,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而针对T790M突变靶点的药物目前有三代靶向药泰瑞沙和阿美替尼。

靶向药副作用减少就是耐药了?

吃靶向药怕耐药?一针见血指出6大用药误区

不可一概而论。

副作用和靶向药是否有效没有确定的关系,当然它也不能成为判断耐药的依据。

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有副作用出现时,药物疗效也很不错。但有一些服用靶向药的患者在服药以后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是药物治疗效果也出奇地好;而有些患者在服用靶向药后出现很严重的皮疹,或者一天腹泻很多次,几乎脱水,但是药物却没有效果。

如何判断靶向药耐药呢?

常用的临床评估方法是CT、MRI和骨E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当然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也较重要,可以通过症状相关性的检查来进行疗效评估。

患者出现耐药的趋势后,可以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进展方式,快速进展和缓慢进展方式。耐药后,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毕竟耐药后还有很多治疗方式。

写在最后

靶向药物以其抗肿瘤治疗中神奇的起效速度、精准的定点打击和方便的给药途径,在肿瘤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很多患者对其认识仍较模糊,也存在很多误区。逃离误区,避免“踩雷”,才能最大程度上延缓耐药的到来。

另外,战术上要重视,心态上要放松,放松心态对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