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67篇原创文章 近期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来排序。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周要火的推文 可以把【山荣说酒】标为星标,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据说,仁怀总人口71万,城区人口30万——这个城区人口规模,在贵州县域中算是屈指可数。这有什么好显摆的?不就因为有瓶茅台酒吗?对,也不对。对,是因为茅台超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它的4万员工直接拉高了仁怀的物价。不对,是因为要说仁怀人口的流入全是茅台的功劳,有些言过其实。外地人到仁怀干啥呢?买酒卖酒发财啊!是的,天南海北操着各种腔调普通话的人们,在仁怀进进出出。18年前,我就在茅台镇上谋生。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陪着客户派驻酒厂的经理吃喝——酒厂把他们当神贡着;他们也确实孤单啊,那时常驻厂的人还没有几个。18年后,那样的驻厂经理,以及长期在茅台镇上『做酒』的外地人,简直就是指数级的增长。还有的人,到仁怀既不买酒,也不卖酒,他们到仁怀——酿酒,总之扎根在了仁怀酒产业链上。仁怀人离开仁怀去务工、去卖酒。周边的播州人、金沙人、古蔺人,又到仁怀务工、酿酒。因为这个原故,仁怀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在贵州的县城里,像仁怀这样持续集聚、吸附越来越多人口的县级市,并不多。人口的流动,反映了经济格局的变化。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我要说的,并不是仁怀经济格局有何变化,而是都有谁,还会来到仁怀?2021年秋天,茅台学院的首届本科生将迎来毕业季——这是一场为期4年的赌约。媒体消息称,『目前已有不少酒厂向茅台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茅台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很抢手』。茅台学院2017年仅招生600名。酱酒热潮之下,茅台及仁怀白酒企业要『消化』这600名毕业生,并非难事。茅台近期释放了进一步扩大产能的信号。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茅台将产生新的更多的用人需求。『毕业直接分配进茅台是不可能的。但未来是否会有校企合作,进行人才的定点输送,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茅台学院毕业生未必『近水楼台先得月』,仁怀酒业『先声夺人』却顺理成章。仁怀当地有大小酒厂上千家。酱酒热背景下,生产销售『大跃进』过程中,这些中小酒厂有需求也有能力,接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当然也包括茅台学院毕业生)。茅台学院今年毕业的学生,共有5个专业。其中酿酒工程(白酒)200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100人、食品质量与安全100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100人,市场营销100人(文理各50人)。贵州茅台镇的人才迭代,以600人拉开帷幕。今年这600人当中的大部分人,将会成为『新仁怀人』!2021年,茅台学院学生规模已近5000人——未来3年,这数千学生将陆续毕业。与仁怀产区资本集中度的持续提高同步,茅台学院毕业生就地就业、落户仁怀,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人才因为『酒』来到仁怀,附着在这个产业之上——不夸张地讲,这甚至是一种全国化的人口流动。当然,中高级的人才还是要往茅台流动——人力资源也以市场为导向,需要追求投资回报率。相比之下,茅台的优厚薪酬,白酒、酱酒同行中迄今无人可及。毫无疑问,茅台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悍。但茅台之外的一些酒厂,已经默默加入了『抢人大战』。某种意义上讲,以2021年7月茅台学院首届学生毕业为节点,仁怀产区人才结构开始了新的迭代!茅台之外的仁怀产区酒厂,过去主要依靠茅台的人才溢出。曾经的体制瓶颈,因为茅台学院被打破了。或者说,仁怀产区内部的人才分化和迭代,从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到下一轮酱酒产业增速放缓时,人才对企业、行业的贡献和影响,也许就释放出来了。当你去到一家茅台镇酒厂,他的酒品质如何好,营销模式如何先进是一个方面。那些拥有更多大学生、学历专业年龄结构更超前的酒厂,大概率拥有更灿烂的未来。对个人来说,只有一个问题:人才加速迭代的世界里,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