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五星辉煌 2021-03-03

与我同行,旅游出发!

宁波境内,有一条江,名余姚江,它与奉化江汇聚成甬江,三江归流涌入大海。

余姚江近山边一处,宽约百米上下。江上没桥,设船摆渡,方便这边那边,接送人来人往,才有了河姆渡。余姚江上有多座现代大桥,唯独这里没有,想来,建桥意义不大。反而河姆渡存在,顺意应景。倘若建桥,也应叫河姆渡桥,内涵不会改变。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1973年前,它没有明确的历史文化定义,只有河姆渡名称来由。据说,早期叫黄墓渡与夏墓渡,细思极恐,有违人们忌讳。当地方言,“河姆渡”,取其谐音,有了人们认同的河姆渡。意如神灵,护佑众生。

那年,人们修建水利设施,发现惊奇,考古认定,七千年前,人类群居活动遗迹。新时器时代,留下的农耕文明,确立了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同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历史。

远古时代,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聚积,以洪荒之力,改变地形地貌。万年沉淀,山野沃土,生机蓬勃,进入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期。原野山岗,森林茂密,古木参天,万物竞相生长。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各行生存之道。河流湖泊,水草丰盛,积蓄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大自然赐予了河姆渡先民们富饶多样的生态环境。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石器锄耕(耜耕)阶段的农作方式,比起刀耕火种来,人类进化了七八千年。河姆渡先民们成功驯养了狗、猪、牛三种家畜,有猎兽猎鱼和果实釆集。广泛成功栽培水稻,收获较多。原以为,印度水稻栽培早于中国,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比印度还早一千多年。同时,还培育了葫芦等植物。大自然的存在之道,启示先民们,这天地,什么都有,开智寻找。恰恰这果实外壳,就是自然界向先民们提供的,生活用具的实物参考。葫芦的一半是瓢,球葫芦的一半是碗,树枝折断是筷子,竹子的一节是筒(桶)。于是,有了依葫芦画瓢,举一反三,依样画葫芦。陶器进入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中,形态各异,用途不一,种类繁多。不必记住名称,全当坛坛罐罐,锅碗瓢盆勺,生产生活之必须,泥土烧制而成。蕴含先民们的技和艺,丰富多彩,文明智慧,奥妙无穷。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生活中,稻菽稷黍进入先民们的餐食里,橡子、野酸枣、菱角、芡实等也是腹中食物。他们居住的环境,是最早的干栏式建筑,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源头。数根木头柱上的草顶房屋,看似简陋,实则讲究,也算楼阁建筑。一眼木构水井是中国迄今所知的最早水井,先民们七千年前就已使用。所谓木构,即水井內壁木桩排列,井口用榫卯结构固定排桩,上方盖起井亭。还发现了不少原始织机部件,编织实物。以上考古发现表明,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中,他们有了明确分工,一批手工匠人,分别从事制造石器、骨器、木器、漆器、陶器、雕刻等。独特的夹炭陶器,精美的象牙雕刻及木胎漆器就是经典实例,令人惊叹!没有全刚钻,敢揽瓷器活,那时的不可能,居然能!现代人认定:古代奇迹!

遗址上,原始模样早已消失,如此珲煌的劳动成果,凝聚着古人们的超凡智慧。遗迹分4个文化层次,前后相差一千多年,先民们在这生存繁衍,先后经历四次动荡,存在大火、洪水、争斗等因素干扰。最后各奔东西,开始新的生活。为什么离开,有一种说法,遭遇特大洪水冲击。他们的文化遗产存续下来,在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的基因里。

七千年后,河姆渡镇,处处漾溢着现代文明气息,现代科技运用涵盖各个领域。置身于遗迹空间里,敬仰油然而生,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托起的是现代文明。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靠什么?站立的数根木柱,件件陶器,象牙雕刻等,没有诉说。至今,语言学家们对人类语言起源假说种种,无法肯定。实际上,先民们的声音,就是语言,与生俱来,现代科技无法破解,不知自然界有记载否?先民们一起生产生活,娱乐交流,经过语言沟通。仅靠手势,完全不够。之后相伴而生就是文字。而汉字起源就在这个时期,无非雕刻图案绘画就含文字元素,汉字由此演化而来,就有了方块字的玄秘,独到的文化符号。假说当时先民们有语言表述,无法复制,寻找蛛丝马迹,年代久远就更难确认。真有神明,天可作证!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河姆渡文化遗址前的感悟点滴

疾病医药困顿下的先民们,如何在生与死之间,依靠大自然,不断解除疾病侵扰,筑起一道牢固的生命堡垒,又是一迷。人类进化与此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这样,他们趟出了一条世界独有的中国路。探索之路,越走越宽广,现代人已在路上。

记住河姆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