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鹰穿越5国,狂发国际短信,科研项目险些破产,靠众筹还贷

 趣聊科学 2021-03-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进步,当然,对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也起到非常重要 的作用。

在以前,生物学家为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需要长期驻扎在动物生活区域,然后通过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以解密动物的未知世界,不过,要想再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就很难了。

如果遇到大型的鸟类,比如老鹰、秃鹫等,也就只能通过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求偶过程和抚养过程,所以,很难全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生物学家研究动物,上面这些已经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们有了一系列先进科技设备的加持,通过摄像头、生物检测仪器、无线传送设备等,在实验室就可以将动物发生的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

不过,有先进设备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遇到淘气的动物,就很有可能将整个实验团队整垮,比如俄罗斯猛禽研究和保护组织,差点被整破产。

世界顶级期刊《科学》杂志的旗下网站,就在2019发布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科学信息。

俄罗斯猛禽科研团队,在网络众筹话费,而这个话费不是给科研人员的,而是给老鹰的。

这个研究团队,为了研究濒临灭绝的草原鹰迁徙活动,为了掌握草原鹰的迁徙路线,他们给13只身强力壮的草原鹰绑上了追踪器。

追踪器通过一块太阳能光伏板供电,为了传递信息,追踪器上带有与人类手机类似的SIM卡,能通过手机基站将信息传到科研人员手里。

根据前期的研究,科研人员预计,草原鹰迁徙路线的终点为哈萨克斯坦,然后,他们根据总体的科研费用预算,设置追踪器每天发回4条短信,而且只要有网络的地方,追踪器就将鹰的坐标发送给科研人员。

这样的设计理论上并没什么问题,科研人员根据传来的信息,检测到每头鹰在哪里停留,什么时候度过的危险区。

然而,一头名叫“敏”的草原鹰,忽然有一天就从检测地图消失了,科研人员初步认为,它在野外遇到了不测,并没有在意。

直到5个月后的一天,科研人员在后台看到了“敏”发送了信息,而且已经到了伊朗境内。

当时专家判断,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敏”可能没有走寻常路线,这期间,它的飞行路线是没有移动通讯网络的区域。

追踪器跟随“敏”到达伊朗后,又有了网络,就将把5个月的短信一股脑,全部推送给科研人员。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真的让科研人员崩溃了。

当时,科研人员认为草原鹰只会在哈萨克斯坦停留,当时,哈萨克斯坦的漫游费用为23美分(约1.6元人民币),费用刚刚好,然而进入伊朗后,漫游费用增加了3倍多,伊朗的每条短信需要77美分(约5.4元人民币),总经费达到2.65万人民币。

“敏”的追踪器,如实地把这五个月坐标点发给了科研人员,通过数据显示,“敏”最先飞到哈萨克斯坦,然后又去了伊朗,接着来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敏”已经把整个团队的所有科研经费花得差不多了,而科研团队不得不为这些买单。

于是,科学家开始在网络上发起了名为“为鹰充值”(Top up the eagle's mobile)的活动,想以众筹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团队负责人伊戈尔·卡里亚表示:很有可能,他们不得不靠借贷供养追踪器。

对于科学研究的众筹,很多人还是愿意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很快,他们就筹集了1500美元,顺利帮团队渡过了难关。

电信运营商当然也没有坐视不管,借势营销了一把,把“敏”5个月的漫游费给免了,计划还有在未来定制草原鹰套餐,减少科研负担。

不过讽刺的是,鸟类学家埃琳娜·施奈德感慨地说,当时,他们的团队还专门找了电信运营商,要求给科学研究的鹰,设置打折套餐,然而所有的运营商都拒绝了。

俄罗斯猛禽保护研究人员 米罗斯拉夫·巴布什金:使用这些设备总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从经济投入的角度来看,通常不太令人愉快,对于研究这些鸟类却非常有用。

不过,尽管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俄罗斯猛禽研究团队,通过高科技的追踪器,充分了解了草原鹰迁徙踪迹,为濒临灭绝的草原鹰保护,奠定了基础,这事还是值得称赞的。

英国斯旺西大学生物学教授艾米莉·谢泼德,对应用高科技研究鹰也颇有心得,曾经,他做过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的实验研究。

安第斯神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它们的翼展可达5米多,体长1.3米,身体仅有10千克。

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把它奉为国鸟,在各国家国旗和国徽上都有安第斯神鹰的图腾。

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伙,人们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安第斯神鹰特别擅长远距离飞行,然而仅有10kg的体重,翅膀翼展达到5米,在近乎几百公里的飞行中,瘦小的身体怎么吃得消。

带着这样的疑问,谢泼德开始了实验,他同样采用了追踪器,只不过他采用的跟踪器功能更加强大,不仅仅是记录坐标那么简单,还拥有加速度传感器、三轴磁力计、气压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

当然,记录数据也不是每天四条短信这么简单,谢泼德每秒钟要记录320个数据点,而这么大的数据量,通过发送短信显然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一开始通过手机信号基站传送信息的方案就被他否定了。

因为,他想要的数据越多越好,对于安第斯神鹰的飞行状况也就了解得更多。

谢泼德考虑过多种传送数据方式,最终还是选取了最原始的人工数据采集,因为数据量太大了。

谢泼德团队将追踪器绑在神鹰身上,神鹰飞行时,追踪器开始工作,一旦神鹰休息,固定追踪器的金属就会启动破坏机制,让记录器掉下来,然后工作人员,根据GPS定位,寻找掉落的追踪器。

这种方法无疑效率很低,经常找不到追踪器,谢泼德表示每投放7个追踪器,仅能找回1个。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笨重,但是一旦找到追踪器,其记录了大量的数据,收获也很大。

经过对数据整理,谢泼德得到几个关键数据,让人大开眼界:

  • 神鹰每天飞行时间平均有3个小时;

  • 每2分钟挥动一下翅膀,挥动翅膀时间占据整个飞行时间不到1%;

  • 最牛的个例,从起飞到终点没有挥动一下翅膀,飞行了172公里,用时5小时。

这些数据确实解开了疑团,虽然神鹰体重仅有11公斤,但是挥动频率非常低,它们充分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几乎不挥动翅膀,就可以飞行5小时,172公里。

写在最后

先进的科学设备,确实能够让科学研究事半功倍,当然这是在用得好的情况下;如果用不好,也会出现很多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让研究团队破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才会让人类的认知越来越广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