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悲壮的边塞诗,短短4句话,就让人潸然泪下

 江山携手 2021-03-02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高峰。在唐诗中,有一类以战争与戍边为题材的诗,被称为“边塞诗”。它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边塞诗人与家喻户晓的边塞诗。

唐代的边塞诗,既有苍凉雄浑的边塞风光,又有征战沙场的男儿豪情。同时,也不乏以思妇为口吻,表现儿女相思之情的闺怨诗,这一类诗歌,从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丰富了边塞诗的审美内涵,读来更加打动人心。

吊边人

沈彬(唐)

杀声沈后野风悲,

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

家人犹自寄寒衣。

震天的打杀声已经平息了下来,旷野上,只剩下一阵寒风在哀嚎,场面十分悲凉。

战士的故乡,一轮明月在空中高挂,闺中之人望穿秋水,但是始终盼不到他的归来。

看那沙场上,到处是战士们的累累白骨,让沙地上的草都干枯了。

然而,战士的亲人们啊,却还在给他们寄送御寒的衣物。

这首《吊边人》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边塞诗,它通过悼念战争中逝去的亲人,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唐代是一个辉煌的朝代,但是,在唐代的历史中,战事却一直没有停歇。其中有内乱,也有绵延不断的边塞战事。

大批有志报国的男儿,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换上了戎装,走向了荒凉的边塞。但是,战争是要有人流血的,是要有人牺牲的。

战争,让战士们在沙场上流血牺牲,也对他们的家人是一种折磨。独守空房的女子,在一个个漫长的寒夜,内心忍受着寂寞与煎熬,期盼着亲人早日平安归来,在一起团团圆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能让人记住的边塞诗,未必是那些反映征人战场上英雄气概,让人热血沸腾的诗,而是那些能触动人的感情的诗。

本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导演,进行了两次

镜头切换。

首句,诗人首先将人带入战争过后尸横遍野的凄凉场面,接着,诗人镜头一转,切换到战士的家乡,那边是望着一轮明月等待家人归来的亲人,不禁让人心中有些难受。

后两句,诗人又进行了一次切换,对比效果更加强烈。战士们早已化作枯骨,亲人却仍然给他们寄去寒冬的衣物,盼望他们的归来。

一边是战士们的白骨,另一边是亲人们的寒衣,尽管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但是却触动了读者内心中最深沉的悲伤,让人潸然泪下。

唐代陈陶的《陇西行》说: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句诗同样也让人感觉无比凄楚。

最大的悲哀,是你已化作白骨,而我还在给你寄送寒衣。

一件小小的寒衣,包含着多少人间的脉脉温情,这也许是一种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