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前, 她第4次评选院士失败, 去美国1年后被评为美国半导体院士

 好一个图书馆! 2021-03-02

经历了2020年的芯片事件,我们才知道,高端芯片方面,不仅仅在技术方面受制于美国,甚至连台积电去转加工都会被限制。而根据目前国产芯片工艺在量产方面的数据显示,投入到市场的纯国内量产芯片最高只有14nm的规格。要知道,从14nm到5nm,还需要经历12nm、10nm、7nm芯片。想要追赶,可不仅仅是按照芯片的迭代周期来算,台积电需要5年时间完成的转变,纯国内实现按照目前的进度可能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实现。

点击加载图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掌握了大量的基础零件、基础工程的技术。我们采购的ASML的光刻机,为什么不能运回来,那是因为组成ASML光刻机的零件中,有大量的技术/零件是由美国生产的,所以我们使用需要美国的许可。而说实话,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技术还只是设计技术,哪怕是设计技术,使用的设计软件还是来自美国。是因为我们没有出现过半导体行业的人才吗?并不是,但是这其中却发生了不少曲折。

15年前半导体行业也曾出现一批科学家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爱珍就从复旦大学毕业了,跟其他女生学习金融、经济等不同的是,李爱珍学习的是材料学,毕业之后从事冶金方面的研究,但是因为冶金方面的技术人才还是较多的,而国内当时比较紧缺人才的是半导体行业,李爱珍也对半导体材料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研究半导体。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研究半导体有一个局限性,冶金可以不断地实验,不管是材料、机器等都有现成的。半导体不一样,虽然当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因为基础材质的匮乏,再加上芯片技术,在国外也属于比较隐蔽的技术,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探索和实验,实验环境比较艰难,但是李爱珍还是坚持下来了,累计发表了超过200片论文、超过20项专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绩,其导师开始委派其去美国留学,因为当时美国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全面领先其他国家。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这其中也有反对声。在上世纪80年代,外派的留学生其实还是很多的,毕竟国外的技术和环境相对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也导致了不少人去了之后就定居国外了。不过最终,李爱珍还是去了美国,去美国学习几年之后,李爱珍毅然选择回国,还是从事半导体行业的研究,因为注入了美国学习到的技术,所以半导体行业的研究进度更快,这个时候李爱珍也被提名为科学院院士,然而第一次落选了。

点击加载图片

落选之后,李爱珍也没有放弃,因为不是谁都能够一次入选,随后从2001-2006年,这几年时间,李爱珍又经历了三次评选,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落选,在2005年末参与第四次评选的时候,李爱珍已经69岁了,年龄问题也是落选的原因之一。2006年,70岁的李爱珍去了美国,去美国1年之后,李爱珍被评选为美国院士,也是美国第一位中国女院士。而李爱珍在美国也受到了这样评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兼美国贝尔实验室副总裁说:李爱珍是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杰出人物,属于国际一流水平。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算下来在21世纪初,是有一批有研发精神的科学家,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当时国内的科研器材、技术等不足,使得我们的科学家不得不去美国留学深造。但是去深造容易,带着技术回来就不容易了。李爱珍评选院士落榜,其实也不能说是因为规则,或者其他不客观原因。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虽然李爱珍院士的技术领先于国内,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还是希望院士的评定,能够有一定的动态参考线,例如:不能说现在要量产出来3nm芯片就能当院士,应当是哪怕能量产7nm就可以当院士,即便是7nm在国外可能已经落伍了,你们认为呢?

注:李爱珍仍然是中国国籍,是中国首个当选美国院士的外籍院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